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仁。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只是就一些具体的思想主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1、孔子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2、孟子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3、程颐

程颐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禀”说。

4、朱熹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5、王阳明

王阳明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

王阳明广收门徒,宣传他的思想主张,史称“阳明学派”(又称“姚江学派”)。他的著作有《王成文公全书》三十八卷行世,被学术界评价为中国封建中世纪社会后期出现的最早的启蒙哲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7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仁”。

“‘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陈志岁《载敬堂集》)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

扩展资料:

实行“仁”的关键是践行。孔子的弟子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就是士以仁为己任,因此具有更重的责任与担当。曾子努力践行夫子“仁”的思想,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作为当时读书人阶层的士人,的确没有高的社会地位和大的权利,但他却肩负重任,任重道远,应当具有博大的胸怀,长远的目光,坚毅的品格,并且把自己的追求定为一生的追求,直至死而后已。

践行“仁”贵在坚持。“仁”是孔子所倡导的道德行为的至高境界,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其伦理道德的准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07
都属于儒家思想 都主张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
第3个回答  2014-02-04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知己,虽凡夫俗子,皆可以为圣。
天地圣贤之道并非存于万物,也无须存于万物,天人本是一体,何时可分?又何必分?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
天理即是人欲。
格物致知!
第4个回答  2014-02-04
都是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