初一学什么文言文和古诗?

孩子马上要上初一了,想让他提前预习一下语文知识,初一都学什么文言文和古诗?

文言文《童趣》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05

1. 最新版初一下学期语文 文言文 古诗有谁知道

七年级下册语文背诵篇目

1.木兰诗 (郭茂倩)

2.口技 (林嗣环)

3. 峨眉山月歌 (李白)

4.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5. 逢入京使 (岑参)

6. 滁州西涧 (韦应物)

7.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8.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9. 约客 (赵师秀)

10. 论诗 (赵翼)

11.山中杂诗 (吴均)

12. 竹里馆 (王维)

13. 伤仲永(王安石)

2. 初二下学期语文有哪些古诗和古文啊

一.古文:

1.《三峡》 ——郦道元

2.《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3.《继承天寺夜游》 ——苏轼

4.《观潮》 ——周密

5.《湖心亭看雪》 ——张岱

6.《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使至塞上》 ——王维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游山西村》 ——陆游

二.古诗: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2.《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3.《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6.《相见欢》 ——李煜

7.《登飞来峰》 ——王安石

8.《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6-16

初一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和古诗方面,通常会学习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和诗歌,这些作品的内容涵盖了古代历史、文化、哲学、人生观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以下是初一学生通常会学习的一些文言文和古诗:

1. 文言文:

(1)《论语》:《学而》、《为政》、《八佾》等篇目。

(2)《史记》:《太史公自序》、《滑稽列传》、《陈涉世家》等篇目。

(3)《诗经》:《关雎》、《蒹葭》、《卫风》等篇目。

2. 古诗:

(1)《唐诗三百首》:《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等篇目。

(2)《宋词三百首》:《水调歌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满江红·怒发冲冠》等篇目。

(3)《元曲三百首》:《汉宫秋》、《满庭芳·花自飘零水自流》、《西厢记》等篇目。

学生在学习这些文言文和古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注释、翻译和讲解来理解文本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可以通过背诵和默写等方式来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6-02
初一语文学习中,文言文和古诗的学习内容有很多。一些常见的初一文言文和古诗包括:《论语十二章》、《世说新语》、《诫子书》、《狼》、《木兰诗》、《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天净沙·秋思》等。此外,还有《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等文言文也是初一语文学习中常见的篇目。
在这些篇目中,学生需要学习文言文和古诗的语法、词汇和修辞手法。例如,《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都是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对学生了解当时的文化和历史有帮助。而《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家书,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自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追求。这些篇目不仅提供了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除此之外,初一语文学习中,还会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这些文言文和古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例如,《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描绘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达了木兰对父亲的孝顺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主题和情感表达,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总之,初一语文学习中,文言文和古诗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和古诗的语法、词汇和修辞手法,同时了解历史和文化,培养文化素养。通过对文言文和古诗的阅读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8-05
以人教版 七年级上
古诗:
《观沧海》
东汉末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扬州花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词(其一)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二
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
清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