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静脉血栓比动脉血栓多见,下肢静脉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见,为什么?

在临床上,静脉血栓比动脉血栓多见,下肢静脉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见,为什么?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以下肢(左下肢多见)突然肿胀、疼痛,肢体紫暗或潮红,站立活动后症状加重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早期易并发肺栓塞导致突然死亡,或血栓发展快而导致肢体坏死,后期易形成足靴区溃疡、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等症,被大家称为血管外科的一种急危重症及疑难病。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老年人多于青年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 、饮食因素:
高脂肪饮食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引起血栓病的重要因素,采取戒烟和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等措施。

2 、吸烟因素:
有人总结,65%~95%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有吸烟史,每天吸烟在20支以上、时间持续长达20年以上者,其血栓病发病率较同龄不吸烟者高出几倍。

3 、妊娠和服用避孕药因素:
产后期血栓形成较产前期高出6倍,建议多采用输卵管结扎术或用避孕工具避孕为妥,这对中年以上育龄妇女尤为重要。

4、 肥胖因素:
适当增加活动量,控制饮食和减轻体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压和血粘度,对预防血栓病具有重要意义。
5 、体位和活动因素:
长久处于某一体位少活动的人,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例如,司机、编辑、文书、打字员等以及整天长时间站着工作的警察、机床工人、教师和久病卧床病人等,由于血流缓慢和血流改变,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主张做些工 (课)间操、散步、肢体运动,以增加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6 、创伤和手术因素:
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的病人,易发血栓或血栓栓塞症。因此,手术后的病人要尽可能早起床、早活动、多饮水、多咳痰,切勿整天蜷缩于床上,协助患者做下肢伸屈运动,改善足、趾与肢体血液循环。对于术后24小时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鼓励做深呼吸,促进血液回流;协助患者翻身,鼓励在床上做肢体活动;活动不便者,应做肢体上下被动活动或腓肠肌的按摩,以便改善下肢血运。输液时注意更换穿刺部位。
7 、疾病因素:

常见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压、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等。因此,必须加强对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及早给予抗栓药物防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27
你好,这个如果下肢静脉栓塞的话,是要注意采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调理,同时也应该要注意视一个具体的病情而定的,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处理的,清楚了吗如果比较轻微的话,是可以用点药物来调理的,比如阿斯匹林肠溶片,血塞通片来治疗的,另外就是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话,就只能采用手术来治疗,效果才会比较理想的,
第2个回答  2021-07-07
治疗方法有很多,建议到正规医院对症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该病一直在临床上深受重视。有时下肢静脉血栓还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