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试题及答案

如题所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每年至少组织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进行1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面的专项培训。
2、重大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治理方案按规定及时上报。
3、矿长每月至少组织分管负责人及安全、生产、技术等业务科室、生产组织单位区队开展一次覆盖生产各系统和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排查前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排查时间、方式、范围、内容和参加人员。
4、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满分为100分,采用各部分得分乘以权重的方式计算,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占10%。
5、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盯镇考核满分为100分,采用各部分得分乘以权重的方式计算,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占10%。
6、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受职业卫生培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上岗前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7、井工煤矿从事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每3年至少接受1次新技术更新培训。
8、井工煤矿从事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等工作的班组长任职前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
9、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自任职之日起6个月内,需通过安全培训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
10、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
11、煤矿企业应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应急预案培训,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相关内容。
12、特种作业人员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含复训,并考核合格。
13、明确煤矿主要负责人为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14、职业卫生每年进行1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15、职业卫生每3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16、按规定配备2台(含)以上粉尘采样器或直读式粉尘浓度测定仪等粉尘浓度测定设备。
17、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回风流设置有粉尘浓度传感器,并接入安全监控系统。
18、粉尘监测周期规定:总粉尘浓度井工煤矿每月测定2次或采用实时在线监测。
19、粉尘监测周期规定:粉尘分散度每月测定1次或采用实时在线监测。
20、粉尘监测周期规定:呼吸性粉凯埋粗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
21、粉尘监测周期规定: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
22、粉尘短时间定点监测结果不超过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2倍。
23、按规定配备2台(含)以上噪声测定仪器。
24、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液镇硐室超过34℃,必须停止作业。
25、对作业环境中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浓度每3个月至少监测1次,对硫化氢浓度每月至少监测1次。
26、用人单位需组织新录用和转岗人员在上岗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27、用人单位需按规定周期组织在岗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形成职业健康检查评价报告。
28、准备调离或脱离作业及岗位人员组织进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形成职业健康检查评价报告。
29、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30、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含劳务派遣工)发放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做好记录,并指导和督促劳动者正确使用。
31、用人单位需严格执行劳动防护用品过期销毁制度。
32、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33、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34、职业病危害采用定点监测、个体监测方法对粉尘进行监测。
35、劳动者接触噪声8h或40h等效声级不超过85dB(A)。
36、采掘工作面回风流和机电设备硐室设置粉尘浓度传感器。
37、作业场所噪声至少每6个月监测1次。
38、职工工会需设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
二、多项选择题
1、煤矿应当立足于管大系统、控大风险、防大事故,采取“自上而下、以上率下”的方式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安全风险分类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以“人、物、环、管”四大要素为依据,分为岗位风险、物的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风险四大类。
3、安全风险分级综合考虑危险程度、后果严重程度、管控难易程度等因素,分为重大安全风险、较大安全风险、一般安全风险、低安全风险。
4、煤矿应当开展年度辨识评估和专项辨识评估,根据辨识评估结果制定完善管控措施,落实矿井、科室、区队、班组、岗位的管控责任。
5、风险辨识可采用安全检查、现场观察、询问、交谈等方法。
6、风险评估可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调查、类比法等方法。
7、煤矿应当开展安全风险日常学习和专题培训;日常学习可通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安全办公会、班前会等形式开展。专题培训每半年至少一次,重点面向中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8、煤矿应当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效果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加强对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管控效果的评价,及时改进和完善管控措施。
9、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立即向当地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书面报告,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和重大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10、事故隐患治理必须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由矿长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
11、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为最高级。
12、煤矿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制定排查计划和排查内容。
13、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内容包含各类别、各专业安全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考核结果等。
14、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包括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年度计划、实施方案。
15、下列属于职业病防治制度的是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16、对作业环境中的化学毒物(硫化氢、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浓度每3个月至少监测1次。
17、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煤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18、建立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有关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档案包括劳动者个人基本情况、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资料。
19、用人单位需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定期检查、康复。
20、煤矿主要通过隔声、消声、减少接触时间、佩戴防护耳塞(罩)等措施降低噪声危害。
21、煤层注水过程中应当对注水流量、注水量、注水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
22、粉尘监测采用定点监测、定时监测方法对粉尘进行监测。
23、掘进井巷和硐室时,必须采用湿式钻眼、使用水炮泥、装岩(煤)洒水、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24、应急管理标准化基本要求包括落实煤矿应急管理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分管负责人和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资源有保障。
25、煤矿要编制和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按照规划和计划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实施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26、应急管理机构包括日常管理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27、应急管理要建立健全事故监测与预警制度、应急值守制度、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应急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28、应急保障包括配备应急救援物资、装备或设施、建立台账、按规定储存、维护、保养、更新、定期检查等。
29、煤矿应急指挥中心备有最新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通风系统图、井上下对照图、井下避灾路线图、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预案。
30、煤矿发生事故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响应、组织应急救援、按照规定的时限、程序上报事故信息。
31、应急管理按照分级属地管理的原则,按规定时限、程序完成应急预案上报、进行告知性备案。
32、应急演练要有应急演练规划、年度计划、演练工作方案。
33、应急预案及演练、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实施由矿长组织、记录翔实完整、进行评估、进行总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