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媒介对文化的影响

如题所述

网络化的思想及信息操作的清晰度会对社会干扰产生令人忧虑的负面作用,这种对主体价值理性的削弱甚至抛弃所造成的文化生活对网络的服从,势必演绎成一种文化的病态。总之,现代技术对文化的渗透作用不仅不·会停止,反而会愈演愈烈。对此采取视而不见或坚决抵制的做法,对文化的生产、消费和传播均有害。人们当然应该头脑清醒,趋利避害,在文化传播活动中保持二者必要的张力和动态平衡。
文化传播的前期大多是群体对群体的传播,因为个人对个人的文化传播处于较低层面,缺少现代的信息工具和传播方式,而网络传播作为信息高速公路正好填补了人类的这个空缺。从整个社会角度看,网络传播就如同社会运行的神经一样,对人类的交流、交往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在技术上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文化交往和沟通的平台,它像一个巨大的信息超市,成为人类大众聚会的广场,使人类的精神家园有了一个新的栖息之地。但与此同时,网络也使人们对传播的内容失去了必要的控制。网络是工具理性的胜利,是技术的胜利。它强调的是形式,忽略的是内容,它用形式颠覆了内容。对此,人们必须引起高度瞥惕。
总之.当代传播媒介是一种社会辐射力很强的文化装置,不仅影响到文化传播的范围、内容及速度,成为文化传播的强大动力,而且当代传播媒介的诸多特点已进入当代文化的深层结构,使当代文化呈现出媒介化的特征。文化的媒介化是“文化与传播同质同构”在当代的突出表现。

三、媒介文化化
传播媒介文化就其实质而言,是媒介的文化价值。媒介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它在文化社会系统中形成了一个亚文化系统,即媒介文化。研究媒介文化,实际上就是研究传播媒介与文化及其变迁之间的关系。媒介文化离不开媒介的存在与发展。威尔泊。施拉姆认为:“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递的工具。”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传播媒介文化经历了口语文化、书面文化和印刷文化及电子媒介文化几个阶段。
口语文化是一种民主性的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播基于人先天具备的能力,从而使每个人都可享用信息传播所带来的利益。但口语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易受时间的侵蚀而湮灭,而且它的影响往往局限于某一地域。书面文化使传播成为一种破解和使用符号的技术,这种变化的意义是深远的。“书面语出现是语言脱离了口语传统向世俗权利转变,结果对空间关系的强调超过了时间关系”。书面文化摆脱了方言所造成的文化隔离,扩大了文化交往的范围。电子媒介是书面文化发展的高峰,也是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在电子传播方式中的融合。电子媒介使文化重新通过声音和图像的形式得以传播,从而清除了书面文化的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不论教育程度的高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电子媒介的声音与图像和文化接触。如同口语文化一样,电子媒介从传播方式来看,对使用者没有任何非自然的要求,因而具有真正的平等性和民主性。
传播媒介文化的发展固然与某种特殊的传播技术有关,但归根结底是由社会文化的发展所推动的。文化与媒介文化的关系表现为
1.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也就学会了进行丈化传播
烽火、击鼓是文化传播;驻寄梅花、鱼传尺素,也是文化传播。人类文化并非得自遗传,而是后天学习所得。人类文化的这种后天获得性,乃是文化变迁与发展的基础。文化变迁与发展受到传播的巨大影响。而传播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变迁是文化的纵向发展,传播是文化的横向发展,两者相结合则是世界传播文化的进步。
2.文化较多依技于传播,没有传播,它将随文化持有者的死亡而消失
没有传播,便没有文化的增值、同化和重构。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戈登限泽认为,在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中,都有很大的成份是由传播而来的,而这一比例可高达90%。这就是说,对于大多数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而言,独立创造的文化只有10%。人类正是通过使用、控制传播媒介,才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共享、发展、延续下去,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3.传播嫌介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播是文化跨时空,冲垮各式各样的社会篱笆,不仅影响着文化的形成,而且影响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从而形成了文化的融合、增值和变迁。
文化融合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文化经过接触交往后,彼此借鉴、吸收、交融而形成一种新文化的过程。文化融合是传播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是各种文化体系中原有文化要素有的被保存下来,有的被抛弃,有的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一种不同于原有文化体系的新文化体系。传播不但是文化融合的前提,也是促进文化融合的重要机制。文化同化是文化融合的主要表现。文化的融合于同化为原有的文化圈补充了新鲜的养分,形成了文化的更新,使得新文化的适应、整合功能进一步增强。
文化增值是文化的放大现象。当一种文化原有的价值或意义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出价值或意义,或者一种文化的传播面增加从而使受传体文化相对于传体文化有了某种增值放大,这就是文化的增值现象。
文化变迁,泛指文化诸方面发生的任何变化。从文化内部因素看,引起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的接触、传播、新的发明和发展等。文化传播是文化变迁的重要动力,文化变迁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总之,当代文化传播渗透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之中。当代文化传播的发展离不开媒介文化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2
