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明明没有学过繁体字,为什么一看到就能明白?

如题所述

书法,一种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作为我国传统的书写艺术,汉字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非常美妙,所以越来越多家长让孩子从小练习书法,感受历经千年的书法美。

可是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孩子在写繁体书法字的时候,就算开始看不懂,但绝对不用多久,就无师自通,“简繁字”任意切换识别。其实我们现在已经不学繁体字了,为何大多数人一看就能转换成简体字呢?

说出来可能你不信,“简化字”从推广到现在,仅仅过去了84年(以1935年8月21日为例,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是次年2月就废止了),在此之前,我们都保持用繁体字。


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中,仅仅收录了324个民间流传最广的俗字、古字和草书字,毕竟这样推广起来快,但是当时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觉得随意简化汉字是不对的,并且文字表述存在歧义,到底谁有资格简化汉字?所以不到1年,《第一批简体字表》就作废了。

其实当年“简化汉字”被反对是很正常的,毕竟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成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历经了千百年的岁月,都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说废就废,大家心里难以接受。


这里顺带说一说,中国的文字被称为“汉字”,是因为东汉后期出现了楷书,楷书稳定了基本字体,为后世沿用至今,所以这些字叫做“汉字”。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中国国务院审定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中国文改会发表了《简化字总表》……直到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简化字才算正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一级表是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二级表是出版印刷、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三级表是人名、地名、科技术语等用字需要。我们现在天天使用的“简化字”,竟然没有使用多久。并且到今天为止,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都继续使用繁体字。

所以大家能一眼看懂繁体字的第1个原因,小时候受到港台剧、繁体字小说的影响。《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神雕侠侣》……大家都非常熟悉吧?说它们当年火遍大江南北一点都不夸张,虽然字幕是繁体字,但发音和简体字一样呀,所以看着看着,繁体字就印在脑海里了。


第2个原因,简体字是繁体字改的,本质区别不大。当初在“繁化简”的时候,基本遵守留下辨识度最高、发音最重要的部分,比如“声”变成了“声”,保留了左上角的字;“飞”变成了“飞”,保留了最主要发音的字。所以大家不难猜出繁体字的意思,毕竟大家都知道遇到不会的字,先念半边,十有八九能对。

第3个原因,结合上下文“猜”。大家读书的时候,肯定因为文言文头疼过,要做到每字每句都看懂很难,但读完全文猜大概意思你们肯定做得到,所以我们现代中国人就算没学过繁体字,也可以“猜”出它的意思。

其实“繁化简”的道路真的很难走,毕竟汉字(汉朝的楷书)已经陪伴我们2000多年了,有些人认为这样是抛弃掉自己历史的表现;有些人认为简化字是“残疾字”,缺斤少两;也有人认为简体字才能快速推动社会发展,达到“扫盲”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