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如何分类?

如题所述

纳税人分为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和法人这三类。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这三种类型

自然人

自然人,是指具有权利主体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财产权力,承担义务并能在法院和仲裁机关起诉、应诉的个人。不论成年人或未成年人,本国人或外国人,均属自然人。自然人是纳税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是指有经营能力并依照《个体工商户条例》的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公民。《个体工商户条例》第2条第1款规定:“有经营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条例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

法人

法人,是指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和独立支配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在中国,一切享有独立预算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各种享有独立经费的社会团体,各种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等都是法人。法人有依照国家税法纳税的义务,都可以成为纳税人。其中,企业是最主要的纳税人。

这里所说的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并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它可以是工厂、商店,也可以是具有同样性质的各种公司。纳税人必须依法向国家纳税,否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加收滞纳金,处以罚款等。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权益,例如依法享受减免税的权力,依法要求税务部门为自己的经济活动保密的权力,依法打税务官司的权力等。税务部门要自觉维护纳税人的权益。

扩展资料

实际生活中,我们都有可能成为纳税人,如果我们是以个人的名义缴纳税费,我们就属于纳税人种类中自然人的一部分,而以一个集体的名义缴纳税费,就有可能是属于纳税人种类中个体工商户或者法人中的一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纳税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12

从法律的角度划分,纳税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两种

扩展资料:

自然人和法人分别指什么?

自然人是指具有权利主体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财产权力,承担义务并能在法院和仲裁机关起诉、应诉的个人。不论成年人或未成年人,本国人或外国人,均属自然人。自然人是纳税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人是指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和独立支配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在我国,一切享有独立预算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各种享有独立经费的社会团体,各种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等都是法人。法人有依照国家说法纳税的义务,都可以成为纳税人。其中,企业是最主要的纳税人。这里所说的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并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它可以是工厂、商店,也可以是具有同样性质的各种公司。纳税人必须依法向国家纳税,否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加收滞纳金,处以罚款等。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权益,例如依法享受减免税的权力,依法要求税务部门为自己的经济活动保密的权力,依法打税务官司的权力等。税务部门要自觉维护纳税人的权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9-26

一、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区别

1、增值税税率

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普遍是3%,出租不动产征收5%;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根据行业不同而不一样,有0%、6%、9%、13%等。

2、增值税计算方式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直接计算,公式为不含税收入*3%;一般纳税人增值税为扣除计算,应纳增值税=销项-进项。

3、认定条件

小规模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500万元以下,一般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4、征收方式

小规模纳税人为核定征收或查账征收。一般纳税人只能查账征收。

5、申报方式

小规模纳税人可以按月申报,也可以按季度申报;一般纳税人只能按月申报,每月都需要抄税。

6、账务处理

小规模纳税人账务处理比较简单,一般纳税人比较复杂。

7、使用发票

小规模纳税人只能使用普通发票。一般纳税人可以使用普通发票也可以使用专用发票,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

二、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联系

小规模纳税人符合一般条件,可以转为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符合相关条件,也可以转为小规模纳税人。

第3个回答  2011-03-21
划分标准有以下几点1.商贸企业还是生产企业,2.企业营来额多少,3.会计制度是否健全。
征收上的区别是,小规模纳税人不容许进项抵扣,全部按销售额3%征收,一般纳税人税率17个点,可以进销项抵扣,以抵扣的余额以纳税额。

1.增值税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两种。
2.如何分类的?
一般纳税人是年销售在180万以上,小规模纳税人是低于180万。
3.税率多少:
简单说,小规模纳税人有4%和6%;一般纳税人有10%、13%和17%几种。税率要看行业和制造的产品或经营的商品种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9-18

增值税纳税人的分类

(一)划分目的和依据

1.划分目的。适应纳税人经营管理规模差异大、财务核算水平不一的情况。有利于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简化小型企业计算缴纳程序。有利于专用发票的正确使用和安全管理。

2.划分依据。基本依据是纳税人的会计核算是否健全,以及企业规模的大小(衡量企业规模一般以年销售额为依据)。

(二)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划分的具体标准

一般划分标准:

年销售额

会计核算水平

1.年销售额——按照现行规定,凡符合下列条件的纳税人视为小规模纳税人:

(1)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含)以下的

(2)上述规定以外的纳税人(指从事批发或零售为主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含)以下的

(3)营改增”应税服务年销售额在500万元(含本数)以下的

上述所称年应税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内累计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包括纳税申报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税务机关代开发票销售额和免税销售额。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偶然发生的转让不动产的销售额,不计入应税行为年应税销售额(新增)

经营期是指在纳税人存续期内的连续经营期间,含未取得销售收入的月份。

2.会计核算水平

对提出申请并且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为其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

【提示】年销售额达标是“肯定”资格,未达标不是“否定”资格。

特殊划分标准

(1)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2)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相关链接】“营改增”中,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非企业性单位,必须有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前提条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