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学生管理 专题研讨发言稿

如题所述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让我谈这个话题,这有些惶恐,应该来说是没有资格来谈的。因为虽作班主任多年,但一直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难题,也没有做出什么特色。但是学校、学生处的信任,才让我有力量来谈谈。
一、常规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强化学生常规管理,就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管理其终极目标在于使人遵守一定的规则行为,从而促使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环境之间协调共生。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深知,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不仅决定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为对一个孩子的一生都起到重要影响。其实,这才是作为一个老师应有的职责。
学生的常规管理就是针对学生的基本行为进行规范、训练,以养成他们文明礼貌、勤奋努力、守纪守法等行为习惯,习惯是一天天、一周周逐渐养成的,最后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时要深入细致,与学生平等对话,让他们扬长补短,并且循循善诱。因此,我们必须在日日管,周周提醒,月月监督上下功夫。一日要管什么呢,早中晚的迟到早退现象,一天的课堂学习纪律,整个教室的保洁情况,两操出行状况,寝室的管理以及学生的文明礼仪等常规;一周的班会课,班主任要总结一周的班级常规管理,对不当之处要提醒,加以整顿;月月监督,针对的那些常规已经形成习惯和那些还有待进一步努力的地方做出具体分析,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文明班集体的评比,进一步加强班级常规的监督。
二、作为新班主任,我们要有哪些准备
首先,作为新班主任,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或者“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来讲,我们要认真理解“七中学生日常管理的细则”以及有关考核办法的详细内容,清楚明白其具体要求,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在管理学生时不出现盲目性。有的新班主任管也管了,事儿也做了,可班级的扣分情况依然严重,班级管理还是一片混乱。原因是班主任对各项管理不熟悉,细则不清楚。我在这上面,一般会将“七中班主任守则”上的“学生常规管理细则”的重要条款,勾画出来,针对性教育学生。这样,班级管理的效果会更明显,其实这也是作为班主任应该了解的。
其次,作为新班主任,还要有一个思想上的认识和准备。第一,要明白,你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新时代的学生,他们有的是思想和观念,所以我们应该认定这一点,他们的有些看法,或许我们还得慢慢引导可能还得接受。第二,我们还要清楚,他们毕竟是孩子,孩子总是在不断犯错误中成长的,因此我们作为成年人,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第三,我们要有耐心,要静下心来,尽量少发脾气,少一点大声呵斥,特别特别是在教室里,尽可能给学生一点面子,因为现在的孩子对“面子”十分看重,所以不要和学生发生正面冲突,其实这也是给我们自己留一个台阶下。第四,接新班后,我们要尽快初步了解孩子的性格,有针对性地教育,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可以先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父母信息,这样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动情之处,说出孩子理解的话,这样的教育比盲目和大话教育效果好得多。
第三,作为新班主任,我们还应有仔细观察的能力,我们在教室走动巡查时,千万不能马虎了事,应把眼光在每一个学生的脸上停留一秒,读一读学生神态心理和精神面貌,这是作为班主任的一种能力。我曾在一次上课前的巡查时,发现一个男生的精神状态一点不好,我便重视起来,联系该男生同寝室的学生一看,整个寝室的学生精神面貌都不好,我心里便想,昨晚该寝室一定发生了什么。之后,我在和学生的交流后,得知昨晚该寝室的两名学生发生了矛盾,还放出话来进行什么决斗。我感到事态的紧迫性,于是及时采取了恰当的措施,将一场不应有事件消解在萌芽中。后来,我还庆幸自己能及时观察到。
三、抓常规是新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入手点”
