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一词的由来

秘书一词的由来,为什么要秘书而不叫别的名字?

秘书
一、国外的定义

1.西方发达国家的定义。国际职业秘书组织(英文全称:professional secretaries international)

是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的跨国秘书组织,它给秘书所下的定义是:"具有熟练的办公室工作能力,不需上级

敦促即能主动负责、积极进取、干练果断、能在授权范围作正确决定的经理助手。

2.原苏联的定义。认为:"秘书是一项普通的职业,其职能主要为机关提供称作秘书的辅助性、事务性和

信息性的服务。"这主要指机关秘书,因为私人秘书不是主体,它强调的是全面辅助领导与为领导服务的秘书

职能。这个定义较接近我国的情况。

3.日本的定义。日本学者认为秘书是"帮助与处理各种事务的工作人员";还有通俗的说法:"秘书是全能

运动员"。这突出表明了秘书的工作范围是随着领导人的工作范围而变化的,"赋予性"强,是很难明确界定的

,同时也强调了秘书为领导人服务的"直接性"。日本社会具有东西交融的特点,它对秘书必须绝对忠于领导的

要求特别强烈。

以上国外定义的共性:(1)秘书是一种社会职业,而不仅是一种官职名称;(2)秘书主要是为领导服务

的人员。不管要求与权限有何不同,前一点与我国的现状是有差异的,在我国秘书主要地还是一种职务名称,

而没有完全社会职业化;后一点则是古今中外秘书的共性,即一切秘书都是为其领导人服务的助手,没有领导

就没有秘书,正是领导人的需求,导致了秘书工作的产生与秘书的诞生。

二、我国对秘书定义的各种说法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对秘书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并有所进展,各家界说多种多样:

1.1979年《辞海》秘书词条写道:秘书是"职务的名称之一,是领导的助手。秘书工作是一项机要性的工

作,它的任务是收发文件、办理文书、档案和领导交办的事项,各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一般均设有秘书工

作部门或秘书工作人员。"

2.1982年毛含德教授在《秘书学概论》(内部版)中说:"秘书是一种职务的名称……是在国家政权单位

、事业和企业单位中,协助领导综合情况,研究方针政策,密切各方面的关系,办理文书、档案、人民群众来

信及其他日常行政事务的人员,也是一种职称。" 提出了研究政策问题是正确的,但"职称"只是一种设想。

3.1983年张金安、常崇宜在《秘书学概论》中认为:"秘书是一种职务、也应当是一种职称","是领导的

耳目、助手和参谋。" 当时"信息"一词尚未流行,"耳目"实际上指这个意思;另外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参

谋"问题。但"职称"之说是不确的。

4.1986年张家仪在《秘书》杂志上撰文认为:"秘书是身处领导机构或附着个人,撰制掌管文书,辅助决

策,并处理日常事务的服务人员。"并认为"秘书从事的工作也就是秘书职业,秘书职业也就是服务性的,所以

秘书决不是一种职务而是一种职业。"

上述秘书的"近身"特点(即"身处领导机构")是1985年底李欣在武汉提出的;辅助性是上海楼宇生强调的

秘书的本质属性;社会职业化是常崇宜1983年在《秘书学概论》中提出的。张家仪概括较好,反映了秘书学研

究的深度。但"附着个人"的提法不准确,讲"秘书决不是一种职务"也嫌绝对化。

5.1987年常崇宜在《现代秘书工作》一书中认为,"秘书是一种职务名称,也是一种社会职业。是领导机

关首脑或特定领导人员的助手。各种秘书的具体助手作用各不相同,但都是通过辅助领导,直接为领导服务去

体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这是试图对公务与私人秘书、各行业、层次、工种秘书作出的广义定义,其中的"特定领导人员"包括了私

