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如题所述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不仅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而且是教师备课和上课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一个学期、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起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向作用。要优化小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教师需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要全面
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和要求,还要考虑结合本节课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本节的内容进行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新课程观念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并行提出,形成5个立体空间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目标是一个整体,紧密结合,互相支撑。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不仅要考虑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哪些能力需要发展,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去经历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与掌握科学的方法。初此以外,教师更要思考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会形成什么样的健康情感;会增强什么样的良好态度;会产生什么样的正确价值观。如此三维全面有机结合,才能构成一节课完整的教学目标。另外,三维目标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融为一体的一个整体。三者是在同一过程中同时实现的,正所谓认知和情感相伴相生、相辅相成,认知过程同时必有情感参与,情感过程必有认知作为基础,而认知与情感都是在同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因而在表述教学目标时,不主张并列式分述,而主张融合式分述,力争做到既全面、具体,又准确、简洁。
2、教学目标要适当
这是优化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教学目标和要求过高或过低,或主次分不清楚,都不利于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1)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所教教材的地位、前后编排的顺序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提出适当的目标和要求。
(2)教学目标和要求要符合儿童认知的规律和发展水平
儿童的一个重要的认知规律是从动作、感知—表象—概念、规律,而且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认知水平。例如,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教学应用题时,主要是通过操作、直观来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不宜教给学生抽象概括的术语和解题公式。
(3)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育心理规律适当划分层次。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知识的学习基本上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的:理解、保持和应用。而小学数学的学习就是这样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同练习紧密联系着的。因此在划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层次时既要符合教育心理规律,又要考虑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课程标准”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四个层次,对过程性目标的要求分为经历、体验、探索三个层次。
(1)教学目标和要求注意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儿童由于先天、环境、教育等方面条件的不同,在能、性格和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表现在数学的学习上,不仅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有快有慢,而且在计算和解题的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教师在拟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时,要有弹性,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备课时要精心制定每一节课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各个层次的目标,教师围绕三个层次目标进行教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