面临千头万绪的工作,班主任,尤其是新班主任从何入手呢?一个简便实际的做法是:从常规管理入手。一旦把班级最基本的秩序建立起来,就为全班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了一个基本而又良好的环境,也为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打造起一个载体。所以,有经验的班主任接任一个新班后首先抓的是常规管理。那么班集常规管理有哪些方法和要求呢!下面就将一些办法,联系实际作简单介绍。
首先,宣传到位,营造氛围,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常规细则深入到每个人心里。
(一)讲解法:对学生讲清常规的内涵及要求,使他们明确行动的方向、规范样式。最好将重要的,学生最容易忽视的规则加以强调、明确化。
(二)活动训练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常规意识的重要载体,更是训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主要包括以下活动形式:1.主题班会;2.征文演讲;3、黑板报等。其中,主题班会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在座的很多班主任在这方面是高手,其后还有专家性老师作此报告。
(三)行为习惯记录法,这种办法值得推广,我班除了学校的蓝卡之外,专门打印一张表,记录学生的常规表现,如果违纪或为班级做贡献都登记,并由学生签字。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管理有一个长期性跟踪性评价,更有利于作为班主任更好工作的凭证,有时还能够应对个别家长的无理说法。还说明一个细节,对于新班,特别起始年级,不要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记录,这样会给学生产生压力,应该有一个缓冲阶段。
总之,一定要使学生明白“常规细则”的内容,并在思想上加以重视,行为上加以约束。
四、抓住管理、训练的“关键期”。能抓好常规,关键期尤为重要,抓好这几个环节,会使班级常规管理上一个台阶。
(一)新班组建期
  抓住这个黄金时间对学生进行个人的日常行为和班级日常规范教育,提要求,定制度,抓纪律,抓卫生值日、抓文明礼仪,班团委建立等,很容易见成效。
1、这个期间,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勤劳,多到教室,多去寝室,(我去学生寝室的时间多,在寝室我尽量不过多谈学习,只想谈其他拉近和学生关系,开学至今二十多天,我去寝室次数在15次以上)多和学生交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对生病学生的关怀。我们知道,这是辛苦的事,但是我相信,此时辛苦了,是为了以后不再这样辛苦。
2、对于定制度,我想说几句,有些班级,刚开始制度定得不但多和细,并且规定得比较死,结果呢,几乎这全在纸上,没有或许很少去执行,这样会在在学生中会产生不可相信的不良后果。制度要定得全面,但一定宏观点有弹性些,最后解释权要归班主任自己,还要体现班主任的“威信”。
3、建立班团委,这个我也有一些体会,我觉得啊,要人数少,兼职多,特别是纪律委员,这一职务,我一般让有威望一点的班长兼任。同时,我还要提醒一下,我们一些新班主任,对他的学生干部(班长)完全信任,什么都托付给他们,之后就撒手不管了,这样做是不行的,会出现几种情况,要么班长的威信超过班主任,要么学生干部联合欺骗你班主任。还有一点,怎样找临时班委或是班长,因为班长这个职位很重要,新班委组建时,在我们对学生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不是有清洁打扫、抱书发书等事情吗,我们班主任一定要多观察,发现其中能积极一点的,并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可以暂时担任班长或班委。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4、组建班集体时,有很多新班主任只注重了教室的常规管理,却对寝室管理有些放松。寝室管理,是我们常规管理的有力组成部分,晚上休息不好,直接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内务的整理,和谐寝室的人际,更是一个学生素质的体现。因此我想有以下的建议:(1)组织好寝室成员学习好《七中寝室管理规则》。(2)一定选一个比较称职的室长,而且班主任要尽可能的帮助室长树立威信。(3)要让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寝室的一些制度和保洁安排(班主任督察),让寝室成为一个他们热爱的地方。(4)奖惩一定分明,精神和物质并存。
5、对于文明礼仪的常规管理,我只想说一点,那就是每周确定一个“自查纠错时间”。
(二)开学初
  向学生展示一些新计划,提出新要求和希望,学生会倍感受鼓舞,继而在班级抓紧学习方面常规教育,利用学生的新鲜感,一定要将学习要求明确化,这个时间段是重要时间段,所以要形成班级特色,必须在学习习惯方面养成良好习惯。在此,我也提醒一下年轻班主任,在自习课上,尽量要求学生静思,不要一味地讨论,这样不仅影响教室的纪律,而且对其他学习的同学有影响。另外,对基础稍差的学生,我们班主任还有多关注,不能冷落他们,因为他们一旦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时,便给常规管理带来麻烦。
