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诗人叶绍翁知有儿童挑促织是看到了什么?

如题所述

看到了“夜深篱落一灯明”,所以才知道了“知有儿童挑促织”。

出处《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全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翻译: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扩展资料:

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那茫茫的夜色中。

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喻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4
知有儿童挑促织,出自:
夜书所见
[ 宋 ]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是因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了。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14
是看到了“夜深篱落一灯明”,这才“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间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第3个回答  2019-12-14
儿童看到了碧绿湖水,树上的知了。知了在叫个不停。
第4个回答  2019-12-14
诗人叶绍翁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是因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亮着的灯火了。
原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