人秘书的领导者,正由于是广义,文字概括不精练。

6.1987年刘祖遂、王守福在《通用秘书学》中认为:"秘书是社会职务的名称之一,是为领导中枢和领导

者提供综合性、辅助性服务的公务人员。" 这里明确指出"公务人员",是一种狭义的定义。

7.1989年董继超在《公务秘书学》中认为;"所谓秘书,就是掌管文书并直接辅助上司全面处理事务的人

员。" 这里用了"所谓"二字,并沿用了论述秘书活动方式的办法,以及强调了"事务"而未提"参谋",反映了定

义的难度。

此外,笔者所见到的我国秘书界著名学者李欣、王千弓、翁世荣等在他们的论著中,都没有直接探讨定义

问题。1990年袁维园主编的《秘书学》也只讲到秘书"是广泛的社会职业之一",是"一种行政职务"。

归纳起来,各家说法中涉及的有四个问题:(l)我国秘书是一种职务名称,还是一种社会职业,或者二

者兼有?(2)我国秘书的主要职能作用是助手,还是参谋,或者二者兼有,又如何准确表达?(3)对秘书下

定义时应主指狭义的办公厅室中的秘书,还是应包括广义的如研究室、信访局、保密局、档案局等与办公厅室

独立平行的机构、甚至业务科室中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4)私人秘书的情况很不相同,但数量正在扩大,

要不要包括进去?

三、初步的结论

l.广义秘书的概念;"秘书是领导人的事务与信息助手。"这里的广义,包括了公务秘书、私人秘书,又

包括了各行业、层次、工种;领导人既含单数,又含复数--领导集体;因此只能是简明、抽象的概括。

2.狭义秘书的概念。"秘书是一种职务名称,正在成为一种社会职业,指处于领导近身,直接为领导从事

事务性、信息性的辅助服务的工作助手。"这里着重排除了私人秘书。

广义与狭义内涵相通,又有差异。主要强调了秘书是领导近身的直接助手,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人员这一

含义。这个"助手"包括了智力性的助手在内,从而也反映了现阶段我国要求秘书部门发挥"参谋作用"的现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13
秘书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秘书是掌管典籍或起草文书的官,自从汉代以来我国封建政权便设有秘书监、秘书郎,三国魏有秘书令、秘书丞,可见“秘书”一词出现早于“书记”。但秘书并非官名,要在秘书下缀上“令、监、丞、郎”等才是完整的官名。此外尚有“秘书省”,这是南朝梁设的官署,是行政机关,虽有“秘书”之名,却无现在秘书之义。为后期沿袭,明清不设此官署,也没有“秘书”的职称。清代各衙署设文案,一般称“师爷”不称“秘书”。民国时,大多数的行政机关都开始设秘书,可见秘书在我国管制史上还年轻。

秘书这个名称,原来是指皇家秘密的藏书。东汉桓帝时开始设秘书监这个职官,其实是相当于国家的图书馆长,年俸六百石。实际上的“秘书长”汉初叫 “长史”,后来叫“中书侍郎”、“翰林学士”等。幕僚中的“记实”、地方官府的“主薄”,都相当于秘书。击鼓骂曹的祢衡,就是江夏太守黄祖的秘书,他能写出黄祖“所欲言而未能言”的内容,是一个出色的秘书工作者。至于唐代骆宾王为许敬业起草的《讨武望》更是脍炙人口,武则天读了也为之叹服。现代的秘书职务,是领导的助手,其任务是收发起草文件,办理文书、档案和领导交办的事项。各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一般均设有秘书工作部门或秘书工作人员。
第2个回答  2020-02-29
古代掌管典籍或起草文书的官是秘书,现代秘书与之还是有些渊源的。汉代设有秘书监、秘书郎,三国魏有秘书令、秘书丞,由此可见,早就有“秘书”之名。但那时的秘书不是官名,一定要在秘书后缀上“令、监、丞、郎”等字,才能算是完整的官名。此外尚有“秘书省”,这是南朝梁武帝(公元502-557年)开始设立的官署,是行政机关,虽有“秘书”之名,但与秘书无涉。明清不设此官署,也没有“秘书”的职称,明代陈继儒虽有《许秘书园记》一文为长(常)州许自昌作,但许自昌仅是一位喜藏书、刻书的士绅,称之为“秘书”,想是对他的美称。清代各衙署设文案,称“师爷”,不称“秘书”。民国时期开始,大多数的行政机关都设有秘书,可见,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秘书,在中国还很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