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成为导师

如题所述

一、通过互联网了解报考院校专业设置与导师基本情况。
  。其实,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比较容易解决。现今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并了解某些学校、某些专家学者的情况。例如,到所报考的学校网站查找该学校某专业设置与招生数量,了解导师的基本信息与学术力量的基本情况。若对某位导师有兴趣,还可通过“百度”进行搜索,或许会得到更多资讯。同时,可以通过比如中国教育在线等某些专业网站获得大量信息。
 
  二、联系导师要注意方式、方法
  考生虽然确实有必要与导师联系,但一定要注意方式。例如,一些求学心切的学生会反复打电话与导师联系,假如有若干位这样的同学与一位导师联系,那么就会影响导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的进行,乃至影响导师的正常生活。比较合理的联系方式是通信。学生可在信中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性别、毕业学校(历届生可介绍工作单位与经历)、本科所学过的主要课程、毕业论文题目与要点、曾经阅读过的主要书籍等。若导师有兴趣,便会与你联系,一旦该考生进入到复试阶段,成功率会高一些。例如,去年某高校就有一位导师,在与调剂考生进行联系时,发现该生大学毕业论文与自己的研究课题完全一致,马上要求该生把毕业论文寄来,阅读后十分满意,最后的结局是双方都希望得到的结果。
  一些考生通过种种途径得知导师的联系方式,便会想方设法了解某些信息。作为导师来说能理解考生迫切的求学心情,但决不能容忍过分的要求。例如,一些初试合格的学生,会通过电话、邮件、乃至导师的同事、熟人来了解复试的内容、复试导师的组成等等。绝大多数导师对此是反感的,因为这不利于了解考生的正确情况、不利于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生、干扰了正常的招生工作。据了解,大部分导师不但不会泄漏复试内容,反而对这些考生会有一些抵触反感情绪。还有一些考生反复询问复试的方式、复试的项目、复试参考用书等,其实这些内容在招生简章上都十分明白地刊登着,考生自己不查,反而要求导师来解答或告知。这对考生是十分不利的,因为你自己都不会查阅有关公开的、十分容易查阅到的资料,今后如何去查找更为难找的资料呢?这类学生的能力往往会受到导师的怀疑。我对这类学生的回答一般是:自己去查招生简章!在我看来,到了复试阶段,考生最好不要与导师联系,凭自己的真实本事来竞争最好。

  综上所述,考生在与导师联系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免弄巧成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