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节省在哪些事,哪些方面。具体说说

我在写一篇作业,内容是:教育孩子怎么节省钱,我不知道孩子乱花在哪儿了。再去回想那些上不起学的学生,生活活没有的家庭。。。

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青少年从小的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14岁的詹妮每周礼拜六要去餐馆打工,母亲告诉她,你完全可以在家里帮妈妈干活,照样可领取工资。但詹妮觉得在家赚自己母亲的钱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来表示自己有自立的能力。家长从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洗衣、做饭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不能刻意去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学生爱慕虚荣,盲目追求社会的流行风。对孩子“花钱如流水”的现状感到忧虑,可又无可奈何。家长、校方及社会应注意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美德,解决小学生“乱花钱”问题。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在书籍上多花些钱,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是相当重要的。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可以通过一些公益活动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孩子帮助他人,勇于承担责任,让他们少一些物质追求,多一些自然纯朴,让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的环境。
我常想起我妈妈起早贪黑挣钱是不容易的,为了养我们全家,拼命挣钱,没有休息时间,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想着留给我们。甜美的生活是一种平淡的追求,然而这个社会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吗?虽然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一个可怜的金头发小女孩,在圣诞夜的前夕却离开了这个世界。只要有人去买她的火柴,如此简简单单,可是一根也没有卖掉,无助人群在边远农村随处可见。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那些最贫困的人们,体现社会人情的温暖,和谐的社会才会更加稳定。

妈妈带着女儿离开了家,不知怎么就进了商场。买东西的感觉真爽!一层女装部下来,妈妈手里的袋子就有5个,然后是童装部,女儿的衣服、裙子、鞋子…为了防止故事在你的女儿身上重演,现在就向女儿承认自己的问题,告诉她:“我并不想这样做,这样做很不好,我要学着控制自己,你监督妈妈好吗?”因为随着孩子的长大,她会发现你对她进行的财务教育与你本身行为不符,所以立刻将你的坏习惯当做反面教材告诉她,不仅有助于你改变现状,更有利于对她的今后施教。孩子大部分情况是在错误面前成长,他要亲身了解,体验过错,才能明白真正的道理。与其在书上讲的和自己轻身体验是完全不同,这就像一个做过试验与没有做试验一样,做过试验肯定能证明,而没有做过试验只能凭嘴巴说。那意义相当不一样。

要让孩子从小懂得钱是什么,钱是怎么来的和怎样正确地对待钱财。教孩子学会花钱。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该教孩子买东西,如何用钱,如何选择物廉价美的物品。教孩子把钱保管好,防止丢失、被窃。让孩子养成先认真思考再花钱的习惯,避免盲目消费。孩子手里的零用钱、压岁钱应该计划使用,让孩子在存钱、用钱的过程中养成节俭的好品质。教育孩子珍惜物品,不浪费。让孩子懂得所吃、所穿、所用来之不易,随意浪费是不珍惜劳动果实、不尊重劳动的表现。让孩子经常参加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要求孩子分担一定的家务活儿,鼓励他们外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除了分担的日常家务活儿,即使家庭经济富裕,也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劳动去挣钱,从小培养独立根生。不少家长还经常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去,让他们亲眼目睹家长们工作的艰辛。让孩子在存钱、用钱的过程中养成节俭的好品质。要让孩子明白,花钱必须有经济来源,花钱要看支付能力如何。坚持不给孩子买零食,告诉他吃零食的害处,避免让他养成吃零食的习惯。给孩子买玩具时,带他亲自去挑,只买一件最喜欢的,让他在比较中学会取舍。鼓励孩子把零用钱存起来,存得越多压岁钱也越多。体验到储蓄的快乐。孩子上学后,买书的机会越来越多,教会孩子如何对书的内容精挑细选,名著多从图书馆借,参考书多听老师的推荐。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金钱的含义。

自己知道挣钱多么辛苦,多么不容易,花起来就心疼。心疼了把,知道心疼以后就不会乱花。钱是来之不易的,一元钱也要花在刀刃上。那时候花钱其实也是一种发自内心地享受。劳动努力付出来后,在得到回报时才会更高兴更值得珍惜,而且可以自己做主了嘛,也不用再伸手向父母要了,是不是自己挣来的钱花的很踏实,可以花得心安理得,而父母给你再多钱,花起来都不舒服不自然?

