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谁建议停止了知青上山下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1-14
谁建议停止了知青上山下乡 谁建议停止了知青上山下乡 1968 年l2 月22 日,毛主席 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 要.”其后,许多热血青年立即响 应,奔赴农村,奔赴边疆,上山 下乡运动在华夏大地轰轰烈烈地 开展起来了.如此神圣,浩大的 运动,到1977 年还是停止了.谁 是第一个拨动了运动的休止符, 建议停止此事的人呢?他就是时 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张衍. 1977 年初,张衍出任国家计 委副主任.当时”文化大革命” 刚刚结束,国家正处在拨乱反正 的关键时刻,张衍经过深入的调 查研究,确定了工作的突破口: 向全国人民都深为”闹心”的知 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开刀!张衍 在城乡调查中发现:城市学生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首先是环 境的影响,早已失去了初来农村 时的热情,多数人不安心农村劳 动,出工不出力,劳动效率十分 低下;更有甚者,许多人由于失 去了希望和目标,在农村自暴自 弃,使知识青年实际上成了农村 的一个新的负担;更为迫在眉 睫的问题是,当时大批下乡知 青都已经到了婚嫁年龄,但由 于工作问题没有着落,又身在农 村,多数人不敢结婚,这就造成 了城市的家长和农村的知青在 两个方面上人心躁动. 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讲, 为了安置知青下乡,每年要拨出 大批的经费,有时年度计划高达 数亿元.因此,张衍得出结论: 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并不能 给国家创造出什么效益,反而浪 费了国家大批有限的资金,对国 民经济毫无裨益.相反,再这样 硬性维持下去,还可能会形成社 会新的不安定因素.从政治上出 发的所谓”再教育”,实际上成了 一 句空话,甚至是反话! 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毛主 席生前决定的大政方针,建议推 倒此项政策,要冒巨大的政治风 险.张衍横下一条心,斗胆直陈. 经计委主任余秋里批准,报告呈 报到国务院.由于报告写得有理 有据,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 重视,国务院和党中央专门开会 讨论并批准了张衍的报告.这 样,历时9 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 乡运动到1977 年宣告结束. (摘自《退休生活》吴新明/文) 名菪翻译的一场神话 20 世纪90 年代,外国文学名着的翻译和出版, 在中国经历了一场神话.没有人策划,也没有人指 挥,全国数十家出版社,几乎在同一时间,都突然 调转目光,放下各自的传统出版物,不约而同地瞄 准外国文学名着的翻译和出版.出版社之众多,选 题之相近,计划之庞大,出版之集中,都达到了惊 人的程度.从20 世纪50 年代起,外国文学进入新 中国,必须通过一道窄门,而这道门的尺寸,是按 照前苏联文艺政策的标准设计的.因此,能顺利走 进窄门的外国作家,可以说屈指可数,主要是前苏 联没有被斯大林枪毙的作家,以及欧美的批判现 实主义作家. 人民文学和上海译文等老社焕发了青春,有 计划地出版外 国文学名着, 一 套陆续出版 的((外国文学 名着丛书》,在当时就具有权威性,不是资深翻译 家的译作是进不去的.但是新的出版社应运而生, 为新生代翻译家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天地, 尤其译林社和漓江社异军突起,打破了出版业计划 经济的格局,以其新生的活力,很短时间就打造成 亮丽的品牌.外国文学名着翻译出版的品种和数 量,短短几年就超过了一个世纪.做出规模的出版 社不下十家,其中佼佼者如浙江文艺,福建海峡, 花城等,都曾风光一时.((红与黑》,巴黎圣母院》, 堂吉诃德》,((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