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丁戊奇荒”发生了什么?最后是怎样处理的?

如题所述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冯小刚导的《一九四二》,这部电影是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万百姓背井离乡、外出逃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进行改编拍摄的。看过这部电影后,很多人都对灾荒和人生有了新的感悟。而比起1942年的河南旱灾来,发生在光绪年间的“丁戊奇荒”更令人恐慌。


清光绪元年(1875年)至四年(1878年),中国华北地区爆发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旱灾饥荒。由于1877年为丁丑年,1878年为戊寅年,所以史称这场灾荒为“丁戊奇荒”。

丁戊奇荒波及地区广泛,其中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五省为重灾区。这五个省份,大旱持续4年,农产绝收,田园荒芜。此外,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也受到影响。


光绪二年(1876年),随着旱情的加重,京师及直隶地区全省收成减半。

由于过多的鸟类饿死,所以又引发了蝗灾,一路上饿殍遍野,白骨皑皑。饿死的人竟达一千万以上。

当时河南、山西旱情最重,所以这场灾荒又被称为“晋豫奇荒’、“晋豫大饥”。

随着旱情的继续发展,能吃的食物都吃光后,“人吃人”的惨剧就发生了。


1877年的冬季,旱灾的第三年,重灾区山西到处都是人吃人的现象,老人和小孩都被无情地吃掉。一场旱灾,将人间变成了地狱。除此之外,灾民们组成了抢粮部队,他们成群结伙地跑到有粮食的地方进行抢劫,填饱肚子后,便去下一个地方扫荡。

这一场景,在《一九四二》中复现,而主人公范殿元便是因为被人抢了粮食搞得家破人亡。


为何“丁戊奇荒”影响会如此之大呢?很多人都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场持续四年的旱灾,除了天灾的因素外,还有人祸。

晚清政府统治黑暗,向农民征收的税种非常之多。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丰年老百姓尚且吃不饱,更不用说灾年了。


还有人认为这场灾荒是清政府公开支持种鸦片造成的。

由于鸦片利润高,所以很多人都跑去种鸦片,粮食种植面积减少,遇到灾年自然容易引起恐慌。而且地方官员禁止本省粮食出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灾情。

面对如此惨烈的社会现象,曾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感慨道:“二百余年未有之灾!”

这场灾荒导致1000多万人饿死,2000余万灾民逃荒到外地,对晚清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这场灾情是如何平定的呢?主要靠的是民间赈济。

当时清政府已经千疮百孔,自身财政十分困难,所以江南士绅便自发到重灾区进行赈灾,而他们赈灾的重点对象则是儿童。除此之外,一些外国传教士也在灾区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当数百万灾民涌入江南时,江南官绅们竭尽全力将他们留在此地,同时开设“粥厂”赈灾。朝廷派军队进驻灾区进行戒备,抓收容、抓镇压。次年,李鸿章命各地官府发给灾民路费和粮食,将他们遣送回乡,安排灾区的春耕播种。经过多番努力,终于是平定了灾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