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历史详情

如题所述

天津所在地原来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黄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

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扩展资料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位于东经118°04',北纬40°15'之间。市中心位于东经39°10'。天津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北南长117千米。陆界长153千米。

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和”之称。对内腹地辽阔,辐射华北、东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对外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7

古代时期

天津始于隋朝(公元581-618年)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汇处、现在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唐朝(公元618-907年)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公元1115-1234年)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公元1206-1368年)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经直沽渡河南下夺取政权,1403年改元永乐。天津作为军事重地,于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设卫,翌年设天津左卫,转年又增设天津右卫。

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建卫到公元2014年,天津建城已有610周年。

近代时期

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

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新中国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的优势不断增强,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天津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6.1%。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城市地位的显著提升。随着滨海新区被列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天津又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这颗渤海明珠必将更加璀璨。

扩展资料:

天津,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开放城市和工商业城市。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也称“津沽”、“津门”。

天津地区在商周时期即有人类居住,但作为城市则形成较晚。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使位于运河北部、兼有河海运输之便的天津地位日渐重要,运河与“五河尾闾”(今海河)在市区三岔河口交汇,天津便以“三会海口”名于史册。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四千多年前,天津所在的地方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现在天津处于的位置原来是海洋,黄河改道前由泥沙冲积形成,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宁河县附近入海,西汉时期在黄骅县附近入海,北宋时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时黄河南移,夺淮入海,天津海岸线固定。汉武帝在武清设置盐官。
  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今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唐朝在芦台开辟了盐场,在宝坻设置盐仓。
  北宋归辽国管辖,在武清设立了“榷盐院”,管理盐务。
  南宋金国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在今天后宫附近已形成街道。是为天津最早的名称。
  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
  明建文二年(1400年),镇守北京的藩王朱棣为了同他的侄子明惠帝争夺皇位,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后来朱棣作了永乐皇帝,为了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历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卫是军事建制,而不属于地方行政区划。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
  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
  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分别是天津县、静海县、青县、南皮县、盐山县、庆云县、沧州。
  晚清时,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
  1900年07月,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天津沦陷。
  1901年,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城墙。
  北洋政府(1912年至1928年)
  民国初年,天津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数以百计的下野官僚政客以及清朝遗老进入天津租界避难,并图谋复辟。其中包括民国总统黎元洪和前清废帝溥仪。
  南京国民政府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
  1930年
  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的天津市。
  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日本侵略军占领时期(1937年至1945年)
  天津日本侵略军占领时期,百姓苦不堪言。日本对天津基本上实行的是武力统治。日本军人对天津肆意烧杀抢掠,加上当时天津水灾,使天津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被抓走的“劳工”达5万人。
  由于天津曾于清朝大量开辟租界,所以日本侵略军占领初期,租界内还算比较安全。但是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强行占领其他国家租借地之后,天津再无宁日。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至1949年)
  1948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性决战,即“平津战役”。1949年1月15日凌晨5时,人民解放军东西突击集团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1月1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但天津的工业设施亦受到重大损失。
  新中国成立(1949~1958)
  1949~1958 年2月,北京市和天津市是河北省境内的中央直辖市。1958年2月,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将天津划归河北省。1966年5月1日,天津恢复直辖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8-21

天津,在历史上并不是天津卫。

首先“天津”作为一名词并非明朝时期的发明,天津在古汉语中意为“银河、天堂”,如隋朝时便有以“天津”命名的“天津桥”,还有“天津铺”“天津岭”“天津河”等诸多地名。 

其次,天津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是波澜壮阔,从隋唐开始的三会海口,直沽寨、海津镇、析津府、天津州,天津府,到近代九国通商,天津是中国和亚洲第一个国际大都市。明朝年间,朱棣于天津设置卫所以保卫天津这个业已存在的重要交通贸易枢纽。“天津卫”只是特指设在天津的卫所,而非天津的官方代称。

所以与其说天津的设立,是后人附会的“拱卫北京”,不如说天津的发展壮大始终与汉民族对抗北方胡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北京还处在“胡”占区)。从隋唐到北宋,天津在中原民族对抗胡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北宋时期,在今天天津市区,大宋与辽隔海河对峙,通过大运河转运军械粮草的过程里,天津发挥着北方贸易与金融中心的作用,北宋政府用盐引茶引等金融工具支付运输费用。

在之后的朝代更迭中,随着大明的倾覆,原本与天津同气连根的北京再一次被满清占据,满清入关彻底改变了北京的人口结构与文化。而天津则成了一座处在北方地区的中原文化孤岛,透过大运河和海运与江淮平原及闽浙地区保持商贸、金融、文化的联系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