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看时间的?要是白天没出太阳,怎么知道到什么时间了?

如题所述

古人观看时间是经过历史演变的,最开始人们没有时间概念,只观看太阳和月亮来观察天时变化。当人慢慢进化后,会根据太阳照在物体上的影子方向和长短来掌握时间。影子朝西并且很长,就代表是早晨;影子很短,就代表是正当午;影子朝东,不长不短就代表下午。

后来渐渐就出现了一种计时工具,叫日晷,也叫做日规。它的样子就跟现在的钟表差不多,表面是圆形的,中央有一个铜芯,铜芯上有一根铜针,整体的样子就是钟表的雏形。当阳光照到铜针上就会形成影子,影子落在表盘上就像现在钟表上的指针一样。

日晷很大,一般表盘取自于石材或金属,在北京故宫观像台上就有一个日晷。日规看时间的原理跟之前人们观察影子是一个道理,太阳东升西落,而影子是从西向东。表盘上还有刻度,可以用来观察具体时辰。

可能有人会说这种方法虽然很好,但要是到了晚上或者没有太阳的时候可怎么办?千万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古人除了日晷之外,还有另一种计时方式。

另一种计时方式叫做漏,这种方式类似沙漏,漏在汉朝就有了。古人把一个昼夜分为100等份儿,按份来计算时间,这也称为百刻记时制。

漏流出的是水,漏是由4个铜壶和一个浮针制成。这4个铜壶是叠起的,前三个铜壶下方有漏孔,从铜壶中露出的水滴到最后一个铜壶里,最后一个铜壶里有浮针,铜壶旁边还有刻度,可以根据浮针和刻度来判断时辰。

因为古人把时辰统分为12个时辰,100不能被12整除,所以到清朝就把100改成了96制。每个时辰有八刻,每刻分三份,根据漏一眼就能看出时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2
古人其实就是看天知道多少时间,因为古代计时的话都是子丑寅卯这样的计时法,所以是很难分辨的。如果白天没有出太阳,他们就听鸡的打鸣声,就知道现在多少点。
第2个回答  2020-09-20
如果是普通百姓的,天黑了就停止劳作,回家吃饭睡觉,如果是官方或者大臣的,可以用烧香或者是漏斗之中流沙来计算时间。
第3个回答  2020-09-22
古代肯定也有阴天,那么古代的观看时间的方式也是有多种的。一个就是看日晷,学历史就知道。还有就是看电视剧,那种“打更人”
第4个回答  2020-09-22
古人根据太阳来看时间,没太阳根据这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大概来判断几点了,不是很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