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因为孩子将来面临的是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25
上网打游戏,追女生,买小玩意,请客吃饭
第2个回答  2011-02-25
作为学生除学习之外的其他消费都是!可以说一切不务正业的都是!
第3个回答  2011-02-25
我提供一下我88年出生的人的学习环境的真实材料,你看看有什么值得发现的。
以下是事实,不存在杜撰。
强烈建议从教育模式开始出发。不知道你是什么年龄的,我是80后 ,我知道里面的一些问题。
我们古代教育是四书五经,人伦理纲开始教的。但是自从54以后封建时代的结束 ,我们兴起了西学的革命。我们被西方列强攻打一直处于于弱者被动的角色决定我们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不难观察发现,相比西方近代科学我们自然科学落后。现在生活用品小到易拉罐,大到计算机网络,广岛爆炸的2个玩意都是西方的文明产物。我们的国家自然非常迫切,所以我们教育都是非常的统一化的。都是按照自然科学人才来培养的。2010我国就有940多万报考高考的。绝大多数人都牺牲了他们的个人兴趣爱好按照科学家的方式培养。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牺牲大多数人成就少数人。这940万里,如果以后有9个能和世界顶尖科学家并驾齐驱就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了。如果您是70后,60后我们就有理解上的代沟了。我们80后 以后出生的人,都非常深刻的体会到一点,我们的教育很空洞。厌学不是个案, 几乎所有人都这样!我以前在杭州参加过高复,那时班级里平时模拟考的成绩平均分都有550分(为了有个概念我说一下那时理科满分是750分,浙江大学录取我记得是620左右这样子),我记得那时的重点线是520-530左右。我则出身于一个小镇的高中,那里面的孩子基本上 被老师管教的很严格,大家都被强迫做海一样的作业。但是说起来不信,我们班级平均分以前只有450-470分左右,而且我们那时管的严基本没早恋。我以前班级我印象深刻的就2个人恋爱的很疯。但是我要说的是,杭州高复的那个学校,班级里恋爱的有一半!女生都有男朋友。为什么成绩好,而且所谓的早恋非常普及,2个对立的问题反而存在?那时高复班的班长是个个字比较大的男生,我们叫他外号熊。他平时考试基本都是600以上。但是他上课玩文曲星的俄罗斯方块的频率,在我们班级里是无人不知的,其他例子太多了,我实在说不过来。好孩子的概念无非是个人性格比较冷静,所以静的下来学习,该搞懂题目的时候肯去搞懂,已经搞懂的就不去听玩游戏。别以为他们学习好不代表他们对这种月饼模子一样敲月饼的教育模式的厌恶。所以他们精力就会转移在物质上,有条件的尽量攀比。有人品一点的,不攀比,但是说话中暗暗地炫耀。比如我以前前桌一同学,人比较帅,家里条件好,而且性格比较温雅,说的东西自然别人喜欢听。他就经常说什么电子产品怎么样。背后有很大的意思是说他有这个东西,但是一般都是表面上就事论事,好像在论一个 东西的好坏,而不是说他有。但是他描述的细节超出了他想象的范围,实际上不难听出,他在讲自家的东西。我举个实例,当年他说的一款索尼的经典耳塞,是生物发酵的膜作为里面的发音材质的,一个耳塞05年左右当年要几百,我颇为惊讶,那时我家里条件也只够穿老妈买的四五十元的鞋子而且还是和卖的人砍价很久的结果。当年我老妈买一件衣服,是国内山寨的什么衣服。上面有印着Italy——“意大利”这个单词,结果这位同学看了以后笑了笑,说了句:“Italy!”。他什么都没说也没骂人。但是就一句“Italy!”,但是你可以知道听到这句话而且穿着这件衣服的人是什么感觉。即使他不说这个,我们也能领略到一种意味,就他是在展示一种优越感。这样的教育制度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很大程度在物质上。来学习科学的真理?那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最终结果还不是创造物质的价值。从这点讲,不存在谁读书是高尚的。假如霍金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不能创造物质价值,他们绝对会被视为疯子。追求真理?死后几百年你提出的真理才会确认,你的地位才会被肯定。如果没有看到显著的物质效应,读书怠慢的人会越来越多。既然一块肉吃下去,又不见得马上会长在自己身上,我又不饿,为什么要吃?
