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分区

如题所述

11.2.1 生态环境类型区的划分原则

生态环境类型区的划分既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也取决于人类社会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作用的性质。因此,生态环境类型区的划分应当根据生态环境本身的组成与结构、人类活动的类型与强度,遵循以下六项原则进行划分。

(一)以生态环境的自然属性为主,兼顾社会属性的原则

生态环境的自然属性是客观的,是地壳历史长期演化的结果,它决定了生态环境的类型和环境质量的基本状况,反映了生态环境的特征。人类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改造作用,对生态环境质量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

(二)生态环境的地带性原则

生态环境的地带性指的是由于有着共同的发展历史和演变途径,生态环境在同一类型区域中,其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而在不同区划内则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各环境要素组成、资源状况、资源结构、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综合体”。

(三)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一致性原则

同一生态类型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活动要有相对一致性。同一类型区域中业已形成的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有着相对一致性和较稳定的生产分布格局。

(四)生态环境综合因素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组成生态环境的因素很多,同时又要考虑人类社会活动因素,因此必须在综合分析各要素后,抓住主要矛盾进行综合与概括。

(五)生态破坏的相似性原则

生态类型区中,由于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生态平衡失调,引起资源衰竭和生态破坏,其表现形式和防治途径基本一致。

(六)生态环境类型区空间连续性原则

不同类型区的划分在空间分布上必须是连续成片的,是一个生态结构、功能相对统一的整体。一方面,生态环境的空间连续性是生态系统存在和长久维持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保持生态类型区空间连续性和完整性,有利于信息采集和数据统计。

根据上述原则进行生态类型区划分,保证了生态类型区划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协调性、区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特性,且有明确的社会、经济、生态目标。

11.2.2 生态类型分区依据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研究一定地理单元内,一定时间阶段的生态系统类群的格局、特点、综合资源状况、相互间物与物交流等自然规律,以及人为干预下的演化趋势,揭示其总体效应对人类社会的现实与潜在影响的学科。一定的区域景观具有其相适应的景观生态。生态系统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整体,其等级特征使景观生态也出现等级特征。一般划分景观生态考虑的因素有地形地貌、河流流域或湖泊流域、农业区划以及界面与交接地带等等。

卫星遥感影像图提供了具有视域广、直观,又能反映客观、真实空间的景观生态分布。在景观生态中地表的地貌地形是卫星遥感图像中反映最好,表现最为直观的一种信息,具有明显的可判读性和可译性。因此,生态类型区划分是以宏观地貌形态在卫星图像上所反映的不同影像特征,并结合地面常规资料予以划分和确定。湖南省不同地貌的遥感解译标志见表11-1,据此,湖南省景观地貌可划分出 6 个大区,16 个亚区和 61 个小区(图11-1)。

表11-1 地貌形态分类及解译标志

图11-1 湖南省生态环境区划分示意图

11.2.3 生态类型区划方案及系统

湖南省景观生态类型区划是以地貌类型为格架进行划分的。前文已述湖南省景观地貌可划分出大区—亚区—小区三个层次,相应的生态类型划分为景观生态类型区、景观生态类型亚区和景观生态类型小区,其中评价客体主要是景观生态小区。全省依据地貌景观共划分出6个景观生态区,16个景观生态亚区和61个景观生态小区,具体的景观生态区划系统如下:

