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朗诵要领是什么?

如题所述

读这首诗的时候内心要怀着美好的感情和向往,因为是首含蓄的爱情诗,所以要特别注意不要高声朗读,以免破坏了诗中的含蓄美和意境,最好是配上舒缓的音乐,这样效果会更好。

现代诗的朗读,主要以诗文中的标点或情感重音为依据,进行节奏划分。如《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划“/”的即是以情感重音为标志进行短顿,划“//”则是按标点进行的停顿。停顿是为了:一顺应语法需要;二突出段落层次;三强调和突出某些重要的信息和感情。

传统古典诗词的朗诵,其节奏处理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话剧腔的方式进行律动均分地处理;二是按照传统吟诵的方式进行平仄交替的处理。下面分别简要说明。

一、话剧腔式的处理:

根据传统诗文的特点将诗词分成两字一节的基本节奏单位,不可拆分地则划分一字的独立节奏单位,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节奏为:2-2-1式和2-1-2式两种。七言诗则在五言诗的基础上,在每句前增加一个两字节的节奏单位,其节奏为2-2-2-1式和2-2-1-2式,如“故人/西辞/黄鹤楼”(2-2-21),烟花/三月/下/扬州(2-2-1-2)”。

词的读法与之基本一致,所特别处在于词中存在一种领字句,如“残蝉渐绝。傍/碧砌/修梧,败叶/微脱。”(柳永《应天长》),“傍”字即为此两句之领字,实际上是“傍碧砌修梧”、“傍败叶微脱”。此种句式,领字后应有稍微停顿。

二、传统吟诵式的处理:

传统诗词的创作依据平仄相间的原则而成,故传统吟诵的时候也依据平仄相间的原则进行停顿,基本原则是:平长仄短。即两字一节中,以后字的平仄为据,遇平声则拖长,遇仄声则收短。仍以前诗为例。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凡注“——”处即为拖长,标“/”处即为短促地稍顿)

再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词之处理亦如是,即按“平长仄短”之规律。

补充:

【抑扬、情绪】

一、话剧腔式的处理

话剧腔朗诵根据情感重音进行声调抑扬,情感重音不简单等于音量的大小,根据需要有起(扬)有伏(抑),有急(扬)有徐(抑)。

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再别康桥》)

其中“轻轻的”、“走了”都是情感表达的重音,但其情绪舒缓、沉郁,故而在处理上声音要低,速度要慢(抑)

再如:“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致橡树》

其中“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都是情感表达的重音,但是情绪表达坚定、有力,故声音高昂(扬),但语速稳定(抑)。

二、传统吟诵式的处理

在朗读古诗词文的时候,可以以传统吟诵的方式对诗文进行处理,依据四声平仄抑扬声调,具体为:

北方方言中平声(阴平、阳平)声调较高,声音稳定;仄声(上声、去声、入声)声调较低,声音起伏变化明显。

南方方言中平声(阴平、阳平)声调较低,声音稳定;仄声(上声、去声、入声)声调较高,声音起伏变化明显。

传统诗词文赋在创作中也是依据汉语四声规律进行创作,故在朗诵时以四声高低进行抑扬处理,有利于还原作者情绪,是朗读古诗词的最好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