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的时间是公元前227年,百科上说此时秦国已经灭掉了韩国和赵国,,但在王立群读秦始皇中,王教授却说

灭掉了魏国和赵国,在秦始皇灭六国的过程中,为什么灭六国的顺序都不一样,1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2韩魏楚燕赵齐,这是怎么回事呀?希望高手解答,并且解答的要详细一点.

目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在全国有多个版本,其中对于秦灭六国的顺序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很不统一。如人教版认为:“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人民版认为:“公元前230年,秦军攻破韩国,俘虏了韩王安。此后十年间,秦国连年用兵,先后攻灭赵、燕、魏、楚、齐等国,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而岳麓版则认为:“经过100多年的奋斗,它先后消灭韩、赵、魏、燕、楚、齐等国。”三种版本三个说法,这给很多中学历史教师造成了困惑。然而事实上,关于秦灭六国的顺序在说法上还不止这些,如果加上杨宽先生在其所著《战国史》中认为的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魏、楚、燕、赵、齐的意见,那么关于这个问题至少有四种不同的说法。面对如此众多的意见,如何判断其优劣是非呢?笔者以为,这还要从诸家所采用的六国灭亡标准上去找原因。
根据史实:
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韩王安,建立为颍川郡。
公元前228年,秦大破赵军,在东阳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出奔代,自立为王。
公元前226年,秦攻下燕都蓟,燕王喜迁都辽东。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围攻魏都大梁,决河和大沟水灌大梁,大梁城坏,魏王假降。
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蒙武大破楚军,楚将项燕自杀。秦设上谷郡、广阳郡。
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秦设置楚郡。
公元前222年,秦平定楚江南地,设会稽郡。
秦将王贲攻取燕的辽东,俘虏燕王喜。
又攻取代,俘虏代王嘉。
公元前221年,秦派王贲从燕南攻齐,俘虏齐王建。
可以看出,人教版是以六国国君被俘或者投降秦国作为灭国的标准,人民版是以六国的国都被攻陷作为灭国的标准,而杨宽先生则是以六国的残余势力被全部剿灭作为六国破灭的标准。至于岳麓版,其灭国标准则划分得不是很清楚,因为韩、赵、魏、燕、楚、齐的灭国顺序无论从哪个标准去看都存在矛盾,都有解释不通的地方,所以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最缺乏合理性,可以最先将其排除。
对于剩下的三种观点,虽然它们都有一套自己的判断六国灭亡时间的标准,但笔者认为,这三种标准中还是应当以六国的残余势力全部被秦国剿灭、也就是杨宽先生的说法最为合理,理由如下:
首先,一个国家如果只是国君被俘虏或者投降,其实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必然灭亡,因为其剩余的力量还可以重新选立首脑、组织政府,换一个国君重新立国。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很多见,其中以晋、宋两朝为最典型。公元316年,匈奴族刘曜的军队围困长安,“(晋愍帝)使侍中宋敞送牋于曜,帝乘羊车,肉袒衔璧,舆榇出降。” [①]晋愍帝虽然拱手投降了,但此时说晋朝已经灭亡显然为时过早,因为琅琊王司马睿次年便在建康称帝,重建了晋政权,又将晋朝的统治延续了一百多年。同样的还有宋朝,公元1127年,金军攻陷北宋都城汴梁,虏走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但宋朝也并没有因此而立即灭亡,康王赵构在宗泽等大臣的支持下,又在南京称帝,重建了宋政权,将宋朝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279年,左丞相陆秀夫“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宋遂亡。” [②]
其次,一个国家如果只是国都被攻破,那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即刻灭亡,因为被攻陷的一方卷土重来的例子也不少见,以唐朝为例,这样的情形就发生过两次。公元756年,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己亥,(安)禄山陷京师。” [③]但安史叛军对于长安的占领并不长久,唐军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的率领之下很快收复了长安,并于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唐的统治得以继续。公元880年,黄巢领导的农民军再次攻入长安,并建立大齐政权,唐僖宗仓皇逃往成都,但黄巢军队对于长安的占领也不过只有三年,唐僖宗很快集结军队和藩镇进行反扑,黄巢兵败自杀,唐朝的统治又维持了若干年,直到公元907年朱温篡位,唐朝才算真正灭亡。
由此可见,如果用上面的两条标准去判别一个国家的灭亡,那么就都有可能被反例推翻,而反例的存在正说明这样的标准是存在问题的。而如果以这样的标准去判断六国的灭亡,那么也就不会有《史记•燕召公世家》 所讲的“三十三年,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 [④]以及《史记•赵世家》所讲的“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以为郡” [⑤]了,因为当人教版认为赵王迁被俘虏、赵国已经灭亡时,赵太子嘉正在代地称王,于赵国大夫的支持下组建政府、准备反攻;而当人民版认为燕国的蓟都被攻破、燕国已经灭亡时,燕王喜正在辽东召集旧部力量准备复国。
所以,判断一个国家的灭亡与否,还是应当以这个国家的有生力量是否都被消灭为标准,当残余势力都被肃清,其自然不再有翻身之力,说它彻底覆灭也就顺理成章了,具体到秦灭六国的问题,当然是杨宽先生的说法最科学也最合理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26
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前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逼近燕国。前227年,太子丹送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秦舞阳到易水之畔(现河北易县)。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后荆轲刺秦王嬴政未遂。这一事件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藉口。前226年,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魏国於公元前225年被灭, 前222年燕灭於秦。... ...在这之前,楚国已经在前223年被秦王入主。 虽然赵国的都城先被占领,但有赵嘉逃到代城称王,而此时228年,所以直到前222年才由代王赵嘉降秦,赵国覆灭,尤在燕国之后。百科上那样讲是一个角度的意见,可能是觉得都城都被攻下了,应该算作亡国。 但参考南宋时期的状况,应该还是得追溯到前222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2-26
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首先从战国七雄的地图来看:秦国同赵、魏国、韩国、楚国交界,当时秦国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政策,交好那些和秦国没有领土交界的国家,对和秦国交接的国家就采取攻击的政策。
其次秦国灭六国的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首先秦国的地理因素,贾谊说道秦国拥有关中,此四塞之国也据肴函而却诸侯,国强则可以出关而制天下;国弱则可以据险塞而守无忧,慑服而待诸侯之弊罢之时;
其次秦国在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邑。为秦国最终吞并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三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综合国力一举跃升七国之首,不但经济实力得到了提高,商鞅变法还触及了秦朝动员体制,以及奖励军功,一大批因为商鞅变法收益的新兴地主阶级成为了推动者,推动秦朝的对外扩张,而增长的经济实力也为秦朝的征战提供了保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2-26
因为存在一个代王政权。
公元前227年,秦国乘李牧已死攻陷赵都邯郸俘虏赵幽缪王,其兄公子嘉逃到代县称赵代王,公元前223年秦始皇灭燕国后攻陷代县俘虏代王嘉,赵国彻底灭亡,就像南宋首都临安于1276年陷落,南宋于1279年崖山海战后彻底灭亡一样。
第4个回答  2020-08-26
赵国在赵幽缪王(赵王迁)被俘之后,原先被赵悼襄王赵偃废掉的长子赵嘉在代地被赵人立为代王(没有延用赵的国号,更国号为代),史称代王嘉。秦国攻进赵都邯郸俘虏赵王迁时是公元前228年,公元前227年公子嘉被立为代王。有人认为代国既然是赵国的后续,那也应归为赵国的历史,而有的人不这么认为。公元前222年,秦攻进辽东,灭燕,随即发兵攻代,灭代(史称秦灭燕代之战)。所以六国灭亡顺序会因此有异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