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前中国的行政级别划分二十四级,具体是怎么划分的。

如题所述

行政级别共分23级。其对应的职务分别如下:

23级正排准连,22级副连,21级正连

20级准营,19级副营,18级正营

17级准团,16级副团,15级正团

14级准师,13级副师,12级正师

11级准军,10级副军,9级正军

8级准兵团,7级副兵团,6级正兵团

5级准野战军,4级副野战军,3级正野战军

1、2级是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设立的

一级工资700余元,三级工资400余元,十级工资200余元,十七级工资97元。

需要说明的是军队干部比地方同级别干部的工资高拿一级。如十七级地方工资97元,部队是114元。主席只拿三级工资,促使了一批如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老帅们也拿三级工资。据说只有个别人拿了一级工资,如宋庆龄等。

扩展资料:

文革区间:

1956年6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2次会议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改革,它奠定了此后长达30年之久的劳动工资制度的基础,同时对新中国“吏制”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此“级别”成为中国除农民以外各类社会人群政治经济生活排序的重要标准

老的行政级别是55年取消供给制后为干部制定的工资政策,与军衔、职务无直接关系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确定干部的行政级别当然离不开干部的职务和贡献。

职务与级别

(一)国家主席:一级;

(二)国务院总理:一级;

(三)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四至二级;

(四)部级正职,省级正职:八至四级;

(五)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十至六级;

(六)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十三至八级;

(七)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十五至十级;

(八)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十八至十二级;

(九)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二十至十四级;

(十)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二十二至十六级;

(十一)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二十四至十七级;

(十二)科员:二十六至十八级;

(十三)办事员:二十七至十九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政级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0

1956年国务院明文规定军地级别对应关系:

1)行政1--3级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大元帅(国家级正职)。

2)行政4级是十大将,国家副职。

3)行政5--7级涵盖大军区,部,省,兵团,司级的正副职,对应上将,中将军衔。

4)行政8--10级为少将正,副军级,正厅,正地级。

5)行政11--13级为正,副师级,副厅,副地,正处,正县级,对应军衔为大校,上校。

6)行政14--16级为正,副团级,副处,副县级,对应军衔中校,少校。

7)行政17,18级为正,副营级,正科级,对应大尉军衔。

8)行政19,20级为正,副连级,副科级,对应上尉军衔。

9)行政21--24级为正,副排级,科员,办事员,对应中尉,少尉,准尉军衔。

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当时正部长级为行政4级,与大军区正职平级。正省级是行政5级,与正兵团级平级。正军级定为行政7级。

扩展资料:

文革前军队级别与地方行政级别对应分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62年前, 这一阶段军队与地方干部级别一一对应,即部委与大军区同级,大军区军衔是大将,部委级别上限是四级;兵团级是上将,省级上限是五级(省级分大省和小省)。

1956年国务院发文规定,军队职级:大区正职、大区副职、兵团正职、兵团副职、准兵团职、正军职、付军职、准军职、正师职。地方对应级别:三级(国家级)四级(正部级)五级(正省级)六、七级(小省正省级)八、九、十、十一级。

1956年国务院 54号文规定:地方职务级别如下:部委级上限四级,下限八级;省级上限五级,下线九级;地级上限十级,下线十三级。1957年国务院33号文规定,军队师级以下与地方级别对照如下:正师级11级,副师级12级,准师级13级,正团级14级,副团级15级 ,准团级16级。

1962年为支援地方工作,军队转业干部级别高套一级,即在1957年国务院33号文基础上向上套一级:正师级10级,副师级11级,准师级12级,以次类推。第二阶段1965年后军队取消军衔制时中将以下,全部在1962年的基础上高套一级,也就是说这时的军队级别比56年地方干部同级高套两级。

这才有了少将七、八级,大校九、十级。为缩小这一差距,1965年地方地厅以下干部大部分向上调一级,但十级以上不动,这才有新十级老十级之分。也就是说地方上的准军级以上干部没有动级别,比军队同级干部少两级。

文革前行政级别的划分。1956年6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 32次会议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改革,它奠定了此后长达30年之久的劳动工资制度的基础,同时对新中国“吏制”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此“级别”成为中国除农民以外各类社会人群政治经济生活排序的重要标准。老的行政级别是55年取消供给制后为干部制定的工资政策,与军衔、职务无直接关系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确定干部的行政级别当然离不开干部的职务和贡献。

