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和子女和谐相处

如题所述

  营造支持性的家庭气氛,让父母与子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两代人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
  1.关心孩子,爱孩子
  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实现自我的价值。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不断的鼓励和关爱,父母对孩子要有耐心,孩子需要信任、肯定,缺乏爱往往是造成孩子心理、生理、情绪问题的重要原因,所以关爱孩子,与孩子沟通交流对於了解帮助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举一个孩子初中阶段的例子,孩子在一次参加奥数班学习的时候,第二堂课没有上而跟一帮同学去打篮球,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他的父母内心肯定是非常生气的,但他的父母并没有直接的去指责他,而是耐心地等待,希望孩子能自己把这件事告诉他们。
  一直到第二天晚上,孩子终於把自己上课出去打球的事情,告诉了他的父母,首先他的父母对他敢於承认错误,对他的诚实表示赞赏,同时也与他分析了这件事本身的错误所在,并且告诉他做错事情,有勇气去面对并加以改正就是好孩子。
  这件事给我们父母一个启示,如果当时指责孩子的话,孩子以后做错事肯定不愿意,再去告诉父母,而父母也会认为他们的孩子不诚实并且没有丝毫悔意,会更加生气,这样必定造成双方的隔阂,导致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
  爱是人类的天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向别人付出自己的爱。在所有的爱之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的,同样也是最为牢固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令孩子感到安全,感到快乐,同时也培养、引导著孩子爱别人的天性。一个沐浴著父母真诚爱的孩子,热爱父母,也对别人抱有爱心的孩子,永远不会悲观,不会觉得孤独,不会寂寞、彷徨,他们将会适应社会、适应人际交往,他们能造就和谐快乐的气氛,给家庭带来幸福。
  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必须符合以下的原则:首先,不论在什麼时候都要始终不渝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情绪、健康、精神。不论你是踌躇满志还是焦头烂额,是得意还是失意,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必须坚持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关心他,支持他,你是他坚实的后盾,无论发生什麼情况,你都不会改变对他的爱,更不会遗弃他。
  其次,真正的爱不是无原则的爱。对孩子的教育固然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但如果应该批评的地方就必须批评,只要你说明批评的理由,把握好批评的尺寸与分量,孩子是会接受的。不顾原则无条件的爱不是真爱,这种爱只是“溺爱”,过分的保护,过分的关心都属这类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1
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心理自然可以理解,但是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成龙成凤呢?一个孩子的成才与否,成什么样的才,要受到家长、孩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没有兄弟姐妹,与父母沟通少,任性,想做的事家长要是不答应,就耍赖、发脾气,家长一心疼、心软就迁就他们,甚至完全向他们投降。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家里的小皇帝。隔辈人更疼孩子,爷爷奶奶对孙辈更为溺爱。一旦家长管教孩子,反被自己的家长训斥,甚至招来一通“臭骂”,这样,家长的任务就更重了——既要教育孩子,又要说服老人,其后果自然是使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好逸恶劳的恶习。还有的家长采用压迫型的教育方法,督促、打骂成了主要手段,甚至嘲讽、侮辱孩子的人格。这些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凡事不能走极端,走了极端就要出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非常尖锐、不可回避了。家长打死孩子,孩子杀害父母,承受不了压力就自杀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在血的教训面前,我们应该警惕起来。

在二十一世纪,每个人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光明的前程,家长要担负起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如果不走出教育的误区,我们又怎能教育好孩子?我们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那么,怎么做才能和孩子和谐相处、消除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呢?我认为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一、平等对待孩子

现在的孩子迫切期望有一个与成年人平等的地位,他们同家长一样需要尊重,需要理解,他们有自己生活的世界,有自己的生活感受。只有他们的希望得到了适当的满足,才能激发出生活的斗志和学习的兴趣。例如,你要买一所新房子,不妨开个小型家庭会议,让孩子也充分发表他的看法,尽管他的看法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甚至根本就不现实,然而,在你耐心的解释引导之下,他不但会得到心理的满足,同意你的观点和做法,而且他的学习内动力也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他会想尽办法,努力学习与此相关的知识,这不正是你要达到的目的吗?假如你要为孩子买台新电脑,一定不要自作主张,要让孩子自己先选择电脑的品牌、配置、颜色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学习是为了应用这个道理。

二、让孩子讲心里话,体现真正的交流与沟通

对孩子来说,朋友是最可信任的人家长只有成为孩子的朋友,与孩子进行真正的交流与沟通,才能获得孩子由衷的信任。对孩子说心里话,获得他们的信任,是沟通的前提。取得了沟通的机会,就等于打开了了解孩子心理的大门。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就有了说服教育孩子的基础,就有了教育成功的现实可能。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与伙伴闹了矛盾,千万不要粗暴地加以干涉、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孩子,一定要问清缘由,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地进行沟通和引导,也许你的孩子本身就受着委屈呢。

三、经常对孩子讲肯定性的话语

成功不是偶然的,人总是会犯错误的,千万不能总拿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那样往往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本着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备的原则,多对孩子讲肯定性的话语,保护并不断激励他们成长的积极性。有个老师在回忆自己中学的学习生活时这样写道:“眼看就要中考了,我的日记根本就不够篇数,就在交作业的刹那间,我在作业的最后慌张写下了‘篇数不够怎么办?’然后心惊胆战地等待老师的训斥。可让我没想到的是,老师在我的作业上这样批示:‘天不会塌下来!’ ”就是这么一句话,让她在今后的学习中再也没有发生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四、经常参与孩子的活动

参与孩子的活动是实现与孩子交流的重要途径,家长应该积极平等地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家长应遵守他们的规则,比如同孩子一起学习文化课,课前要和孩子一起预习,同他们一起阅读教材,了解内容,思考问题,发现难点,记录遇到的问题,做好听课的准备;同孩子一起探讨听讲的方法和技巧,要做到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帮助他们摸索适合的听讲方式;和孩子一起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要虚心做孩子的小学生,耐心听他们讲课,听?们讲述学校当天发生的新鲜事,友好地向他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孩子一起完成老师的作业,帮助他们看清题目内容,理解题目意思,理清解题思路,教他们认真检查作业,争取一次做对;和孩子一起看教材,做笔记,做单元小结,重新建立知识构架层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经常参与孩子的活动,让孩子愿意和家长交流、沟通,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孩子是不断成长的生命个体,需要理解和沟通,家长应重视他们身心的变化和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开拓教育途径。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与孩子平等民主地相处,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及饮食起居习惯。让孩子从小知道做人要有目标,多给他们一些磨炼的机会,让他们亲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复杂的劳动过程,它需要家长积极地与老师、学校协调互动,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以尊重孩子为前提,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资料:http://read.dangdang.com/content_652442

第2个回答  2020-05-25

我们做父母的,只要看见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回来就应该高兴了,说明他们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回家了,孩子回到父母身边就是吃喝玩乐,过几天随意任性的生活。我们也应该和他们一起放纵,享受天伦之乐。

第3个回答  2011-02-11
父母要鼓励孩子,不要过多的批评,如果孩子处于青春期,最好不要对孩子说太多的大道理,让他自己冷静,并在孩子平静时去关心一下,但不要说太多话。
第4个回答  2011-02-11
我不知道你是父母还是子女?并且不知道你的孩子多大了、如果是青春期,建议你学着站在他的立场,和他做朋友,用他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让他在思想上相信你。给予他尊重和信任,并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给予他正确的引导,不要轻易帮他做决定,而要告诉他,几种选择的后果。并且培养他的责任感,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我也是个女儿,是刚刚走过青春期的女儿,我只是把我爸爸妈妈告诉我的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帮到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