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如题所述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设备与设施是生产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企业而言,它们是进行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提升设备与设施的管理水平,对于保障生产质量、降低成本、节约能源、确保安全生产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均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公司体制改革的需求,依据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暂行条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下属所有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
第三条:设备管理遵循的原则包括:依托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预防设备事故、结合管理与使用、定期维护与检修、修理与更新、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
第四条: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保设备综合管理,保持设备良好状态,不断改善和提升公司装备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合理使用设备,争取最佳经济效益。
第五条:公司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设备管理,对所有设备实施统一编号、台帐管理,确保帐物相符。
第六条:公司设备主管领导应对设备管理全面负责,制定管理方针与目标,并制定考核标准。
第二章 设备规划
第七条:设备采购必须遵循公司的《设备采购工作程序及要求》。
第八条:设备安装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安装完毕后需进行测试与试验,并出具相关报告。危险区域的电气设备安装与改造须由专业许可人员完成。
第九条:库存设备管理需严格执行,确保设备验收、登记、上帐和妥善保管,保证设备出库状态良好。
第三章 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条:公司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达到2000.00元及以上的设备,由专门机构统一管理。
第十一条:必须为所有生产设备建立设备台帐,并根据设备变动及时更新。固定资产卡片与设备技术档案应保证数据准确、技术资料完整。
第十二条:公司机动处需对设备验收、增减、转移、报废等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年末实地检查与盘点,确保帐物相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三条:设备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后,由主管部门统一调拨,严格执行设备调配与报废制度。设备调配时,原使用单位需保证设备完好,调出、调入及设备管理单位三方共同交接验收。交接后一个月的维修费用由原使用单位承担。
第十四条:各使用单位应对未使用或不需要的设备进行清理、维护,并报告主管部门,不得私自调配、转借或出租。
第十五条:新投产设备应执行竣工验收制度,安装部门需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与安装施工记录。具体验收工作由主管部门负责,并将资料存入技术档案。
第十六条:特种设备必须按期进行检验,并持有检验合格报告。
第十七条:设备革新改造前应制定技术方案或设计,经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相关资料记入档案。
第十八条:固定资产报废需符合条件,由使用单位申请,主管部门鉴定后,填写报废申请书,报上级领导审批。已批准报废的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处理。
第四章 设备的使用与维修
第十九条:使用单位应制定设备操作、使用、维护规程和岗位责任制,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遵守。
第二十条:使用单位应对设备进行登记造册,明确责任到具体班组和个人,实行分级负责。
第二十一条:使用单位应注重设备维修与保养,提高人员素质,规范操作,做好日常维护,预防设备事故,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二十二条:矿用安全标志设备必须取得相应标志,电气设备应具备永久性标签。
第二十三条:设备维修应贯彻预防为主,养修并重的方针,执行使用与维护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十四条:主要设备应实行预修预检,安全装置与仪表需按规定送检。
第二十五条:检修、大修计划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重损坏或残余价值小的设备不列入计划。
第二十六条:大修设备拆装时,须通知设备科检验确认,以便结算。检修时,应填写相关记录。
第二十七条:设备异常情况发生时,须报告主管领导,并及时处理。
第五章 设备事故管理
第二十八条:设备事故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防范措施,杜绝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
第二十九条:设备事故管理要求全员参与,各使用单位需发动全体职工参与管理。
第三十条:设备事故管理应指定专人负责,全过程管理包括调查分析、制定防范措施、执行及统计分析上报。
第三十一条:应及时上报故障,严格控制故障发生率。
第三十二条:设备事故管理应执行奖惩办法,与使用单位及职工经济利益挂钩。
第六章 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三十三条:设备主管部门应保存设备档案、图纸及技术资料,并做好统计工作,及时上报报表。
第三十四条:记录填写应准确、字迹清晰。
第三十五条:使用单位应建立责任制,完善操作规程,并做好设备保养记录等工作。
第三十六条:使用单位应保证设备完好率,防止设备带病运行,禁止违章指挥与操作,定期培训与考核相关人员。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及个人将按《设备综合管理考核细则》进行考核。
第三十八条:本制度由机动处负责编制、解释、修改和补充。
第三十九条:本制度自XX年XX月起实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