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如题所述

王莽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卒于地皇四年(23年),字巨君,出身于贵族官僚家庭。祖籍东平陵(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曾祖父王贺在汉武帝时做过绣衣内史,祖父王禁做过廷尉史。王禁的次女王政君,即王莽的姑母,则是汉元帝的皇后。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王莽出生的时候,他的姑母王政君已做了四年的皇后。王氏宗族凭借外戚地位,已在汉朝中央到地方形成盘根错节的势力。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王莽十三岁时,汉元帝死去,汉成帝即位,王政君成为皇太后,她的同母兄弟王凤做了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从此,汉朝的政权开始被王氏外戚势力所控制。

王莽的父亲王曼,是元后王政君的同母弟,由于死得早,没能得到封爵,寡居的母亲只是在宫中侍候太子。所以王莽自小并没有什么荣宠。在权势显赫的王氏大家族中,王莽根本不能和父辈做了大将军、封了侯的叔、伯兄弟们相比。当他的同宗兄弟们在追逐声色犬马,过着骄奢淫逸的贵族公子哥生活的时候,他决心要走另一条赢得名利、出人头地的路。他一方面勤奋攻读礼经,拜沛郡(今安徽宿州西北)名儒陈参做老师,一方面刻意地用封建道学所褒奖的孝悌忠信等约束自己,猎取声名。在家中,恭谨地侍奉早寡的母亲和嫂嫂,精心培育亡兄留下的孩子;在社会上,广泛地结交知名的英才俊士。对执掌朝廷大权的叔、伯们,更是小心翼翼,恭敬备至。成帝阳朔三年(前22年),伯父大将军王凤得了重病,王莽一刻不离地伺候在病榻旁边,亲尝汤药,一连几个月不解衣带,蓬头垢面,竭尽了孝心,深得王凤的好感。王凤临死时,特意把王莽托付给元后和汉成帝,让他做了黄门郎(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的郎官)。不久又擢升为射声校尉(掌领善射武士的军官)。这一年,他才二十四岁。这是王莽政治上发迹的开始。这以后,他的叔父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等也经常在元后面前称赞王莽的德行。永始元年(前16年),元后让成帝追封王曼为新都哀侯,而由王莽袭爵为新都侯。至此,王莽有了自己的一千五百户的封国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的都乡,并晋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皇帝的宿卫近臣),成了皇帝身边有影响的权臣。这在王莽的仕宦生涯中,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刚过三十岁的王莽,声望不仅超过了他的同宗同辈的贵族子弟,甚至压倒了他的叔伯父们。但王莽表面上毫无骄矜的神色,而是更加机敏地捕捉一切时机,沽名钓誉。有一回,王莽私下里买了一个俊俏的侍婢,准备自己享用,因为他向来装着一副道学的面孔,他的兄弟们听说后就颇有讥议。王莽意识到后,忙解释说:“后将军朱元没有儿子,我打听到这个女子宜于生儿子,特意为朱将军买下的。”当天就忍痛割爱,将侍婢送了过去。不仅不留一丝痕迹地将污点抹掉,又捎带给自己脸上增添了正人君子的油彩。这种善于隐匿自己的真实感情以换取虚名的本领,表现了王莽非同一般的自制力和随机应变的乖觉。

王莽的声誉越来越大,官爵和封号也越来越高。到汉平帝死的时候,王莽一身已领受五大荣宠,即爵为新都侯,号为安汉公,官为宰衡、太傅、大司马。但是,只要黄袍还未加身,只要在通向皇帝宝座的道路上,还存在着公开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而他暂时尚不能必操胜券时,王莽总是以最大的努力,小心卫护着罩在自己头上那极其伪善的封建道德的光圈。王莽又以体恤元后健康为名,把州、牧、二千石官吏的考核、任命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王莽为骗取农民对他的好感,还上书愿意出百万钱,献田三十顷,交给大司农官,救助贫苦农民;每逢发生了水旱灾荒,王莽就宣布改吃素食,并暗示左右去报告元后,让元后下诏劝他还是要经常吃肉,为了国家爱护身体。王莽就是这样巧于用心计。

为了扩大和巩固自己的权力,王莽又挖空心思把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

在得到宰衡名号之后,王莽又制定一系列笼络知识分子的措施。汉平帝元始四年(4年)年底,他下令在京师大兴土木,修筑明堂(古时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辟雍(官办学校)和灵台(观天象台),为知识分子盖了大批住宅,安置好他们的生活。同时立乐经,增加博士员,每经设五人。征集天下凡是精通一门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以及有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等书并能通解它们内容的人都由政府派公车送到京师统一安排。另外,王莽还网罗了全国有特异本领的一千多人,他们来自三教九流。

他们对王莽感恩不尽,自然也把影响带到全国各地。元始五年(5年),王莽又在明堂举行了盛况空前的汉宗室远近祖先神主的合祭大典,诸侯王、列侯、汉宗室贵族共一千多人参加助祭。就在这次大合祭盛典的前后,朝廷收到了吏民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的上书,参与大合祭的诸侯、王公、列侯和宗室也纷纷到元后跟前叩头进言,对王莽自然又是一片的颂扬赞美之声!

