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原籍鲁国邹城(今山东邹城),是鲁国庆父的后裔。他本名轲,字子舆,又称子车或子居。孟子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继承者,被誉为仅次于孔子的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作为儒家的重要代表,孟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政论和散文成就颇高。他效仿孔子周游各国,尽管不被当时各国接纳,但他的学说在后世逐渐被重视。孟子与弟子的言论被编入《孟子》一书,这部著作成为儒家学说的经典,尤其在宋神宗时期,孟子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他的著作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后更被追封为“邹国公”,并配享孔庙,位列“四书”之一,地位超过“五经”。
孟子的文章以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和逻辑严密著称,主张性善论和仁政,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然而,在明朝,孟子的一些言论受到朱元璋的质疑,甚至被逐出文庙。但最终在天文官的建议下,孟子的儒家地位得以恢复。《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十四卷,其内容涵盖了孟子的政治观点和言行,是研究孟子思想的重要文献。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2002年人教版高年级教材大修订时入选第12册语文教材,目的是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