媒介系统作为社会总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整个社会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久以来深刻的改变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凸显,相当数量的“容器人”“电视人”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媒介对现代社会的变革作用。我们几乎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没有网络的时代人们如何与外界沟通,通过什么渠道继续个人的社会化进程。在大众媒介传播技术日渐先进,传播形式逐渐丰富和影响迅速扩大的当今时代,关于媒介的存亡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各级各类媒介组织。自十四大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再加之我国媒介身兼“事业单位”和“企业经营”的二重属性,这无疑给媒介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在播发信息和经营管理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更加多样化,因此对来媒介主体来说,在发挥媒介巨大影响力的同时,必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合法取得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大众传播的信息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其他方面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随着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互联网行业的的兴起和博兴,使网络业成了大众传播的渠道之一。在每一个新媒介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曾怀疑旧有的媒介会消亡,历史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他们各自都有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且这种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成为今天媒介系统和受众市场细分的依据,在当今这样一个堪称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信息载体为充分挖掘社会文化资源、凭借科学技术的力量进行信息的快速远距离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为整个社会总系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相应地对文化等意识形态方面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目前,我国的媒介具有形而上的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产业属性,形而上的建筑属性体现了媒介隶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个性特征,而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化无可避免的会受到媒介的信息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有正反两面,当它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想到它潜在的不足和弊端。当然,作为迅速成长起来的文化事业,也无不例外的遵循着这条准则;从宏观处着眼,媒介对文化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着膨化食品,一边被电视上广告画面惊的目瞪口呆的时候,殊不知我们不知不觉中正在被那些虚假的商业信息所浸染,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正在被电视媒介塑造的主流价值所取代,而这其中夹杂着一定的庸俗,肤浅,虚假的因子;当我们日夜不停的泡在网上,跟那些同样沉迷于游戏的人拼杀的时候,我们正在丧失作为一个社会人应有的交往,感知世界,判断断是非的能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在尽情的享受大众传播媒介带给我们视觉刺激的时候,不应该抛弃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坚守。在对待媒介与文化的关系上,我们应该做到辩证统一,而不应该偏废其一。
媒介对文化的积极影响主要有:首先,主流媒介呵护主流价值观。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贯彻党性原则,无条件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府的纲领和文件等。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正是党的领导下的文化事业,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无不体现着党的原则和路线,作为处于文化价值体系中的主流价值观最大限度地体现着党的指示和精神。媒介不仅是信息发布机构,也是重要的舆论监督和引导机构,在促成主流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它的每一个传播环节,对重大公共事务的判断和评论都会以主流价值观为根基,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不违背党和国家意志的决策,扮演着主流文化的呵护者的角色。其次,大众传播媒介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在现代社会,文化的主要形态是大众文化,而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种的文化要在全社会范围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它必须要依赖一定的物质形态的东西,在新科技革命的带动下,大众传媒当仁不让的承担起了大众文化“形象大使”的责任。