Ⅰ.湘西北中、低山、山原生态区

Ⅰ-1.白云山—龙山—八大公山中山、低山、山原生态亚区

Ⅰ-1-1.龙山—八大公山中山、山原生态小区

Ⅰ-1-2.白云山—蹇家坡中山、低山生态小区

Ⅰ-1-3.塔山—凉水口中低山、高丘生态小区

Ⅰ-2.花垣—大庸中低山、丘陵生态亚区

Ⅰ-2-1.花垣中低山、高丘生态小区

Ⅰ-2-2.桑植中山生态小区

Ⅰ-2-3.大庸中低山、高丘生态小区

Ⅰ-2-4.武陵源中山生态小区

Ⅰ-2-5.江垭—通津铺高丘、低山生态小区

Ⅰ-2-6.维新场中山、低山、丘陵生态小区

Ⅰ-2-7.东风山—瓶壶山中山生态小区

Ⅰ-3.武陵山山原、中山、中低山、丘陵生态亚区

Ⅰ-3-1.江山—葫芦山原生态小区

Ⅰ-3-2.古丈—大坪中山、中低山生态小区

Ⅰ-3-3.龙潭河—苗市低山、高丘生态小区

Ⅱ.湘西雪峰山地生态区

Ⅱ-1.沅陵—麻阳—芷江中低山、丘陵生态亚区

Ⅱ-1-1.新晃—芷江中低山、低山生态小区

Ⅱ-1-2.沅陵—麻阳盆地、低山、丘陵生态小区

Ⅱ-1-3.沅水下游中低山、高丘生态小区

Ⅱ-2.雪峰山中山、低山生态亚区

Ⅱ-2-1.靖县—会同—洪江中低山、中山生态小区

Ⅱ-2-2.通道—黔阳中低山、中山生态小区

Ⅱ-2-3.溆浦盆地生态小区

Ⅱ-2-4.城步—绥宁中山生态小区

Ⅱ-2-5.新化中低山、低山、高丘生态小区

Ⅱ-2-6.安化中山、中低山、低山生态小区

Ⅲ.湘北洞庭湖滨湖平原生态区

Ⅲ-1.洞庭湖西侧低丘、岗地生态亚区

Ⅲ-1-1.桃源低丘、岗地生态小区

Ⅲ-1-2.临澧低丘、岗地生态小区

Ⅲ-1-3.黄土店低丘、岗地生态小区

Ⅲ-2.洞庭湖冲积平原生态亚区

Ⅲ-2-1.澧水河口冲积平原生态小区

Ⅲ-2-2.沅水河口冲积平原生态小区

Ⅲ-2-3.华容低丘、岗地生态小区

Ⅲ-2-4.洞庭湖平原、湖泊生态小区

Ⅲ-2-5.湘江河口冲积平原生态小区

Ⅲ-3.洞庭湖东侧低丘、岗地生态亚区

Ⅲ-3-1.沅潭镇平原、岗地生态小区

Ⅲ-3-2.岳阳—汨罗低丘生态小区

Ⅳ.湘中丘陵生态区

Ⅳ-1.涟源—邵阳丘陵生态亚区

Ⅳ-1-1.新宁—武冈—隆回丘陵、低山生态小区

Ⅳ-1-2.邵东—涟源中低山、丘陵生态小区

Ⅳ-2.长沙—株洲—湘乡岗地、丘陵、低山生态亚区

Ⅳ-2-1.宁乡岗地、丘陵生态小区

Ⅳ-2-2.安沙—黄柏镇岗地、低丘生态小区

Ⅳ-2-3.湘乡丘陵、低山生态小区

Ⅳ-2-4.长沙—湘潭岗地、丘陵生态小区

Ⅳ-2-5.南岳中山、丘陵生态小区

Ⅳ-2-6.株洲丘陵、岗地生态小区

Ⅳ-3.冷水滩—衡阳—郴州岗地、高丘、低山生态亚区

Ⅳ-3-1.冷水滩岗地、低丘生态小区

Ⅳ-3-2.祁东岗地、中低山生态小区

Ⅳ-3-3.衡阳岗地、低丘生态小区

Ⅳ-3-4.常宁岗地、高丘生态小区

Ⅳ-3-5.永兴中低山、高丘、盆地生态小区

Ⅴ.湘东盆地—山地生态区

Ⅴ-1.临湘—平江中低山、丘陵生态亚区

Ⅴ-1-1.临湘低山、高丘生态小区

Ⅴ-1-2.平江中低山、低山、高丘生态小区

Ⅴ-1-3.幕阜山中低山、中山、丘陵生态小区

Ⅴ-1-4.安定镇—长寿镇岗地、低丘生态小区

Ⅴ-2.连云山—武功山中山、盆地生态亚区

Ⅴ-2-1.浏阳中山、中低山、高丘生态小区

Ⅴ-2-2.醴陵—攸县盆地、中低山生态小区

Ⅴ-2-3.武功山中山、中低山生态小区

Ⅴ-2-4.茶陵盆地生态小区

Ⅵ.湘南山地生态区

Ⅵ-1.越城岭—阳明山中山、低山、丘陵生态亚区

Ⅵ-1-1.东安中山、中低山、丘陵生态小区

Ⅵ-1-2.双牌中山、中低山生态小区

Ⅵ-2.九嶷山中山、丘陵、岗地生态亚区

Ⅵ-2-1.江永岗地、丘陵、山地生态小区

Ⅵ-2-2.嘉禾岗地、丘陵生态小区

Ⅵ-2-3.江华中山生态小区

Ⅵ-2-4.临武中山、中低山生态小区

Ⅵ-3.诸广山中山生态亚区

Ⅵ-3-1.酃县—资兴中山、中低山生态小区

Ⅵ-3-2.汝城—桂东中山生态小区

全省景观生态环境各类型区划如图11-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