所以这种浮躁的环境下,不如直接攀比已经拥有的东西来的更能提升自己的优越感。
第4个回答  2011-02-25
以下是事实,不存在杜撰。
强烈建议从教育模式开始出发。不知道你是什么年龄的,我是80后 ,我知道里面的一些问题。
我们古代教育是四书五经,人伦理纲开始教的。但是自从54以后封建时代的结束 ,我们兴起了西学的革命。我们被西方列强攻打一直处于于弱者被动的角色决定我们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不难观察发现,相比西方近代科学我们自然科学落后。现在生活用品小到易拉罐,大到计算机网络,广岛爆炸的2个玩意都是西方的文明产物。我们的国家自然非常迫切,所以我们教育都是非常的统一化的。都是按照自然科学人才来培养的。2010我国就有940多万报考高考的。绝大多数人都牺牲了他们的个人兴趣爱好按照科学家的方式培养。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牺牲大多数人成就少数人。这940万里,如果以后有9个能和世界顶尖科学家并驾齐驱就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了。如果您是70后,60后我们就有理解上的代沟了。我们80后 以后出生的人,都非常深刻的体会到一点,我们的教育很空洞。厌学不是个案, 几乎所有人都这样!我以前在杭州参加过高复,那时班级里平时模拟考的成绩平均分都有550分(为了有个概念我说一下那时理科满分是750分,浙江大学录取我记得是620左右这样子),我记得那时的重点线是520-530左右。我则出身于一个小镇的高中,那里面的孩子基本上 被老师管教的很严格,大家都被强迫做海一样的作业。但是说起来不信,我们班级平均分以前只有450-470分左右,而且我们那时管的严基本没早恋。我以前班级我印象深刻的就2个人恋爱的很疯。但是我要说的是,杭州高复的那个学校,班级里恋爱的有一半!女生都有男朋友。为什么成绩好,而且所谓的早恋非常普及,2个对立的问题反而存在?那时高复班的班长是个个字比较大的男生,我们叫他外号熊。他平时考试基本都是600以上。但是他上课玩文曲星的俄罗斯方块的频率,在我们班级里是无人不知的,其他例子太多了,我实在说不过来。好孩子的概念无非是个人性格比较冷静,所以静的下来学习,该搞懂题目的时候肯去搞懂,已经搞懂的就不去听玩游戏。别以为他们学习好不代表他们对这种月饼模子一样敲月饼的教育模式的厌恶。所以他们精力就会转移在物质上,有条件的尽量攀比。有人品一点的,不攀比,但是说话中暗暗地炫耀。比如我以前前桌一同学,人比较帅,家里条件好,而且性格比较温雅,说的东西自然别人喜欢听。他就经常说什么电子产品怎么样。背后有很大的意思是说他有这个东西,但是一般都是表面上就事论事,好像在论一个 东西的好坏,而不是说他有。但是他描述的细节超出了他想象的范围,实际上不难听出,他在讲自家的东西。我举个实例,当年他说的一款索尼的经典耳塞,是生物发酵的膜作为里面的发音材质的,一个耳塞05年左右当年要几百,我颇为惊讶,那时我家里条件也只够穿老妈买的四五十元的鞋子而且还是和卖的人砍价很久的结果。当年我老妈买一件衣服,是国内山寨的什么衣服。上面有印着Italy——“意大利”这个单词,结果这位同学看了以后笑了笑,说了句:“Italy!”。他什么都没说也没骂人。但是就一句“Italy!”,但是你可以知道听到这句话而且穿着这件衣服的人是什么感觉。即使他不说这个,我们也能领略到一种意味,就他是在展示一种优越感。这样的教育制度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很大程度在物质上。来学习科学的真理?那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最终结果还不是创造物质的价值。从这点讲,不存在谁读书是高尚的。假如霍金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不能创造物质价值,他们绝对会被视为疯子。追求真理?死后几百年你提出的真理才会确认,你的地位才会被肯定。如果没有看到显著的物质效应,读书怠慢的人会越来越多。既然一块肉吃下去,又不见得马上会长在自己身上,我又不饿,为什么要吃?
所以这种浮躁的环境下,不如直接攀比已经拥有的东西来的更能提升自己的优越感
第5个回答  2011-02-27
作业?教育孩子?我看着有点晕。你这是学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