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致远号应该还有一战之力,为何邓世昌要自杀式的撞向吉野号呢?

如题所述

清朝末年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羸弱不堪,国家饱受外国的侵略,民族陷入危机。但在这期间,也涌现了不少的英雄人物,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比如说当年的邓世昌,驾驶着自己所在的致远号撞向敌人。此举颇为壮烈,但同样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邓世昌在没有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选择撞击敌人,要知道这样的攻击方式就意味着同归于尽。这个答案直到百年之后才被揭晓。

邓世昌的出生其实比大多数清朝百姓要好得多,他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大茶商。邓世昌从小就聪慧过人,他的父亲对他期望颇高,将他送往教会读书。当时这样的做法很难被人理解,为什么好端端的要去学洋人的东西,但是后来邓世昌才明白父亲的远见,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当时看来确实有一定的正确性。

1867年,邓世昌在征得父亲的同意后,来到沈葆桢开设的学堂学习驾驶员轮船技术。在这里,邓世昌学到了许多航海知识,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894年,日本舰队在黄海海域对我军舰艇发起攻击,邓世昌部接到命令,前往黄海海域阻击日寇。但是的日本舰队火力优势很大,而且准备充分,清政府的舰队很快就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中

就在这时,邓世昌在自己所在的致远号上升起了战旗,凝聚了人心。敌人看到清政府的战旗重新被升起,便集中火力攻击邓世昌所在的致远号。虽然邓世昌有一腔报国的热血,但是奈何敌人的火力优势太大,很快战场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局面。邓世昌知道大势已去,决定和敌人同归于尽,于是驾驶者致远号,朝着日本的吉野号撞去。可惜还没有撞到,就被敌人的大炮击沉了,邓世昌和致远号永远的沉在了大海深处。

邓世昌以身殉国的刚烈精神值得我们敬佩,但是同样后世也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当时致远号应该还有一战之力,为何要自杀式的撞向吉野号呢。经过专家对致远号遗物的打捞,在致远号残骸中发现,舰上还有一颗鱼雷,邓世昌所想的也许是逼近敌舰,用鱼雷打沉敌舰,因为那时候的鱼雷发射距离十分有限,邓世昌不得不逼近距离。

不得不感叹邓世昌的勇气,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能有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许多像邓世昌一样的民族英雄用生命换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0
主要还是因为邓世昌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打赢吉野号,所以还不如同归于尽。
第2个回答  2021-05-20
当时的致远号已经是受损严重了,邓世昌知道就算自己奋力抵抗最后也是无济于事,依然会是战败,那他索性就直接撞向吉野号,还能让对方也损失一条战舰
第3个回答  2021-05-20
因为他知道这艘船已经不行了,而且他也想彻底撞击吉野号,阻止他的行动,所以会用这种方式。
第4个回答  2021-05-20
这是作为一个人最后的骨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样的英雄气概也是相当令人敬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