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教

如题所述

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情境是为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而创设的,任何与学习无关的情境都是不必要的。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技能,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可以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苦学”“厌学”变为“乐学”“愿学”。下面笔者将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5313097.htm
一、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选取与学生生活贴近、联系紧密的素材,将学生感兴趣和比较关注的事情作为他们的认知背景,进而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知识并不仅限于书本上枯燥的学问,它来自于现实生活,而且也会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数学脱离了日常生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了一些社会实践,具备了许多生活知识。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引出将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进而引导他们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比如:在教学“打折销售”问题时,笔者课前到商店,在征得允许的情况下,将卖家、买主在买卖中的实际情景用手机拍摄下来,通过电脑加工、整理后在多媒体教室展现出来,重点展现卖家介绍商品、推销商品中的进价、售价、利润以及买主打折购物等与数学有关的实际情境。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兴趣大增,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多数学生很快布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这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就是说疑问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人的大脑在受到新事物的刺激后,会处于紧张而兴奋的状态。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出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营造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但是,这里的提问并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而是教师精心设置一些客观条件,如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材料,有意识地设置问题和障碍,或设置悬念,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针对教学问题完成教学设计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问题的真正含义,才能使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再如,在教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教师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破碎的圆形硬纸片,并说:“机器上的皮带轮碎了,为了制作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请你设法画出皮带轮对应的圆形。”接着让学生用圆规、直尺、量角器比比画画,进行实验,探索问题的解法,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几个圆?这时,学生对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来研究具体的问题,他们探究问题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三、通过讲故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数学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使人津津乐道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的趣闻轶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数学学习中。有时候,数学故事、典故,以及数学家的轶事等能够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点的本质,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数学史料,利用这些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这些故事中领略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家的精神,从而受到思想品质方面的教育。比如,讲“黄金分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对0.618( 的近似值)作出的深入研究――他以“黄金分割”为依托,创造发明了优选理论,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的应用上为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学生不仅对“黄金分割点”有了形象、直观、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他们的情感也受到了激发。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种,不管哪种方法,都是建立在教师对新课标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