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想写一个有关命运的故事,求一些题材做参考。

具体条件如下:
1:首先要是有关于命运的,额,不是如何反抗命运哦:,当然实在没有,反抗命运的故事也能接受啦。

2:最好是悲伤、感人的故事,或者是恐怖、悲哀的。

3:故事的叙述最好不要太长,简单的讲清内容足够了。

4:如果讲述的故事是从某些书(地方)上看到,请注明出处,我好学习。

5:不反对复制黏贴,不过起码内容要正确啊!!(不要来混分好不好,我是正经提问的……)而且有人回答后,楼下就不要再回答相同的了。

6:注意回答的格式,要让我看得懂。例如:没有标点符号,充满莫名字符,全是拼音之类的,我是直接X。

7:最后谢谢大家的回答了。

我觉得可以写写贝多芬

一、惨遭鞭笞的童年声声疼
他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第二个神童,以便让他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强迫他学习洋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这样凄惨痛苦命运下,贝多芬渡过了童年。 贝多芬天赋过人,再加上后天刻苦的磨练,水平愈来愈高,连他的老师都自叹不如。
十二岁时贝多芬受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也负起了养家责任。在宫廷中贝多芬遂渐受到重视,但他心怀远大,在一七八七年远赴维也纳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亲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亲就逝世了。这对贝多芬打击很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
为了实现理想,贝多芬于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维也纳。此次华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为了报答,贝多芬日后写出了钢琴奏鸣曲作品五十三献给了华德斯坦。
到了维也纳,贝多芬受教于海顿门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兹贝格与萨里耶里等名师求教,尤其是后者,他学了有十年之久。
二、挣脱束缚 追求自由
一七九五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当时他亲自弹奏自己写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维也纳市民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闻遐迩。
他的《第一号交响曲》是后来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钢琴三重奏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与作曲家的双重声誉。
此后五年,他又写作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以及第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一七九九年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他凭著神奇的想像力,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在这些作品中,弥漫著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而且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札特都束缚的严格形式。
贝多芬在一帆风顺之际,声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运降临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聋的疾病。
三、听不见声音的巨人
这是很残酷的打击,为了怕人发觉他耳聋,贝多芬逐渐离群索居,自己变得愈来愈孤僻。
而在此时,他与一名十七岁少女朱丽叶塔.古奇阿帝相恋。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他们相恋的作品。
一八零二年贝多芬迁到离维也纳车程一小时的海利金宁静村庄作曲,他在那里完成了第二号交响曲。但耳疾恶化使他痛苦万分,因而他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书,陈述悲惨遭遇与不幸。后来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学观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头苦干”。此时他回到维也纳,乐思泉涌,一八零三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号《英雄交响曲》。此曲原想献给拿破仑,但因拿破仑加冕称帝,贝多芬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称为《英雄交响曲》。
同年,贝多芬又写作了极出色的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隔年又接著完成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与独一无二的歌剧《费黛里欧》。在这一连串作品中他表现出真正的功力,如《华德斯坦》与《热情》使世人如痴如醉。一八零六年他又作出《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一八零八年贝多芬同时发表了第五号交响曲《命运》与第六号交响曲《田园》。一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杰作。
四、藏著热情的火山
贝多芬的内心蕴藏著无穷的感情,细腻、超凡、和谐、十全十美。贝多芬有意将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号《命运》,一开始的动机就是命运之神用力敲门,第六号《田园》更可察觉出贝多芬有意对大自然的描绘第一乐章他即标明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乡间”字眼。
一八零九年拿破仑攻占维也纳,王子公孙纷纷逃难,贝多芬经济陷入困境。在战火弥漫的日子里,他依然留在维也纳,苦心创作,他的《皇帝》协奏曲就是在隆隆炮声中写出的。
由于《命运》与《田园》首次演奏并未获得维也纳人民的青睐,贝多芬有心离去前往德国,但因鲁道夫公爵、罗伯高维兹王子与金斯基公爵三人极力挽留,他才留下。日后,贝多芬写作《大公钢琴三重奏》题献给这些恩人。
五、乐声飞入平常百姓家
自法国革命后欧洲空气为之一新,个人自由与人权因而确定。贝多芬亦把音乐平民化了,将音乐从贵族中带入全民化。贝多芬的成就,功垂百世。
拿破仑兵败,维也纳又恢复欢乐的气氛。一八一二年贝多芬在伤兵救济音乐会上首演《第七号交响曲》与《第八号交响曲》,非常轰动。他又博得维也纳人民的尊敬。
贝多芬从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间,肉体蒙受失聪的惨境,但在这十一年的岁月里,他的创作丰富,历史价值史无前例。他写出了人类音乐宝藏中光芒万丈的珍品。
他的《第七号交响曲》没有标题,华格纳认为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征,尤其是热情奔放的终乐章。《第八号交响曲》是他九大交响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曲子,以达观而超然的态度浏览人生。
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一八一五年。那时他已届壮年对人生有更透彻的领悟,此后写作的音乐,除了震古铄今的第九号交响曲《合唱》和《庄严弥撒曲》外,全是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这全是有内在的与深邃的精神意境。
六、乐圣不擅人间事
由于弟弟卡尔一八一四年去世,贝多芬又负起了监护养育侄儿的责任。但领养过程与事后侄儿给他带来的问题让他吃了不少苦头。总之他无法将爱心转移到他侄儿身上。贝多芬对与人如何相处的道理完全崩溃。
乐圣贝多芬变得更加消沈,同时身体状况更加严重,经济十分拮据。那时他正全力创作两大作品--《庄严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尤其前曲是为了鲁道夫被任命为大主教登基典礼时演奏的使用。正因责任重大,他花了约五年的时光,在一八二三年完成。隔年五月七日他的《第九号交响曲》首演,将他的声望又推到新顶点。
《第九号交响曲》的”欢乐颂“合唱是采自席勒的诗《欢乐颂》。他早年就有此念头,经过了三十二年终达成心愿。《第九号交响曲》的成功为他带来了一生最大的荣耀与欢欣。
《第九号交响曲》预演时贝多芬亲自指挥,但因耳聋无法进行,秩序大乱,因此正式公演时由乌姆劳夫指挥。 贝多芬仍在舞台上背对听众指导。当全曲演奏甫毕,听众深受感动,高声欢呼,掌声如雷,但贝多芬毫无知觉,还是经过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场面,含泪答礼。
这是贝多芬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他在不知不觉下患了肝病,时日就度过在病情益渐严重的日子里。他那即将远离尘世的心灵,反而趋于宁静。这时贝多芬好像在稀薄,纯净的高空中,俯视自己即将抛开的世界。写作了五首最后的弦乐四重奏曲。这些室内乐是他最后的作品,也是贝多芬留给世人的遗嘱。对万世证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
七、最后的春雷响起了
贝多芬的余生已经不多,单是一八二六年就动了四次手术,但病情未见好转。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维也纳突然下了一场大风雪,伴著震耳欲聋的春雷,此时贝多芬握紧右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贝多芬的葬礼在三月二十九日举行,约有两万名以上的维也纳市民参加护送到举行追悼弥撒的雅瑟尔教堂......追问

