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阿胶的禁忌

吃阿胶的禁忌

1、忌油腻食物。

2、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3、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4、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本品宜饭前服用。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扩展资料:

阿胶的食用方法:

1、阿胶不宜直接入煎,须单独加水蒸化。新熬制的阿胶不宜食用,以免“上火”。

2、阿胶滋阴补血多生用,清肺化痰蛤粉炒,止血蒲黄炒。

3、用于虚劳咳血、便血、吐血等多种出血以及失血后的头晕、乏力,常与党参、黄芪、当归、熟地、人参、天冬、五味子、白及等配伍。

4、治疗虚劳肺燥咳嗽、阴血不足的虚热、心烦。常与石膏、杏仁、人参、麦冬等配伍。

5、治疗肺结核咳血:阿胶研成细末,每次服20-30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或熬成糊状饮下。均配用常量西药抗结核药。

6、治疗胎动不安、滑胎:阿胶12克,鸡子2枚,红糖30克(打荷包蛋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阿胶的功效与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23
1.阿胶的味道有些人不太习惯,可以在其中加入冰糖、蜂蜜等调味。同时可以在饭后服用,这样就不会造成反胃、恶心等情况了。
2.如果服用后感觉口干、牙龈出血、鼻腔干燥,出现热疮,或眼睛干涩、发红、眼眵增多,甚至出现喉咙干痛及大便秘结或大便带血等症状,可能由于阿胶货新,出厂不久,性温助火,可以提前购买阿胶,放置一段时间后服用。
3.食阿胶上火也可能是因为阴虚体质。阴虚的人,阳火相对会显得旺盛,燃烧体内的津液,令人感到口干喉痛,但不一定有口气及眼屎,这种热,我们称为“阴热”或“虚热”。阴虚的人若食壮阳的食物,如阿胶,便会令阳火过旺,身体机能处一种过度兴奋及活跃的状态,便会上火,严重时会出现低热、手足心热及心烦失眠。这样体质的人,可以用乌豆(即黑豆,功能补阴利水,滋养肝肾)60克煎汤,煮至豆烂,然后取汤和炖好的阿胶互冲服。
4.阿胶性滋腻,脾胃虚弱者服用期间饮食不要太油腻、辛辣,少食不易消化的东西,能吃些开胃的蔬菜最好,服用后不要马上吃冷饮冷食。如果配以调理脾胃的药,不但能避免出现不适症状,还能促进阿胶的消化吸收,效果更能加倍。可以将白术、炙甘草、陈皮,煎好后用来冲服阿胶。也可以参考如《超级经典的民间食疗偏方》中某些健脾胃的食疗偏方。另外,山楂虽然可以促进消化,可以配合阿胶吃,但是可能会出现口黏、舌苔厚腻等症状。
5.如果是体寒怕冷的人,吃阿胶的时候可以加一点桂圆。肾虚的人,也可以再配上一点枸杞。
6.气虚的人可以加入党参或西洋参一起服用,气血双补,效果更好。气虚表现主要为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动则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全身精神不佳,体力不济。
7.用作一般滋补,宜在空腹时服用阿胶。阿胶作汤剂时,宜热饮,不要凉服。阿胶作膏剂时,宜用沸水化开食用。阿胶作丸剂时,用温酒或温开水送下。
8.如果观察发现口舌生疮,小便太黄,舌苔发黄,说明阳气较盛、内热很重,宜消火后服用阿胶。
9.患有感冒或月经来潮时,应停服阿胶,待病愈或经停后,再继续服用。
10.由于阿胶的蛋白有抗原性,所以,患荨麻疹等皮肤过敏性疾病和长期处于高敏状态的人服用后,很容易发生过敏;它也能激活抗体,因而患有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须谨慎使用。
11.服用阿胶也需要忌口,在前后2个小时内,不要吃萝卜或大蒜,否则会降低阿胶功效,也不宜饮浓茶。
12.注射阿胶溶液进行动物试验,证明能升高血压,对抗创伤性休克,有预防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作用,所以,高血压病人应该慎用或不用阿胶进补。中风病人也不宜进补阿胶,因阿胶会增加血小板(中风病人通常是血瘀),从而可能引起再次中风。
13.大黄与阿胶相克,忌用。
当我们了解了阿胶的这些服用小技巧,生活中我们就可以轻轻松松享受阿胶给我们带来的快感了。
第2个回答  2019-12-23
阿胶味甘性平,具有滋腻之性,久服易碍胃,故有脾虚表现的患者慎用,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振、进食少、食后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溏伴有不消化食物、舌淡苔白腻等。另外,体质壮实、无阴血亏虚患者,也不宜服用
第3个回答  2016-10-18
阿胶是补血的食物,我吃了几个月了,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一直在某宝买的殷药师阿胶糕,说月经期感冒发烧期间不能吃,手术后要等伤口愈合了再吃,不吃白萝卜和浓茶
第4个回答  2019-12-23
阿胶味甘性平,具有滋腻之性,久服易碍胃,故有脾虚表现的患者慎用,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振、进食少、食后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溏伴有不消化食物、舌淡苔白腻等。另外,体质壮实、无阴血亏虚患者,也不宜服用,具体表现如下: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萎黄、气短乏力、口干咽燥、干咳少痰、月经量少色淡、闭经、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毛发枯黄、爪甲皲裂、筋脉拘挛、舌红少苔等症状。出血属实热兼有瘀滞者,也不宜服用,具体表现为高热、口干口渴、大便干结、尿黄、吐血、鼻出血、尿血、心烦失眠、急躁易怒,甚至神昏谵语、疼痛如针刺状且固定不移、面暗、舌质焦躁起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