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和硫酸哪个酸性强

如题所述

就酸性而言,H2SO4大于HCL大于HNO3.

无机酸强度变化规律

1.影响无机酸强度的直接因素

在基础化学中所接触的无机酸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中心原子与质子直接相连的氢化物(X-H);另一种是中心原子与氧原子直接相连的含氧酸.这两种酸强度的大小意味着释放质子的难易程度.
影响酸强度大小的因素很多,但是,归根结底,反应在与质子直接相连的原子对它的束缚力的强弱.这种束缚力的强弱又与该原子的电子密度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
电子密度是国外无机化学教科书中经常引用的概念,目前只有定性的含义,它的大小与原子所带负电荷数、原子半径(或者体积有关).因此,可以说与质子直接相连的原子的电子密度,是决定无机酸强度的直接因素.这个原子的电子密度越低,它对质子的引力越弱,因而酸性就越高,反之亦然.

2.氢化物酸性强度的规律
无论同一周期还是同一主族,氢化物的酸性都是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强的.这一规律可以从物质的结构观点来解释.
在同一周期的氢化物中,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所带负电荷减小,其电子密度减小;但是,原子半径也在减小,其电子密度反而增大.我们说,在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因素中,负电荷数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其电子密度是减小的.因而,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增大,氢化物酸性逐渐增强.
在同一主族的氢化物中,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所带负电荷数一样,而原子半径是逐渐增大的,其电子密度是逐渐减小的,因而,其氢化物的酸性是逐渐增强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5
酸性强弱和浓度什么的是没有关系的,酸性强弱是针对该物质本身的给质子化能力的讨论(例如HF这样自身在高浓度会发生变化的除外),至于把酸性和腐蚀性直接挂钩的就更奇怪了.腐蚀性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而且是没有比较标准的,包括了氧化性,还原性,络合能力,配位能力等多个方面.
下面进入正题
酸性强弱的比较,包括强酸(pKa<-1.76)请使用酸度系数
pKa=-log10Ka
质子化状态(AH)与脱质子化状态(A–)的自由能差ΔG°来计算.分子的相互作用偏向脱质子化状态时会提升Ka值(因[A–]与[AH]的比增加),或是降低pKa值.相反的,分子作用偏向质子化状态时,Ka值会下降,或提升pKa值.
举例假设AH在质子化状态下释放一个氢键给原子X,这个氢键在脱质子化状态下是欠缺的.因质子化状态有着氢键的优势,pKa值随之而上升(Ka下降).pKa值的转移量可以透过以下方程式从ΔG°的改变来计算Ka=e-(△G/RT)
其他的分子相互作用亦可以转移pKa值:只要在一个分子的滴定氢附近加入一个抽取电子的化学基(如氧、卤化物、氰基或甚至苯基),就能偏向脱质子化状态(当质子离解时须稳定余下的电子)使pKa值下降.例如将次氯酸连续氧化,就能得出不断上升的Ka值:HClO
<
HClO2
<
HClO3
<
HClO4.次氯酸(HClO)与过氯酸(HClO4)Ka值的差约为11个数量级(约11个pKa值的转移).静电的相互作用亦可对平衡状态有所影响,负电荷的存在会影响带负电、脱质子化物质的形成,从而提升了pKa值.这即是分子中的一组化学基的离子化,会影响另一组的pKa值.
△G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附:部分物质的pKa值(只列出第一pKa值)
-
31.30:氟锑酸
-
19.20:氟锑磺酸
-
18.00:碳硼烷酸
-
15.10:氟磺酸
-
15.10:三氟甲磺酸
-
10.00:高氯酸
-
9.50:氢碘酸
-
9.00:氢溴酸
-
8.00:盐酸
-
3.00:硫酸
-
2.00:硝酸
-
1.76:水合氢离子
1.25:草酸
2.15:磷酸
2.98:酒石酸
3.09:柠檬酸
3.15:氢氟酸
3.60:碳酸
3.75:甲酸
4.04:抗坏血酸
4.19:琥珀酸
4.20:苯甲酸
4.63:苯胺
4.74:醋酸
5.21:吡啶
6.99:乙二胺
7.00:氢硫酸
7.50:次氯酸
9.21:氢氰酸
9.24:硼酸
9.25:氨
9.33:苯甲胺
9.81:三甲胺
9.99: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03

本视频针对硫酸-盐酸-醋酸三种酸的溶液,在同物质的量浓度或同PH值时,进行列表类比,仔细分析,先比盐酸-醋酸,然后再增加硫酸,循序渐进符合认识规律,从而顺利突破 强酸(碱)与弱酸(碱)这个重难点。

第3个回答  2019-11-02
一楼和三楼说的什么玩意。
硫酸酸性比盐酸强,可以查它们的pKa来比较。在水中它们都是强酸无法区分,因为它们的酸性都比水和氢离子强。但是在醋酸中能区分,这叫区分效应。在水中叫拉平效应。
第4个回答  2017-05-24
关键还得看浓度 光说这两种酸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