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以…为”这一固定搭配中,“以”的意思是

文言文中“以…为”这一固定搭配中,“以”的意思是

文言中的“以…为…”常见用法共三种:

一、“以”是介词,“以…”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

 “…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把…当作…”。

 【例子】: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定要把长安君当作人质,才肯出兵。
  2、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新唐书·魏征传》)——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

二、“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

  相当于现代汉语“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

 【例子】:

  (满座宾客)以为妙绝。(《口技》)——(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
三、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一样。

 【例子】: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它的实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6
1、〈介〉引入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材料等:~毒攻毒;~不变应万变。
2、〈介〉引入动作行为依据的方式、标准等:~貎取人;~高标准要求自己。
3、用作标准:《左传·宣公四年》:“ 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
4、〈介〉引入相关的原因等:~盛产瓷器而著称;~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5、〈介〉因:何~知之?不~人废言。
(袁可立)又以阅视殿工加太子少保。——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6、因由;缘故:《诗·邶风·旄丘》:“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7、〈介〉引入空间或时间的位置:长江~南;赏~春夏,刑~秋冬。
8、〈介〉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9、〈介〉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前;~上;三日~后;县级~上;长江~南;五千~内;二十岁~下。
10、〈动〉用;拿:~一当十;晓之~理,动之~情。赠~鲜花。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
辅臣以上意为辞。公(袁可立)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1、【以……为……】相当于“把……作为 ……”或“认为……是……”:民以食为天;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
既上稍厌诸激聒,政府动以卖直沽名抑正论。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2、以为;认为:《国策·齐策一》:“ 皆以美于徐公。”
13、〈连〉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养精蓄锐,~利再战;增产节约,~支援前线。~广视听;~待时机。
公(袁可立)至,即尽收讼牒委各邑理之,以杀其势。——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14、〈连〉表示并列(连接谓语),相当于“而”:城郭高~厚;众星粲~繁。《礼记·乐记》:“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15、〈介〉依;按照:~次;~音序排列。
16、把直接宾语介绍给间接宾语:给敌人~致命的一击。
17、〈名〉姓。
18、为;行事:《论语·为政》:“ 视其所以。”
19、此;这些:《礼记·射义》:“ 凡以庶士,大小莫处。”
20、通“ 已 ”。太;甚:《公羊传·庄公元年》:“ 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
21、通“ 已 ”。已经:《汉书·张敞传》:“ 今两侯以出。”
22、与:《诗·召南·江有汜》:“ 子之归,不我以。”
23、及;及于:《论语·尧曰》:“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24、作语助。如:可以、得以、能以、足以。

百度汉字释义更详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0-18
  文言文中“以…为”这一固定搭配中,“以”的意思是:把。
  “以…为”就是:把……当作(作为)……的意思。
  示例:
  1、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
2、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一定要把长安君当作人质,才肯出兵。
3、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新唐书?魏征传》)——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
第3个回答  2016-04-30
以……为,就是将……看做,例如民以食为天,以邻为壑,以苦为乐等,在以字后靣和为字后接名词或动名词。
第4个回答  2016-04-30
这个“以”,就是“用”,“把”的意思。比如:以天下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