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南抬,绳断便葬”,诸葛亮临死前最后一记到底在算计什么?

如题所述

诸葛亮此举是为了防盗墓贼,所以才出此计策。诸葛亮所处的时代,由于朝政混乱,军阀四起,盗墓之风便更加猖獗。这个时期的盗墓无非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复仇,二就是盗墓能收获可观的财物。由于当时军阀的财政收入相当匮乏,各路军阀便想到了盗墓这个方法,所以这个时期的盗墓者不止是一般的普通人,大多都是一些王侯将相,有权势的人。

话说五丈原前,诸葛亮眼看自己病入膏肓、油枯灯灭的最后时刻,决定摆下“七星阵”,披发仗剑用七天的时间要向上天再借10年寿命。六天过去了,在大帐外为师傅守候的姜维不由心中暗喜:“只要过了明天,师傅就可以续命10年,太好了。”

就在当天傍晚,由于司马懿突然发起攻击,大将军魏延火急火燎来向丞相汇报情况。由于魏延脚下生风走得急,姜维一下子没拦住,魏延一阵风闯进了大帐,身后的风扑灭了七盏油灯。

诸葛亮一下子瘫坐在地下,手中的木剑扔出多远。口中喃喃道:“吾命休矣,天意不可违也”。姜维进大帐要砍魏延,被诸葛亮伸手制止了,伤心说道:“不关魏延的事,实乃天意也”。第二天黎明时刻,也就是即将续命成功的第七天早上,一代名相诸葛亮阖然长逝,享年54岁。


诸葛亮为了守护最后一份安宁,特地在续命失败大限将至的时候,留下遗命告诉姜维,自己死后一定要简葬,打造一口简单的棺材就行,入殓时用自己平日穿的衣服即可,金银玉器这些陪葬品一件都不要放。遗体不要运回成都,就在定军山附近找个地方安葬。同时自己的墓不要立碑,以免引来盗墓贼。

所以在定军山有个诸葛亮的祠堂,但事实上那里并不是诸葛亮的坟墓,顶多算个衣冠冢,其实这只是刘禅为了让蜀汉臣民有一个祭祀诸葛亮的地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6

诸葛亮以这一特殊的方式来选择自己的墓地,其根本目的是想隐藏自己的墓葬所在地。因为东汉末年盗墓现象频频发生,盗贼异常猖獗,其次自己一生树敌太多,害怕自己死后也不得安生,所以最终选择了一种方式在安葬自己。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死安排手下,在其死后,抬着他的棺材向南走,绳子断裂的地方就是安葬他的地方。抬棺材的绳子那么粗,一时半会肯定断不了,必然要走很远的路程才会使其断裂,而他的墓葬到底会在哪里,恐怕除了几个抬棺人之外不会有人知道。这种方式有效的避免了后人知道自己的墓葬,也避免了自己死后遭到活人的打扰。

东汉末年由于连年的战争,使得社会经济凋零,当时人们为了获取钱财,经常会盗取前人的墓葬。甚至曹操,董卓这样的大军阀都设置摸金校尉这种专门的盗墓职位,来获取财宝满足开支。古人对于死后看得很重,诸葛亮也不例外。他不想自己的墓葬被后人盗掘,才会这样选择自己的墓葬。

诸葛亮一生追随刘备,在那个乱世中虽然得到世人的称赞,但是难免会树敌太多。对于那些曾经得罪过的人来说,诸葛亮是可恶的,既然诸葛亮生前没法出这口恶气,那其死后总可以让自己报一下仇。所以当时开棺鞭尸,挫骨扬灰的事例数不胜数。诸葛亮也是担心自己会有这般下场,所以为了隐蔽自己的墓葬,为了不被生前所得罪过的人来蹂躏自己,他选择了“棺材南抬,绳断便葬”的方式来为自己的一生做个完美收官。

第2个回答  2019-12-16
诸葛亮这是为了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地位。古时候的人对于下葬的位置以及仪式其实都非常讲究的,正是因为如此诸葛亮才会反其道而行之。
第3个回答  2019-12-16
因为诸葛亮不想让世人知道他葬在什么地方,四个抬棺材的人走了一天一夜,就自己把绳子割断了,皇帝知道了之后一气之下杀了四个抬棺人,所以,没有人知道诸葛亮究竟葬在何处了。
第4个回答  2019-12-16
“棺材南抬,绳断便葬” ,这是诸葛亮最后的计谋,就是为了防止被盗墓,当时抬着诸葛亮的那死命士兵,走了一天一夜,受不了了,便擅自砍断了绳索,随意安葬了诸葛亮,回去交差的时候,被刘婵识破,刘婵处死了他们,但是刘婵忘记问诸葛亮被脏在哪里,可是知情者都死了,所以也无处可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