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长大的孩子是否真就缺陷一大堆呢?

如题所述

老人带出来的孩子不是真的缺陷一大堆,有的老人身上问题多,带出来的孩子问题就比较多,有的老人自己比较优秀,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比较优秀,所以因人而异。

老人是否能带好孩子,主要看老人的教育观念是不是落伍,老人管理孩子的方法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还要看老人的体力和精力是否充沛。

1.多看老人的教育观念

教育者的认知如果出现了偏差,被教育者的行为会出现偏差。如果教育者的观念没有问题也就不会有问题。

如果老人有儿童观,就能够根据儿童的需要进行恰当的教育,可以避免一些容易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坑。

    不把孩子当成小太阳。

如果把孩子当成家庭的中心,一切围绕着孩子来安排问题不大。问题主要出在孩子一直被家人顺从,没有原则的爱,把溺爱当成了尊重。

溺爱,放纵孩子,就会形成孩子自私、蛮横霸道的性格,不仅不会受同学的欢迎,自己也会不开心。

这样的孩子不会有正常的感受能力,长期情绪化,大发雷霆,养成了小霸王,唯我独尊的习惯,很难与别人配合。

把被溺爱的体验带到他接触的群体里,其他人不会将就他,老师和同学都不可能满足、顺从他的需要,不会被别人接受,只会被排斥。

渐渐的他会没有朋友,在学校就只能成为孤单的人,他可能就常常不想去学校,不利于发展。

    不要把孩子当成麻烦。

有些老人带孩子是被逼无奈,自己生活很艰难,有时会用带情绪的态度对孩子,对孩子不够爱。

比较敏感的孩子会感觉被嫌弃,自己是多余的,会产生大人不爱我,爸爸妈妈不管我,爷爷奶奶不喜欢我等想法。

这种不被需要的感受会让他充满挫折感,他可能不再信任别人,甚至可能会自卑。不被待见的生活以后可能会使得孩子以后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被动。

    不要当成是一张白纸。

有的人可能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不知道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是按自己的想法强迫孩子根据自己的要求去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人会教孩子背诵古诗,如果是死记硬背,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强迫孩子学习是锻炼了孩子的记忆能力,可是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如果大人在孩子做事的时候经常打扰,分散孩子注意力无法获得长时间深入思考的能力,可能意志力也会受影响,做什么都坚持不了,对他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不好。


2.要看老人的管理方法

亲情是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间有良性交流自然而然形成的,孩子跟谁在一起就会对谁比较依恋,不生活在一起,不经常进行交流,很难有良好的亲情关系。

亲情的获得需要陪伴、需要爱。

如果与老人在一起,孩子与老人的关系十分依恋,这是好现象,说明老人爱孩子,孩子也爱老人。

许多父母难以接受孩子不依恋自己却依恋老人的事实,认为孩子与父母的陌生感是因为老人没教好,觉得孩子有问题是误解。

其实,人都是与谁相处得久才会与谁的关系亲密。跟老人在一起的孩子,如果没跟父母在一起,孩子对父母的感情自然没有跟在一起生活的老人好。

父母与孩子分开久了自己也会有陌生感。因为孩子与自己不亲近,不听自己的话,而对孩子有意见,是不理智的,需要多交流多沟通才能增进亲情。

自己没法亲近孩子、对孩子爱不起来,孩子就更向着老人,如果还对孩子进行强迫改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如果孩子跟老人也不亲近,没有情感依恋,孩子的内心会很孤独、痛苦,就没有幸福感可言,未来生活中也快乐不起来。

好习惯从小培养。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前是建立亲情的关键期,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老人长期单独陪伴的孩子,老人自己身上好与不好的行为,都会被孩子通过耳濡目染习得。

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好,但是如果习得了不良行为习惯,加以纠正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还不一定达到更正的效果。

一起生活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生活中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极大。比如自己脾气不好,孩子也会不好。

如果认为"棍棒底下出人才",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的行为,孩子只会觉得这是对自己不好,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记恨家长,与家长的关系难以融洽相处。

所以孩子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养成,需要一起生活的人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正面说理教育很重要。

有的老人没有办法管教孩子,就采取吓唬的方式不好,比如孩子爱吃零食,不爱吃饭菜就拿一根棍子放在旁边,逼孩子吃饭菜。孩子虽然吃了,但是心情压抑,结果并不好。

这种做法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问题。如果是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知道不挑食偏食的好处和坏处,从心里接受,就会自觉行动。

3.得看老人的精力状况

大部分老人因为身体原因,在精力和体力都跟不上。当老人觉得不安全的时候常常会制止孩子的行为,不敢让孩子去尝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不利于孩子的勇敢行为的培养,孩子也就会失去尝试的机会。

放手让孩子多探索。

不让他去探索,也不让他去"冒险",会抹杀孩子的好奇心。长此以往,孩子难免对事情缺乏探索欲,缺少了探索的冒险精神,甚至胆小懦弱。

孩子在与物品互动过程中,老人阻挡会影响他的思考力、感受力,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能会受到阻碍。


知道孩子有接触物品的需要,从中获得直接体验,要帮助孩子提高活动能力。

孩子的物质精神需求都要关心。

老人主要是让孩子吃饱穿暖,但对孩子需要尊重、需要建立独立自我、发展个性方面会忽视。

除了要关注孩子的物质需要,让孩子吃饱穿暖以外,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要,让孩子们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长。

如果老人有知识有文化,有良好的责任心,有合理的管理要求,有较好的教育能力,在带孩子上既有原则,又张弛有度,还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那对孩子的教育就会非常好。

只要老人思想观念跟得上,懂得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孩子的教育就不会有问题。

老人也能培养出独立自律、善良勇敢、宽容他人等良好个性品质的优秀人才。但是这样的老人毕竟为数不多,如果想要孩子发展得好,还是希望父母承担起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来。

有句话说得好:"幸运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现在,许多把孩子送回家给老人带的父母,对孩子不亲近自己心理上接受不了,对孩子的逆反行为难以承受,而不能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对孩子的心理也会产生影响。

有书君觉得不要让老小长期单独相处,父母自己带孩子为主,老人为辅最好。父母想要跟孩子没有生分感,一定要陪伴好自己的孩子,老人可以在身边帮忙陪伴照顾。

我们都想让孩子过上幸福生活,不是吗?孩子能够尽量在父母亲身边生活,老人搭把手给以帮助,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孩子的幸福感会比较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确实是这样子的,因为老人都是特别溺爱孩子的,所以才会不好。
第2个回答  2020-11-20
不一定,有的老人不会一味的溺爱孩子 很多老人脾气很好,教养出来的孩子又纯朴又善良,不一定所有老人带的孩子都是脾气大的孩子
第3个回答  2020-11-20
不是。我觉得这主要靠孩子怎么发展,如果他成长得好,那他长大以后就会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