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应该探索外太空 求反方论据

辨题是:是否应该探索外太空 求反方论据 即:不该探索外太空

10月17日,神六返回的当天,浙江杭州市的杨芳菲看到了香港太空旅游公司发布的一则消息:普通人也可以上太空,只需要10万美元。她遂向该公司报名。对方对此表示欢迎。据悉,她有望成为第一个以旅游者身份进入太空的女性。(《北京晨报》2005年10月19日)

《〈〈〈〈哥哥加分〉〉〉〉》
《〈〈〈〈哥哥加分〉〉〉〉》
《〈〈〈〈哥哥加分〉〉〉〉》
《〈〈〈〈哥哥加分〉〉〉〉》

世界上的“太空游客”,迄今为止,仅有3人而已。虽然中国人和“太空游客”(旅游性质)无缘,却挡不住公众关注此事。尤其是神六遨游太空期间,到“太空旅游”的话题陡然升温。虽然目前尚不清楚香港这家“太空旅游公司”的底细,也不晓得前三位“太空游客”可否都是经过该公司之中介“送”上天的,也不知道他们和咱们的神舟发射部门有无业务关系,总之,他们在承揽太空旅游业务,国内旋即便出现了报名者。甚至,连第一位太空女游客可能是中国女性的报道,也赫然见诸报端。

人类研制宇宙飞行器,终极目的在于供全人类享用。从这个层面看,“太空游客”的出现,包含着必然性。不过,凡事总存在一个时宜性的问题。依照目前的情况,不论从技术的角度还是经济实力上,“太空旅游”对于99.99%的地球人而言,还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更不要说具有普适性了。在这种情况下,过多地鼓噪“太空旅游”,既不负责,也不明智。

到“太空旅游”,虽然“跌价”到10万美金,这笔钱对富翁们来说,当然不在话下。

不过,砸出去这么多钞票,冒着生命危险只为到太空中隔着飞船的玻璃看一看太空风景,并不是每个富人都觉得划算。像这种奢侈性的消费,连堂堂的“财富大巫”比尔-盖茨先生都不感兴趣,我想,咱们国内的“财富小巫”们,大没必要喊着嚷着到外层空间走一遭了。至少,在世界性的“太空旅游”业务尚未成熟之际,最好还是务实而莫务虚。

遗憾的是,时下的一些媒体,为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而忘记了新闻的价值取向。于是,“太空旅游”便成了炒作的“菜肴”。在百度上搜索“太空旅游”关键词,竟有143万条相关报道。如此天文般的数字背后,意味着“太空旅游”的泡沫新闻泛滥成灾。这其中,媒体的鼓噪,可谓“功不可没”。

中国自古就有节俭的传统。奢侈性消费乃至铺张浪费,不能说古代没有,只是说这些消费观念不成气候。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降,超前消费的风气愈演愈烈,连“月光族”这样的专用词汇都到处可见。一些年轻人,虽还不至于梦想当“太空游客”,出门动辄坚持非飞机不坐的原则。不难想像,假设这些年轻人也富翁了,他们能不对“太空游”跃跃欲试吗?报道中的杨女士之所以要圆“太空游”的梦,无非是她希望“生活得有质量”的性格使之然。问题是,这样的“性格”,算得上成熟的性格吗?

媒体作为社会良知的代言人,作为社会的“公共器官”,在“太空旅游”一事上,做出何样的判断和取舍,导向作用异常重要。我的看法是,少些鼓噪,多点理性的抑制,让个别小富即奢侈者,过于飘飘然了。在地面上尚且飘飘然,到了失重的太空,他们如何站得稳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27
1太空垃圾的危害.
2 中国自古就有节俭的传统。奢侈性消费乃至铺张浪.
3美富翁今日将抵空间站 太空旅游好玩不好受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3日 12:05 新华网

9月30日,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一位牧师向美国富翁奥尔森、俄罗斯宇航员托卡列夫和美国宇航员麦克阿瑟赐福。俄罗斯国家委员会30日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作出最终决定,同意世界上第三位太空游客奥尔森乘坐俄“联盟TMA-7”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进行为期10天的太空旅游。按照计划,奥尔森将同托卡列夫和麦克阿瑟一起,于北京时间10月1日上午11点54分搭乘“联盟”运载火箭自拜科努尔发射场起飞,并在两天后抵达国际空间站(新华社/法新)

9月30日,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美国富翁奥尔森和他的孙子隔着玻璃相互问候(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莫斯科10月2日电 (记者 魏忠杰) 世界第三位太空游客美国人奥尔森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想,按计划将于北京时间3日抵达国际空间站。但奥尔森在到达空间站之前的两天飞行并不轻松,而且还会稍微感觉有些难受。

曾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过的俄罗斯宇航员根纳季·帕达尔卡介绍说,“联盟”飞船从发射到与空间站完成对接的两天多时间里,宇航员睡觉时需要保持胎儿的姿势,以减轻失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他说,在这两天多的失重环境下,人会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好像是被自己踢翻了,而且由于血液大量涌入大脑,人会不时地感到头疼。

帕达尔卡说,飞船里的环境也无法让人安心休息:飞船里很冷,虽然在飞行过程中可以脱下笨重的宇航服,盖着暖和的被子并穿上毛皮衣服睡觉,但是宇航员在抵达国际空间站时仍然会感到又冷又累。

此外,飞船里没有类似微波炉的设备,宇航员不得不吃凉的罐头和巧克力,喝凉的果汁,让人提不起太多食欲。即使这样的食品,也有时候不够吃。有些第一次乘坐“联盟”飞船的新手宇航员在抵达国际空间站之前基本上不吃东西,因为他们一下子难以适应失重环境,实在没有胃口吃。曾同帕达尔卡一同前往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宇航员迈克尔·芬克和荷兰宇航员安德烈·凯帕,在乘坐飞船的两天飞行期间就基本吃不下什么东西。

帕达尔卡说,虽然飞船在飞行时宇航员会感觉不太舒服,但是他们不会因此而耽误工作。他说,太空游客奥尔森也需要像赴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一样,适应飞行的失重环境并从事相应的科学实验。
第2个回答  2007-04-12
太空垃圾的危害
太空探索的危险性(失重 辐射)具体例子有前苏联的联盟一号拉,挑战者号啦 哥伦比亚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3-11
探索外太空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一不小心,宇航员和飞船一起炸成碎片。而失重、辐射对人体没有太大伤害;太空垃圾更不是那么容易碰上的。挑战者号、哥伦比亚号是因为操作不当,零件有偏差,不是辐射。回答辐射的人简直没有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