其实我不想写真人真事,因为我的阅历不深,难以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不过还是谢谢你,贝多芬的故事应该会给我一点启发。

其实我比较喜欢朴素却震撼的故事,而且我个人比较喜欢悬疑。

追答

好固执啊
也可以用人称代词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30
有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一位老妈妈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饼。老妈妈每天都愁眉不展。一位老翁问其何故,她娓娓道来:“晴天我愁,如果下雨多好,大女儿的伞就不会卖不出去了;雨天我也愁,如果晴天多好,小女儿的饼就不会没人来买了。”老翁听后狂笑不止,劝道:“你的话中用词不当,我替你改改,你再重新诵读。‘晴天,幸好是晴天,小女儿的饼卖得一定快;雨天,幸好是雨天,大女儿的伞卖得一定快。’”老妈妈闻后茅塞顿开,默记在心,从此笑颜逐开。
老翁将老妈妈语中的“如果”改成了“幸好”,这让老妈妈的思想倏地扭转了过来。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呢?

有些追悔莫及的事,我们即便是用上千万个“如果”,也只能是幻梦般地破灭,只能让忧伤更加浓郁,久久笼罩在心头,驱之不散,同样也无济于事,我们的生活还得继续,也不能因哪个音符的脱落而让演奏停止,退出人生的舞台。我们还得从悲愤中站起,小心翼翼,让“如果”的事尽量不发生或少发生。

我有一位远房的叔叔年轻时因品貌惊人,在选择伴侣时无比挑剔,最后选择了一位比较称心的女子共度此生。谁知,婚后几年过去,婶婶不但未能生育,还患上了久治不愈的类风湿。旁人都惋惜道:如果娶了别人,一定不会这样。而叔叔却笑道:“如果娶了别人,说不定会死呢,幸好娶了她。”多么豁达!

“如果”是人们在悔恨后的心愿、梦幻,都知道不可能,但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幻想。没有谁做的事情都能如己所愿,一定有后悔的事情,那种悔恨的感觉像满世界的尘埃铺天盖地,令人窒息,于是幻化成对上苍的祈祷,“如果”怎样怎样,就不会怎样怎样。渐渐地,“如果”变成了魔咒,吞噬着人的灵魂,令人颓废,一蹶不振。如果你真的能彻底毁灭,真的感到无牵无挂,真的感到不愧对任何人,真的不会带给任何人任何悲哀,那么就此下去,直至走向死亡的深渊。扪心自问,哪位圣者敢说真的无牵无挂?哪个人敢说自己的离去不愧对任何人?包括养育你的父母,培养你的社会。即便没有,你的离去也会给善者带来深思、悲叹!况且,无论你怎样了,地球照旧转动,历史亦不会重演。

所以我说,既然事实无法更改,脚下的路还得去走,那么,把“如果”换成“幸好”,幸好我还活着,我还能看到色彩缤纷的世界;幸好我有思想,任我将大千世界在我的脑海里编辑。脚下的路,无论你用什么步法,都得向前走,那么选择你希望的一种步法,快乐地走。

幸好我还会选择步法!

