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永王李璘幕府是如何覆灭的,而且李白也受到了牵连

如题所述

一、经过:
《新唐书》记载,永王李璘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少年丧母,由其兄长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抚养长大。在安史之乱时,李璘获其父唐玄宗册命成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至德元年十二月,由于李璘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擅自率水师东巡,被定性为谋反,并被玄宗下诏“贬为庶人”,而加入李璘水师幕府的李白,也因为跟随永王李璘而获罪,被判流放夜郎。

但这些只是史书中的记载,实际上永王璘根本没有谋反。李白在其作品《南奔书怀》中就直言“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指出永王李璘东巡是奉了皇命的,有调动军队所需的全部手续和信物,并非史书中记载的“叛逆”“擅发兵”。李白还在诗中说“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自己以文笔从事于永王璘,受到永王如燕昭王黄金台延天下士之礼遇,出席永王酬酢交错之盛宴。知遇之感与报国之情,见于言外。“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更是直言正当安史叛乱,肃宗却镇压永王璘水军,自相残杀。自己参与水军行动,是感永王知遇之恩,是如祖逖志在肃清中原胡虏。如今皆付诸流水,悲愤难言。
二、简介:
李璘(?-757年),初名李泽,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异母弟,母郭顺仪(剑南节度、尚书郭虚己之妹),唐朝宗室。
李璘之母郭顺仪早逝,李璘由其兄李亨养大。李璘聪敏好学,工书。初封永王,任荆州大都督。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石台道德经,立石台刊勒。其经文御书,其注皆诸王所书。玄宗诸子三十人,字皆一体。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下诏以封李璘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镇守江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8
有史称李璘还未起兵之时,其部下以璘为玄宗之子,肃宗之弟,而常受拥戴。而璘年幼聪颖在所有皇子中显得特别,并且璘近年招募兵力加剧,使得刚登基半年不到肃宗有很大压迫之感,遂曾下令曰:“倘若璘有起兵之势,诛杀不赦。”当此话传到玄宗耳边,玄宗大怒,对亨曰:“璘乃寡人之爱子,汝之爱弟。又与亲身抚养,岂能诛而不赦!”亨毅应允,若璘不犯大错,其可赦免。之后,亨顾及玄宗和胞弟之情分,只派几名官员密切监视璘之举动。
璘起兵后,亨曾秘密召集皇甫铣,示意铣必杀璘,但需避开玄宗等部分朝臣耳目,等事平复,官拜一品。
待璘兵败后,并未被皇甫铣所杀,而是被俘后逃走了。皇甫铣为逃脱肃宗责罚,便说璘已被杀死。肃宗为掩盖铣受命之事,便终生不再任用皇甫铣,还将所知此事之人全部杀死。至于璘最后逃往哪里,并未详细记载。
第2个回答  2013-12-28
李璘覆灭原因就是他野心太大,当时正是安史之乱时期,唐肃宗刚刚即位,永王那时手握兵权,图谋不轨,而李白一心想当大官,所以李白投靠永王李璘手下,结果李璘谋反之事败露,诗人李白也跟着倒霉了,最后还是杜甫求情才保得李白一条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