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写出关于友情的三个论点三个名言三个事例

如题所述

    论点: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 巴金

    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是温柔甜蜜的。 —— 圣·奥古斯丁《忏悔录》

    缺乏真正的朋友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片荒野…… —— 《培根论说文集》

    名言:

    事实上,每个人的朋友中都 有先进与落后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帮助后进朋友,使他进步,切莫跟着他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够朋友”。——谢觉哉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巴金

    三朋四友,吃喝玩乐,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谈工作,不谈学习,不谈政治,只谈个人之间私利私愤的事,这叫做“群居终日,言不乃义“。——谢觉哉

    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罗马)西塞罗

    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敌人更糟糕。——(印度)释迦牟尼

    事例:

    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忽悠赠答。郑少谷曾有诗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意思是:当王子衡讲评诗歌时,就是鲁国孔子的弟子听了,也会如春风。后来郑少谷死了,王子衡惊闻噩耗,哀伤至极,他不顾千里奔波,特地赶到福建,为他办理丧事,宽慰亲属。

    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是白居易和元稹。两人的友谊,是在共患难中建立起来的。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在长安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旦,吟诗酬和。但事隔不久,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在那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把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休戚相关的命运,把白居易与元稹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一生交谊很深,世人称为“元白”。

    美国第18任总统尤利塞斯·格兰特在连任两届总统后离职,携妻子周游世界。1879年,格兰特乘船抵达中国,时任北洋大臣的李鸿章设宴款待,两人一见如故。格兰特访华时,携有一根名贵手杖。这根手杖通体雕刻,装饰十分华美;手柄处镶有一块大过拇指的钻石,周围是小钻石环绕,璀璨夺目,据说价值“十数万金”。李鸿章看到后,十分喜爱,反复赏玩,不忍释手。格兰特见到此景,就通过翻译说:“中堂既然喜欢这根手杖,本当奉赠,只是这根手杖是我卸任时,全国工商各界赠与留作纪念的。它代表国民公意,不便私自送人。等我回国征得大家同意后,当奉寄致赠,用副中堂雅意。”1896年,李鸿章在纽约访问期间,探视了格兰特的遗孀朱莉娅。格兰特夫人设宴款待李鸿章,并邀请工商各界名流百余人作陪。席散后,朱莉娅立即把这根手杖立于台上,向所有人讲述了格兰特同李鸿章的友谊和手杖的故事。她告诉李鸿章:格兰特回国后,一直记着手杖的事,因琐事繁杂,一直没有机会和各界商量,但生前曾特别嘱咐她帮助实现当年的许诺和愿望。然后,朱莉娅面向大家说:“今天适逢李先生来访,现特请问诸位:是否同意将大家赠与我丈夫的手杖转赠李先生?”满堂宾客一致鼓掌赞同。于是,朱莉娅当众双手举杖奉送李鸿章。李鸿章回国后,爱护这根手杖如同至宝,须臾不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