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余华的小说《活着》?

如题所述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活着》是一部讲述死亡的故事,而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活下去。
小说的主人公徐富贵由于年少放荡好赌而破败家业,气死父亲。随着社会的变革,子孙爱人相继离世,唯有一头老牛与自己相伴。作者余华以冰冷的笔调,书写震撼人心的生离死别;以平静舒缓的方式,把富贵以及读者的美好幻想打破。这是一部很“残酷”的作品,在结局时,告诉读者,活着的理由,只为活着。
阅历尚浅的时候读《活着》,觉得富贵的“活着”只不过是苟且偷生,像行尸走肉一般,碌碌无为,没有进取心,没有奋斗,只有绝望和等死。
现在再读《活着》,此时心境与之前大大不同,生活阅历也逐渐改变了我的想法。活着,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词。现实是残酷的,我们经历了梦想的破碎,经历了亲人的离去。曾有过绝望,让我不知所措,万念俱灰,但活着,却成为了我心中最坚定的信念。它意味着无论经受多大的痛苦,遭遇多大的挫折,我们都要面对现实,勇敢地活下去,而轻生的逃避,是真正的懦弱。如同富贵一样,父母、子孙、女婿、爱人的离世是对他巨大的打击,每次都如沉重的铁锤击打自己的胸口。尤其是年仅七岁的外孙苦根,是他最后的希望,但命运却不肯放过他,硬要夺去苦根的生命。本以为富贵心中最后的一缕希望也熄灭了,可富贵没有轻生,活了下去。他不畏现实,不畏痛苦,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活着,只是活着。
在那样的年代,一个最普通的家庭在巨变的历史中浮沉,根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他们,但他们也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对生活和未来依旧充满着美好的向往,那种精神真的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不管怎样,生活总要继续,不允许我们懦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5
在我看来,小说《活着》是作者余华成名作,这本书告诉一个老人富贵的一生,这本书让感觉是沉重的,是那种看完书,还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感觉一丝的不快。
其实全书是以一种渗透的表现的方式完成对生命的意义追问,其实对繁华后一种萧瑟,是对生命的问候,把人比做牲口一般的活着,还是要继续生活,暗示一些现实的问题, 其实是生命的一些存在的的意义,感受全书你会有一种生命的渺小。
全书的故事告诉我们,活着比什么都强,可书的感受让人有种不安和难过,可能这本书诉说他的故事背后的凄凉,看到生活中残酷的本质从一些虚假仁道中告诉我们生活的不易,活着要思想,不能活的如同行尸走肉,全书是一种平静的诉说书中的故事。
让人不寒而栗,其实人是一种存在,它独特性,可能是人的悲哎,活着的本质是一个笑话,可能书中的世界让我们看到自己,自己的内心看清自己的活着的意义,其实活着是一种理解,生命为什么活着,可是一丝孤独的情感,当自己年老,你会发现,活着就好。
电影电视剧都看过,书也看过,都看哭了……活着的意义对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或许只有生活的年龄才能告诉我们最朴实,最简单,最清晰的答案。人生,谁又能掌控呢?一切可能都来得突然让人措手不及…但愿真如电视里讲的那样,2020年以后中国没有贫困人口,有些太穷太苦难的电视真不忍心看,会心伤。
余华的作品非常深刻、震撼,反映了各个时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情人生,值得每个人读后思考人生:我们应该怎样的活着。余先生的书大部分都看过,《活着》不是最苦难的,但却是异常沉重的。余华的作品我拜读了好多,先是看了《活着》,然后看了《第七天》,再就是《许三观卖血记》,话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都有改编电影,我都看了,《第七天》有哪位导演敢拍成电影啊,那绝对震撼!
时代的悲哀尽书于纸上!苦难背后是悲愤!能看哭的东西很多,但看哭后还能让人思考的就厉害了!有富贵这样悲惨的经历,能坚强的活着,实属不易。送走了一个个的亲人,心情怎样的痛苦、真是不敢想。好死不如赖活着,咋活着都是一种幸福,特别灾难来临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死了,你要是活着,感觉特别的幸运吧!只要活了,再多的苦又能怎样呢?要笑着活下去,才体会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