大众文化的这种形象代言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面向的对象是一致的。在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链上,大众文化是作为内容存在着的,而大众传媒是实现这个内容的最佳形式,从这个方面来说,他们相互依赖而存在,相互制约而发展。大众文化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情感取向,从而使社会的主流意识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它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公民,不管是作为作为个体存在着的社会成员还是以组成形态存在的公民团体,都被纳入了大众文化的视野;大众传媒作为社会信息的提供者,报道每天发生的新闻事件是它的基本职能,这就决定了社会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大众传媒关注的对象,从而和大众文化所关注的领域达成了统一。其二,大众文化的特性契合了大众文化的内容要求。大众文化,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文化传达的内容要在社会大众的理解范围之内,体现通俗易懂,平民化的特点,随着全社会教育的普及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对文化的心理期待随之也发生了变化,追求快餐文化成了人们普遍的追求,要求文化的形式纷繁复杂,多种多样,充分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的需求,人们这种普遍的求新求变的文化心理契合了电子时代媒介高速快捷的特性,新闻的时效性明显加强,新闻信息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在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引导方面也起着更加强大的作用。其三:大众文化的形式多追求感官刺激,这也是大众传媒之所长。人们追求新奇和刺激的心理随着电子信息媒介的问世变的更加明显,人们甚至以充斥在电视,网络提供的暴力,犯罪,色情画面中作为娱乐身心的手段,他们甚至认为这种方式和情景带给他们的满足感远远甚于正常的社会活动带给他们的放松和快乐,而这些都和大众媒介的出现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就媒介对文化的积极影响来说,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
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当然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媒介技术和经营理念不断进步的前提下,文化的积极影响随着媒介的前进进一步呈扩大化的趋势,而消极的一面带来的危害也会进一步的加深。所以,当这一问题同时困扰意识形态和媒介机构的时候,如何让趋利避害便显得无比重要和紧迫。
媒介对文化的消极影响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大众传媒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的自由。大众传媒通过营造“拟态环境”来影响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价值判断,构成“拟态环境”的信息并不是大大小小的事实的堆积,二是经过新闻媒介“把关人”的层层筛选才得以呈现在受众的眼前的,这个选择过程受到媒介报道标准和媒介决策人价值观念的制约,经过精心挑选的事情在符合媒介标准和“把关人”标准的前提下,或多或少会限制受众对信息的多样化,综合化需求,这是大众媒介对文化的不利影响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二:大众传媒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如上所述,媒介反映出来的世界的面目并不是完全客观真实的社会形态,二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社会形态。对于实际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对现实世界发挥作用的文化来讲,媒介对它的反映也不是镜子式的映射。在媒介传播内容趋于庸俗化的当今社会,媒介的正常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和协调功能。第三:大众传媒影响并制约了大众的需求。受众是广泛分布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群,他们属于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职业和兴趣爱好,这与大众媒介以全社会所有人群为目标的受众观有着不相协调的一面,虽然从媒介对受众进行细分的趋势上我们可以看出,媒介正在努力协调这一矛盾,但是在短期内,这一现象是不可能消除的,只能尽量通过媒介的专业化改革来降低这种不和谐的局面。最后,“文化帝国主义”也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值得忧虑的现象。媒介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媒介的国际化和全球化传播,在媒介的影响下,人们的视野进一步开阔,媒介也逐渐以世界眼光来重新审视媒介的现状和未来。技术的革新和竞争的加剧,造成了媒介在推动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的同时也深受国际关系的制约,当今媒介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媒介强国对媒介弱小的国家的利用和压迫,发展中国家在媒介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一现象被称作“媒介帝国主义”,这一现象已引起了传媒界的高度关注。
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在进一步的加深,二者的依赖于制约关系将会长期进行下去。当我们在审视现今文化的各种现象时,务必要与媒介所营造的媒介环境加以联系,在看待媒介现象时也应该和古今的文化现象做一番比较和诠释。在二者的对比和联系中,我们才能对媒介的特点、功能和文化的性质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在认识纷繁的社会现象时才能找到合理的依据加以解释,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的行动,树立先进的媒介观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