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古文古诗篇目增加,学习古文有什么益处?

如题所述

日常沟通的需要——现代汉语源于古代文学现代汉语的词汇,大多来源于古代,尤其是古诗词和文言文经典。从学说话起,我们就开始接触古诗词和文言文了。比如说,我们日常中借用典故,我们夸赞一个人“文质彬彬”小孩子就会问“为什么说‘文质彬彬’呀?”

这个时候,有些妈妈自然而然会解释,“《论语》里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他文质彬彬,就是说他看起来很舒服,文雅而且朴实有礼貌。”其实这个过程,小孩子就在学说话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学习古文和古诗文。

诸如此类,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包含了太多了古代典故,诗词,名著,沟通是人类的本能,为了沟通,我们不自觉,或者自觉的就在接触文言文,古诗词,一直就在学习的过程中。

为了汲取知识——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什么东西最值钱?“学问!”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流传了几千年,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文化,是老祖宗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这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根,这些经史子集,哪怕是翻译大家也不敢轻易说自己翻译出来的内容可以作为教材。学习原文,就是必须的了。

若是翻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面没有前人,后面没有后人,这世界那么大,只有我一个人,好想哭啊,嘤嘤嘤”

原诗里那种欲语还休,说不清又道不明的忧伤,和对国家的担忧,顿时被翻译毁了

更何况,文言文和古诗词里,寥寥数字,情,景,意,境,相互交融。后来人大呼“添一字则繁,删一字则简”这种欲语还休的文字,那么美,那么经典,而我们恰好有天然的语言优势——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文化强势呢?

为了自身的情怀与情操——古代文学里不只是知识,更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仔细看中外古代大家,外国怀才不遇者往往自杀,自我折磨,精神崩溃的人非常多,而中国,封建王朝的绝对统治,怀才不遇的人更多,但是,崩溃的少,自杀的也少,大多数,被流放,被囚禁,被永不录用折磨着的人,纷纷选择了寄情山水文章,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

这是因为中国百家争鸣的文化系统造成的,从春秋启蒙开始,一代又一代的古人们不停丰富中国的各家学说,柳永被永不录用,能坦然归去“奉旨填词柳三变”,文天祥被囚禁,能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流放的更是比比皆是,却大多都能振奋起来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人的精神,心境,情怀,都掩藏在古文,古诗里。细细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我们要从古诗文和文言文里,汲取的不只是一个故事,一个景,而是一种心境,一种阔达,一种中国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6
这是我们国家文化的根基。中国文化的底蕴始于古代文学,学习文言文,阅读古文能使人切实接触到中国的古代文化,体会文化美感,了解古今词汇的关系,扩展语言知识。
第2个回答  2019-10-07
对于增加孩子的识字感、培养语感和文学审美力、激发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3个回答  2019-10-12
学习顾问可以把我们的文化很好的传承下去,还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
第4个回答  2019-10-08
可以使我们增加知识,对古时候有个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