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间有没有真正的友谊。辩论赛正方论词

如题所述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当任意两个人在抛却了彼此身份的限制之后都是有可能成为朋友的,因此这不属于我们的讨论范围,我们要研究的师生关系发生在学与教进行的过程中。 我方认为师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理由如下:
  首先,社会对师生角色的定位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多数人的心中,老师就是要拥有学生的尊敬和敬畏。老师和学生之间,一个是俯视,另一个却是仰视。俯仰之间,想要做一个平等的交流,还真是难。老师需要在班级体保持一个较好的形象,而学生受到老师的管束,也想要给老师留一个好的印象,因此双方很难打破顾忌,彼此畅所欲言。
  其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也使得他们缺少共同的语言。老师的渊博知识,丰富人生阅历和成熟的思想是学生所不具有的,思考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也很难相同。那么老师也就无法从学生那里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他只能作为一个长者去给学生引导和适当的建议。反观学生,当面对一个在很多方面都先于自己的人,怎么可能不产生心理上的压力而产生不平等的感受呢?
  再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付出往往是单向的。老师对学生是负有责任的,他要学会引导自己的学生使得他们不断进步,学生需要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努力完善自我。而朋友之间更像是共同旅行的伙伴,互相搀扶互相激励,这是师生之间所欠缺的。
  还有,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约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责任和义务有时会成为彼此交往的枷锁。余秋雨说:“真正的友情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师生之间难道不存在着给予和接受的契约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师生在交往之中会存在疑虑。老师因为角色使然天然地就要对学生好,就算彼此之间有了朋友之间的种种表现,我们也无法判断老师善意的行为是出于教师的天性还是真的出于朋友之间的友谊,同时老师也难以判断学生对自己的亲昵是出于身份地位所迫还是发自内心?人心是难以琢磨和猜测的。这种怀疑是阻碍师生之间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存在怀疑的友情不是真正的友情。要验证这怀疑唯有在学生离开老师,不再接受他的教导之后才能知道。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师生之间没有真的友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30
1、请问对方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友谊关系?属于什么关系?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请问能一起同行的同伴在很大部分不都是基于友谊关系吗?!学无止境,只要我们在学习就会有师生关系,在很多场合友谊与师生关系的界限并不是那么的清晰明了,不正说明了他们之间也会存在着的水乳交融的状态吗!
4、请问对方如何给所谓“真正的友谊”下定义?!
5、真正友谊关系所包含要素的与师生关系所包含要素的大部分且是最重要的部分都非常契合,比如尊敬、理解,帮助,支持等,那么我们就可据此认为他们是相同或者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