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如题所述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进行和平改造。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

1、通过和平方式实现

历史上社会制度的更替,一般都是通过暴力斗争的方式实现的。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通过合作化改造个体农业,通过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所有制,但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这些尚处于理论的形态。

在列宁那里,尽管有了合作化的实践,有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践,试图对俄国资本主义进行赎买,但没有实现,实际上是对俄国资产阶级进行剥夺,对个体农民经济也是采取强制消灭富农的方式。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则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的。  

2、采取逐步过渡方式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阶段: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发展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国家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基本途径。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三个阶段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所包含的社会主义成分逐步增加。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社。

3、与工业化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农业合作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它为工业化提供粮食和原料,为工业化积累资金,为工业品提供市场。三大改造之间也是互相促进的。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不仅具有资本主义倾向,而且同民族资产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有实行农业合作化,才能割断城市资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系,以利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也只有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才能巩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将三大改造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在不断加强工农联盟过程中逐步孤立和消灭资产阶级。

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的关系以及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重要特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会主义改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9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

对官僚资本采取强制剥夺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政策。在政治上保证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把原有属于对抗性的矛盾。当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

在经济上,实行赎买政策,用和平的方法,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采取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创立了临时互助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形式。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

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把消灭剥削阶级同改造剥削分子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把原有的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

1、通过和平方式实现。

历史上社会制度的更替,一般都是通过暴力斗争的方式实现的。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通过合作化改造个体农业,通过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所有制,但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这些尚处于理论的形态。

在列宁那里,尽管有了合作化的实践,有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践,试图对俄国资本主义进行赎买,但没有实现,实际上是对俄国资产阶级进行剥夺,对个体农民经济也是采取强制消灭富农的方式。

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则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的。

2、采取逐步过渡方式。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阶段: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发展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社。

3、与工业化同时并举。

三大改造之间也是互相促进的。将三大改造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在不断加强工农联盟过程中逐步孤立和消灭资产阶级。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的关系以及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重要特点。

4、改造制度与改造人相结合。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目标,一是对制度的改造,二是对资本家的改造。

我国把对私有制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对企业的改造中,资本家参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提高了觉悟,也减少了改造的阻力。改造私有制的同时注意对人的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又一特点。

参考资料:人民网-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百度百科-社会主义改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7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进行和平改造。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扩展资料: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面展开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它仅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

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参考资料:社会主义改造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7-13
第一,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 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 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
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是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还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第4个回答  2018-07-31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