(三)考试期间
  在考试期间,更要关注学生,要抓紧班级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不可造成松懈的印象,但对许多事情的组织管理形式可以相应作些变化,如值日可以临时组合班子,以适应复习考试的要求,但是纪律、保洁等问题必须依照常规。在一次会考结束后,有一门学科的学习阶段性地结束了,学生们很兴奋,居然在教室撕掉书页,折成纸飞机,从三楼上飞了下来,弄得满地是纸屑,学校有关负责老师,连忙给我打电话,我赶到教室时,学生们一哄而散,连忙坐在位子上,我没有大声责骂,却用幽默口吻说了一句,请刚才飞飞机的同学两人一组去把飞机“抬”上来,同学们顿时一愣,瞬间就笑着跑了出去---
在一系列考试期间,我们不能过多去指责批评学生,那样会影响学生的考试心情,但又不得不要常规啊,所以作为班主任,能幽默诙谐一点,在这些特定时间段里,就会产生常规管理的超常效果。  
(四)大型活动期
  除细致地进行活动管理外,还要坚持渗透常规方面的管理,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借以培养学生在任何场合和环境都要持之以恒地遵纪、自律的好习惯。在2008级当班主任期间,第一天运动会结束后,我发现我班所呆之处,有瓜子壳,我明白常规意识在活动期间有些散漫了,我没有视而不见,也没有发脾气,却是自己弯腰一片一片捡了起来,当我移动地方抬头时,发现已有好几个学生都在捡了,我明白,要是我刚开始就叫学生捡得的话,学生能够捡,但是心里一定不舒服,也不会产生让他们自觉来捡的效果。(后来了解,还不是我班学生丢的。)希望新班任们一定注意,要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学校的大型运动会即将举行,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强化班集体的凝聚力同时加强学生常规教育。
五、班主任从日常行为起为学生做榜样
(一)师者的形象也育人:
  身教胜于言教,一个行动胜过一打说教。人的日常行为由于其具体、直观、外显的特点,更容易为学生模仿。有一种说法是,什么样性格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一班什么样的学生,虽这样说有些勉强,但可以看出我们班主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我还记得《亮剑》中有一句台词“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所以家长、学校把几十个孩子交给你,责任是重大的,所以班主任应从装束打扮、语言动作,到对待日常的人和事的态度、行为方式,都要努力去符合教师的身分,做到文明、端庄、有修养。
(二)学生心里的好班主任是什么样子呢!这点我想提出来,以资共勉。
1、要知识广博,随时代潮流。
2、要诚恳正直,说话要算数。
3、要待人和善,不能偏心眼。
4、要果断处事,不婆婆妈妈。
其实,常规管理是一个难题,难在哪里呢,难在管理的内容庞杂、头绪多;难在需要持之以恒,需要时间的来作为保障。因此,希望我们的年轻新班主任要静下心来,多思考,多谋划,充分发挥你们年轻的财富,我相信,你们能做班主任的,能做好班主任的,开学几周以来,你们已经展现出你们的魅力。今天,我几乎浪费你们的时间,啰嗦了这一阵,也没有介绍什么经验,或许也没有可取之处,还望大家原谅,谢谢大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13
  母亲节不言感恩
  (片断)妈妈生养我,是一种义务,是必需,是妈妈生存的价值,所以无所谓大恩大德——妈妈曾经这样对我说,我也这样认为.
  但是,在母亲节那一天,我仍旧要买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祝福妈妈安康快乐.这不是感恩,而是在传递亲情.我不感谢妈妈的恩情,但我珍重妈妈给予我的亲情;妈妈不期盼我的感恩,但妈妈期盼亲情的往来.传递亲情就是传递温暖.被亲情温暖的人心最柔软,所以妈妈手捧康乃馨眼含幸福的泪花,而我也被妈妈的感动而感动……
  评价:我想,每一个同学都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因为 “每人一颗脑袋”.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同学不善于用自己的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在作文中总是让自己思想努力贴近公共思维——面对母亲的爱,要感恩,而且必需要感恩,这就是公共思维.因此,一有“感恩”类的作文题目时,大家就纷纷表达“意志相同的公共声音”,作文的价值取向“千文一面”.这种让“公共思维”取代“个人思想”的作文主题构想方法,让许多同学的作文失去了思想的独特性,很难写出思想独到一面,脱颖而出的好作文.《母亲节不言感恩》这篇作文却将思想的角度“偏离”了公共思维的范围,大家都言“感恩”,“我”却独言“不感恩”.“我”将“恩情”视为“应该”,但“应该”之后要买一束鲜花献给妈妈,是传递亲情,用这样的笔调表达出来的“个性思想”,让人眼前一亮,新鲜合常理.作文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真作文——优秀作文的要素之一就是“求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