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全文: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园十三首·其五》这首诗歌是《南园》组诗十三首中的第五首,为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陆续吟成,撰作时间可系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春夏之交,属于七言绝句。

扩展资料:

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这首诗歌是《南园》组诗十三首中的第五首,为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陆续吟成,撰作时间可系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春夏之交。

这首诗由两个反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该组诗前十二首全以七绝行篇,在“南园”的统一命题下,状物抒怀交替互摄,寄旨侧重略呈小异,即以上述几首入选诗作而言,或对景兴发容华易谢的嗟叹,或直言宣泄恃才不遇之愤闷,或展示自己闲居家园的慵懒心情,末篇则以五言律诗作结,以更广的视野展示当地一天自朝至暮物候景色的变化——那就是诗人可爱的故乡。

这组诗语言幽闲畅净又不乏赡丽之美,构成了一个具备相同写实风格和抒情特质的有机整体,其中萦绕着摆脱不开的落拓情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园十三首·其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8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出自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原文: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吴钩, 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 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扩展资料

《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十三首诗或写景,或抒情,刻画田园生活的安逸,抒发韶华易逝、抱负难酬的感叹,语言清新,诗情隽永,耐人寻味。同时这组诗是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5

【释义】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出处】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原文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

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

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赏析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李贺《南园》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05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
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注释
(1)吴钩: 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
(2)凌烟阁: 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赏析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 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第4个回答  2011-03-25
所谓“吴钩”,意思是指刀刃为曲线形的吴国刀。
男儿为什么不佩着吴钩(指剑),去收取被藩镇割据的地方。
附:

南 园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作者】
790-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郡望陇西,家居福昌之昌谷,
因称李昌谷。其父名晋肃,“晋”、“进”同音,故因避父讳不得考进士,仅
任奉郎小官,愤懑不得志。其诗多感进伤逝之作,或寄情天国,或幻念鬼境,
世称“鬼才”。尤擅乐府歌行,词采瑰丽,意境奇特,富浪漫色彩。绝句多抒
写不平之感,笔意超纵。有《李长吉歌诗》,《全唐诗》存诗五卷。
【注释】
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其《南园》组诗十三首,写当地景物和杂感,
此为第五首。
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通
鉴·唐纪》载唐宪宗元和七年李绛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 (643)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
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