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参数知识

如题所述

一、ISO-感光度

1、介绍

【ISO】感光度,数码相机是通过感光元件感应入射光线的强弱的,数值反映了其感光的速度。

2、数值

100、125、160、200、250、320、400、500、640、800、1000、1250、1600、2000

低感光度

中感光度

高感光度

800以下

800-6400

6400

3、作用

感光度提升画面的曝光度,高感光度会带来噪点问题。400以下非常纯净,400以上可以增加,1600以上就更加明显,6400以上照片基本不具备使用功能。

二、S-快门速度

1、介绍

【S】快门速度,快门是照相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控制曝光时间。

看起来是不是很像办公室里的百叶窗?“百叶窗”开启,光线进入相机,到时间后“百叶窗”关闭,光线就无法进入相机了。所以说到底,快门是通过控制光线进入相机时间的长短,进而控制进光量的。

2、数值

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等,相邻两级曝光量相差一倍

很慢的快门速度

慢门

高速快门

很快的高速快门

比1/4慢

比1/60慢

比1/250块

比1/2000块

【安全快门】保证照片清晰,避免相机不稳或抖动而模糊,所采用的最低快门速度,特定条件下,低于此速度可能使照片模糊。当然拍摄设备不同、是否手持、对象是否相同都会影响安全快门值。

3、作用

快门是决定照片亮度的因素之一。

对于快门来说,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决定曝光时间长短。慢门曝光时间长,所以自然曝光容易亮一些。

画面中有动的元素快门就很重要

画面中有动的元素,高速快门可以将物体凝固住,慢门记录物体运动轨迹。

4、应用

快门速度越快,镜头焦距越长,震动越明显。所以经验所得最慢速度的分母应该大于等于焦距的毫米数,实际以两倍速度进行拍摄,即50mm镜头快门速度1/100s。

对于初学者,我们尽可能选择快快门进行拍摄,最好不要低于1/4秒,这是因为高速快门不仅可以降低机震的影响,还可以减弱拖影、可以更清晰地捕获动态影像。

对于初学者,我们尽可能选择快快门进行拍摄,最好不要低于1/4秒,这是因为高速快门不仅可以降低机震的影响,还可以减弱拖影、可以更清晰地捕获动态影像。

三、光圈

1、介绍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2、数值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

数值之间是√2的倍数关系,例如2.8的√2倍是4.0,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光圈值每增加√2倍光圈则缩小一级或者一档。

3、作用

光圈决定了通光速率

光圈越大,表示孔径越大,这样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线也就越多,通光能力也就越强。可以这么说,光圈越大越明亮。

光圈会影响虚化能力

光圈越大,表示孔径越大,那么背景虚化能力越强。

为什么会这样呢? 简单理解我们可以联想小眼聚神,或者请大家看下面这张图片,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扩散,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叫景深,景深可以理解为在被摄主体前后,影像的一段的清晰范围。光圈越大,达到弥散圆直径的这段清晰范围越小,越容易实现背景虚化。

影响锐度

如果我们把光圈开很大,外界进入镜头的光量就会很足,镜头内的透镜边缘部分也会允许光线通过单透镜,这时不管是从光学系统问题还是镜头边缘加工问题上,都会导致在汇聚的成像点周围有一些乱光干扰,造成我们平时说的成像比较“软”,或者说比较“肉”的现象。

这时缩小两档光圈,阻隔掉不好控制的光线进入,成像就变锐利了。

而且使用大光圈拍摄容易产生紫边的情况,紫边是一个统称,也可能是绿光、红光等。通常出现在深色物体的大光比边缘,比如说以明亮天空为背景的屋檐、树叶边缘、窗户等。

4、应用

大光圈

小光圈

比f/2.8大的光圈

比f/8.0小的光圈

1.大光圈进光量大可以配合高速快门将飞快移动的物体“凝固”下来(比如列车、飞机、运动员)。

2.可以拍人物特写,实现背景虚化,让对焦的主体从背景中凸显出来。

1.小光圈进光少,配合慢快门,可以拍摄流水、星轨、车流、光影涂鸦等。

2.将光点变成散射状,即拍摄夜间的星芒。

在远景距离不大时,如室内拍摄,可以选择大一点的光圈,如f/7.0、拍摄人像可以选择f/5.6等,尽量不用最大光圈。

在室外,如果光线好,可以用更小的光圈,如航拍所用的f/9.0、f/11,一般在f/2.8—f/5.6之间(划重点,拍女朋友!),最好不要超过f/13。

这里给的大家提供一个光圈参考:一般选择f/8.0。

曝光三件套

四、镜头焦距

1、介绍

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入射时从透镜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

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镜头会有多个镜片,所以中心是整个镜头的总中心)到底片或CCD(即图像传感器,也叫图像控制器)等成像平面的距离。

2、焦距与视角、成像的关系

焦距越短,视角越宽广,取景范围就越大,单个物体成像越小。

常见焦距对应的视角范围:

3、等效焦距和实际焦距

一般来说,镜头上标注的数字表示实际焦距,比如8mm或者8-15mm。

因为传感器(是的就是CCD)有大有小,会对这些实际焦距取景范围有截取,造成拍摄的视角与实际焦距原本应该有的视角不相同。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非全画幅的效果就是全画幅的图片上裁剪了一下。于是,我们按照视角大小又重新定义了一下镜头的焦距,就引入了【等效焦距】。

等效焦距=实际焦距*焦距转换系数(焦距转换系数只与传感器大小有关)

4、不同焦距的成像影响

焦距越长,视角就越窄。焦距越短,视角越宽。

焦距越长,景深越浅(背景越模糊)。焦距越短,景深越深(背景越清晰)。

五、景深

1、介绍

当你拍摄一个照片,照片当中最近的物体和最远的物体之间,能清晰成像的部分,就是景深。

下图中上面的是浅景深,下面的为大景深

2、影响景深的因素

因素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相机和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越近,景深越浅

焦距更长,景深较浅

越大的传感器,景深较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3
1.有效像素指的是机器感光元件感光后的原始数据,最大像素应该叫最大传输像素,它是由机器系统进行函数插值处理后的增益效果。
2.传感器有CCD(电子影象偶合器)CMOS(互补氧化金属半导体)F3(富士公司研制的CMOS的升级品)好象还有不常见的但忘了应该有7种。
3.一个比方。如果你看到的亮度是1但镜头上的光圈是1:2.8就表示进入相机成像的光线只有你视觉感光的2.8分之1,一般光圈在2.0-4.2之间都可以家用的。
4.伸缩式是之镜组或镜片可以跟随镜头外部镜桶活动进行便焦和聚焦的,5组6镜头是指镜头内光学构件的结构排列如6镜是这个镜头一共有6个镜片组成,5组是分为5组排列,其中有两个镜片组成一个光学构件单元。非球面镜是功能镜片可以减低色散和影象聚焦的功能。
5.有效闪光范围就像枪械中的有效射程一样,超过有效范围灯的射线就不能和快门有默契的搭配了,就好像跟不上快门的速度了。
6.电子快门什么相机都可以用,靠马达带动快门结构使感光平面暴光,机械快门就是靠发条上弦弹性势能带动快门,CCD是感光平面的一种大部分是数码相机使用的。
7.ISO为暴光值的名称,ISO值越高暴光当量就越大,取决于胶片上银盐感光颗粒的明感度,数码相机的ISO是模拟胶片的感光颗粒的明感度效果是种电子补偿功能。
8.人的一只眼睛的视角范围相当于50MM的镜头,小于50MM镜头的都可以叫光角,但不是很准确,镜头上的广角只是该镜头的最小视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