行政级别共分23级。其对应的职务分别如下:23级正排准连,22级副连,21级正连,20级准营,19 级副营,18 级正营,17级准团,16级副团,15级正团,14级准师,13级副师,12级正师,11级准军,10级副军,9级正军,8级准兵团,7级副兵团,6级正兵团,5级准野战军,4级副野战军,

3级正野战军,1、2级是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设立的。一级工资700余元,三级工资400余元,十级工资200余元,十七级工资97元。需要说明的是军队干部比地方同级别干部的工资高拿一级。如十七级地方工资97元,部队是114元。

后来因为毛主席只拿三级工资,促使了一批如政治局常委、军委 副主席、老帅们也拿三级工资。据说只有个别人拿了一级工资,如宋庆龄等。此干部级别自 55年制定后,在61~64年间,对个别定级时偏低的干部作过一次调整(长一级),

以后一直未变。高干的概念:13 级以上是为高干,到文革后期以后由于生老病死等原因高干人数减少,在高干队伍中又增加了一个14级。干部级别在当时生活中被经常运用,中央文件传达到县团级,不只指县团职以上干部,而是17级以上干部都要去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政级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1

文革前行政级别的划分:

1956年6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2次会议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改革,它奠定了此后长达30年之久的劳动工资制度的基础,同时对新中国“吏制”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此“级别”成为中国除农民以外各类社会人群政治经济生活排序的重要标准

老的行政级别是55年取消供给制后为干部制定的工资政策,与军衔、职务无直接关系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确定干部的行政级别当然离不开干部的职务和贡献。行政级别共分23级。其对应的职务分别如下:

23级正排准连,22级副连,21级正连,20级准营,19级副营,18级正营,17级准团,16级副团,15级正团,14级准师,13级副师,12级正师,11级准军,10级副军,9级正军,8级准兵团,7级副兵团,6级正兵团,5级准野战军,4级副野战军,3级正野战军,1、2级是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设立的

拓展资料:

中国行政级别采用行政五级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各级分为正副职。中央部委的等级即平常大家所说的“国、部(省)、司、处、科”五级。除国家级以外,其他四级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地方三级行政划分。 常见的股所级(股级)是介于副科级和科员之间的职级,是一种习惯的称呼,属于地方行政级别。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行政级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1-22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级序列分为:一级巡视员、二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二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四级调研员、一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三级主任科员、四级主任科员、一级科员、二级科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和职责设置公务员领导职务、职级序列。公务员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有关法律和机构规格设置。

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股所级(股级)属于县区设置的领导职务,是一种没有级别的管理层级(相当于一级科员)。将县区级机关内设机构名称统一为“股”或办公室,规范设置县区“股所级”这一没有级别的管理层级 。

股级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以及地方法规设置的,如《黑龙江省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中设有股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文革前行政级别的划分
  1956年6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2次会议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改革,它奠定了此后长达30年之久的劳动工资制度的基础,同时对新中国“吏制”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此“级别”成为中国除农民以外各类社会人群政治经济生活排序的重要标准
  老的行政级别是55年取消供给制后为干部制定的工资政策,与军衔、职务无直接关系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确定干部的行政级别当然离不开干部的职务和贡献。行政级别共分23级。其对应的职务分别如下:
  23级正排准连,22级副连,21级正连
  20级准营,19级副营,18级正营
  17级准团,16级副团,15级正团
  14级准师,13级副师,12级正师
  11级准军,10级副军,9级正军
  8级准兵团,7级副兵团,6级正兵团
  5级准野战军,4级副野战军,3级正野战军
  1、2级是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设立的
  一级工资700余元,三级工资400余元,十级工资200余元,十七级工资97元。
  需要说明的是军队干部比地方同级别干部的工资高拿一级。如十七级地方工资97元,部队是114元。主席只拿三级工资,促使了一批如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老帅们也拿三级工资。据说只有个别人拿了一级工资,如宋庆龄等。
  此干部级别自55年制定后,在61~64年间,对个别定级时偏低的干部作过一次调整(长一级),以后一直未变。
  高干的概念:13 级以上是为高干,到文革后期以后由于生老病死等原因高干人数减少,在高干队伍中又增加了一个14级。
  干部级别在当时生活中被经常运用,中央文件传达到县团级,不只指县团职以上干部,而是17级以上干部都要去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