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有效柜面业务风险管理?

如题所述

  来自一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表明,其近10年来发生的100多件经济案件中,基本都涉及到柜面业务操作,同时,由商业银行柜面风险引发的案件的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完成股改上市后,标志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资本充足率达到巴塞尔协议要求及达到风险管理等要求。但是,这并不代表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反而,柜面业务风险的有效管理更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工作中的重中之中。
  驰昂咨询的分析师吴霞认为,现有商业银行柜面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新的金融业务的配套风险管理保障跟不上业务发展的脚步。这表明,目前商业银行柜面风险管理的系统化建设明显不足,缺乏前瞻性和兼顾性。管理条例往往是跟着业务后面走,开发一项业务就补充一项管理制度,新的柜面风险涌现才调剂原有的管理条例。管理制度的混乱及盲目直接导致了柜面操作人员被动的违规操作。
  2、柜面操作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辨别风险意识与抵抗风险能力不足。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岗前业务培训不到位,特别是在员工的柜面业务风险辨认和防控方面的相关学习还很苍白。其次,是银行针对柜面风险的奖惩措施制度还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带动员工规避风险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柜面员工每天都处于高压的劳动强度和繁琐的柜面操作流程中,其辨别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能力也逐渐被削弱。
  3、风险管理信息不对称。目前,在宏观上,银行间未建成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造成风险信息阻塞。且商业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代理与被代理机构就柜面代理业务的风险状态、风险承担等信息没有做到完整的市场化,透明度不高。这种现状极容易造成被代理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对银行和客户片面夸张其收益,从而增加银行柜面业务的潜在风险。
  4、风险管理手段还不够跟不上柜面业务的需求。目前,银行柜面风险管理手段有些还没有抓住风险的本质,繁琐但不严谨,亟须加强创新。
  针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存在现状及问题,结合国外在柜面风险的有效管理上的成功案例及驰昂咨询在营业厅有效管理上多年的研究成果,吴霞认为,要实施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有效风险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并健全全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体制及完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内部控制制度。除了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组织外,商业银行还应该积极推进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架构流程梳理及再造,逐步完善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体制。同时,统一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完善并强化其风险管理作用,务求覆盖所有业务环节和风险点,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对于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不应该是单方面的注重事中监督或事前事后监督,应该是全过程的有效监督。
  2、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自身利益,重视员工长远人生方案和发展,通过组织各项学习和比赛来进步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步员工辨认柜面风险的意识和抵抗柜面风险的能力。同时,健全并全面落实风险管理问责制及柜面人员等级化管理制度,强调奖惩分明,除了对出现大案、要案,或措施不得力的,要从严追究高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也要对积极上进的员工给予奖励并拓展员工晋升渠道。
  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银行间可以建立共享资源库,有助于行业间发展动态和风险因素等信息的沟通,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柜面业务跟踪分析、客户意见定期回访、产品营销反馈等信息资源库,加强银企之间的信息互通,真正建立银企风险联防机制。
  4、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可以通过积极开发和引进操作风险测量技术,运用科技手段及科学方法逐步替代现有风险管理手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