自己在补充点,这种东西完全抄没用的,着篇不错感受下就能完成的追问

其实我已经写了几篇了,但是自己都不是很满意。

而且你上面一大堆,其实与命运毫无关系,对我的启发更是少之又少。

完整的故事不代表一定要长,只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就行了。

最后还是谢谢你了。

第2个回答  2011-04-03
http://www.duwenzhang.com/wenzhang/lizhiwenzhang/gushi/20090111/33243.html 虞美人
初识它,是在一册诗书里。原是坊间小曲,被人吟唱。后被文人推崇,成词牌名,按韵填词,名扬天下。从远唐,一路逶迤而来,一唱三叹,缠绵旖旎。我仿佛瞥见,大幅的屏风,上面栖息着大朵的花,牡丹,或是芍药。屏风后,美人如水,怀抱琵琶,浅吟低唱着——虞美人。她葱白的手指,轻拢慢捻,一曲更一曲。月升了,夕阳斜了,美人的发,渐渐白了。

女人的年华,原是经不起寂寞弹唱的,弹着弹着,也便老了。

后来,我识得一种花,叶普通,茎普通,花却浓烈得让人惊异。血红,红得似天边燃烧的霞。单瓣,薄薄的,如绫如绸。它们在一条公路边盛开,万众一心。公路边还长了低矮的冬青树,里面夹杂着几株狗尾巴草。让人一喜,分明就是曾经的熟识啊!我停在那儿,等车。车迟迟不来。

那是异乡。我因了几株狗尾巴草,不觉异乡的陌生与疏离。又因了一朵一朵殷红的花,不觉等待的焦急与漫长。我的眼光,久久停在那些殷红上,它们腰身纤细,脸庞秀丽,薄薄的花瓣,仿佛无法承载内心的情感,无风亦颤栗。很像古时女子,羞涩见人,莲步轻移。

寻问一当地路人:“请问,这是什么花?”路人瞥一眼,说:“虞美人啊。”许是见多了这样的花,他不觉惊异,回答完我的话,继续走他的路。他完全不知,他的一句“虞美人啊”,在我心中,激起怎样的狂澜。看着眼前的花,想着它的名,远古的曲子,不由分说地,在我耳畔轻轻弹响:是李后主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是周邦彦的“柳花吹雪燕飞忙。生怕扁舟归去、断人肠”;是纳兰性德的“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是苏东坡的“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人生最难消受的,是别离。是虞姬且歌且舞,泣别项羽。这个楚霸王最爱的女人,当年风光时,她与他,应是人成对,影成双。垓下一战,楚霸王大势尽去,弱女子失去保护她的翼。男人的成败,在很多时候,左右着女人的命运。她拔剑一刎,都说为痴情。其实,有什么退路呢?她只能,也只能,以命相送。传说,她身下的血,开成花,花艳如血。人们唤它,虞美人。

真实的情形却是另一番的,此花原不过田间杂草,野蒿子一样的,贱生贱长,不为人注目。然它,不甘沉沦,明明是草的命,却做着花的梦。不舍不弃,默默积蓄,终于在某一天,疼痛绽放。红的,白的,粉的,铺成一片。瓣瓣艳丽,如云锦落凡尘。人们的惊异可想而知,它不再被当作杂草,而是被当作花,请进了花圃里。有人叫它丽春花。有人叫它锦被花。还有人亲切地称它,蝴蝶满园春。春天,竟离不开它了。

生命的高贵与卑微,本是相对的。纵使不幸卑微成一株杂草,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让命运改道,活出另一番景象。(文/丁立梅)
第3个回答  2011-04-10
楼主,去搜一下感动中国的那些人物,说服力高,比用那些杜撰的故事,陈旧的东西好多了,网上不难找,一般老师会喜欢,毕竟是真人真事,希望对你有帮助追问

我不是要写给老师看的,只是个人兴趣,写个3000~5000字的小短篇,而且什么感动中国,那跟我想写的命运不一样,话说回来到现在都没有我满意的答案,我对百度绝望了

追答

灵感来自于生活,说白了是你自己的生活,那样写出的文章更好,更有生命力,楼主加油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3-23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0Njk3MDUy.html 去看看这个人的故事,你会有感触的。 虽然我没看完过。追问

这个人确实坚强,乐观,出生不幸,不过貌似与我想要的“命运”无关。

而且我要的是完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