应该说,王莽伪善的谦恭和礼让,是他在通向最高权力的道路上表现得特别精彩又相当有效的一种手法。他像秃鹫一样,两眼紧盯着的猎获物,始终是权力两字。他全力以赴地为之拼搏的,始终是以官品等级为标志的大小不等的封建专制权力。他的权欲随着他的地位的扶摇直上而不断膨胀。等到可以直接窥伺皇帝的宝座之后,王莽能够装得更加“谦恭”,更多“礼让”,但他同样也会不择手段地为排除争夺王冠的异己力量,残忍无比地扫清登上人君宝座的障碍。

王莽自小跟着寡母在宫中长大,后妃争宠,外戚倾轧,上层统治集团中各派政治势力间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内幕,随着他阅历的增多,当然是深知其中三昧的。汉宣帝死后,外戚势力除王氏这一门外,许氏、丁氏、傅氏、卫氏这几家也有相当雄厚的政治力量,一直是王氏集团争夺权力的劲敌。何况王莽需要对付的,不只是异姓外戚势力,还有王氏宗族中那些高官显爵,有可能成为他攫取最高权力的对手以及他们与异姓外戚互相勾结来对付他的那种威胁呢!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王莽的伪善,装得像谦谦君子一样的小心谨慎,卑恭和礼让,都是为了积聚力量,以便在权力角逐、你死我活的格斗到来时,能发出置敌于死地的猛烈的一击。

在同丁、傅外戚集团斗争中,王莽失败了,丢掉了好不容易争到手的大司马大将军的官位。紧接着哀帝又下令将前大司马王根贬离京师回到封地,王谭的儿子平阿侯王仁也被赶回封地;将王商的儿子成都侯王况免为庶人;还罢免了一批王根和王商引荐的官吏。王氏外戚势力被大大削弱,这无疑对王莽是一个极大的打击。王莽蛰居南阳长达三年之久,但他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王莽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形势的突然逆转,有正确的估计,充满着重新崛起的自信。

王莽回到封国不久,他的第二个儿子王获杀了一个奴婢,这在奴婢问题十分严重的西汉末年,并不算得一回事。王莽却十分严厉地加以斥责,并下令让王获自杀偿命!他用儿子的命换取了爱惜奴仆的美名。王莽还用小恩小惠赢得了更多人的拥戴。在封国的三年中,包括他的党羽在内的官员,为他喊冤上书的达上百人。王莽处心积虑地积聚着力量,准备反扑。

客观上,哀帝的昏庸无道,丁、傅外戚集团结党营私、作威作福所造成的政治上的腐败,又为王莽卷土重来创造了条件。

王莽的党徒不断地为王莽大唱赞歌,向哀帝上书,迫使哀帝于元寿元年(前2年)下诏让王莽重返京师。第二年哀帝寿终正寝。他没有儿子,丁、傅两太后也已先后死去,元后随即以太皇太后身份出来收拾局面。她到未央宫收取皇帝印玺后,立刻下诏把王莽召来,将全国的军政大权全部交给了他。王莽一旦大权重新在握,便毫无顾忌地在宫内外实行无情的报复,对不利于他专权的官僚外戚势力进行空前的大清洗。

王莽想要摘取皇冠,最后还有他姑母元后这一关。元后,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她是西汉末年外戚政治的产物,又是它的体现者。她是王氏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她全力扶植王氏宗族势力,她的政治命运与王氏外戚集团的兴衰扭结在一起。二三十年来,元后在外戚本家中选中了王莽。王莽也始终借重元后这个后台。他们在共同政治利益的基础之上,互相依存,互相利用。从这点出发,元后可以让王莽发迹,让他打着自己这张王牌,击败一个个权力争夺中的对手,直到把汉中央的全部大权交给他,但是她绝不允许王莽废汉自立;王莽则在夺取汉家天下的过程中,步步设防,处处谨慎,算尽机关,恪守着一个原则,即不到最后,绝不向他姑母摊牌。

元始四年(4年),王莽的女儿正式立为皇后。王莽取得了“宰衡太傅大司马印”,凭借手中的大权,将朝廷各机要部门清一色地安插上自己的党羽亲信。

终于,王莽要摘取刘汉皇帝头上的皇冠了。元始五年(5年),王莽上下其手,又是吏民几十万人上书,又是王公贵族的纷纷劝进,又是党徒爪牙上千人的联名请求,元后只好给他加赏了“九命之锡”(即九赐,赐予九种礼物:车马、衣服、乐悬、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古时天子赐予大臣最高的礼器。后世权臣自己议九赐,意味着要篡位)。这次封赏,是王莽代汉自立的先声。这年十二月,王莽趁平帝生病,进椒酒下了毒,害死年仅十四岁的小皇帝。为了不引起激变,他没有直接登上龙座,而是搞了一个缓冲,推出汉宣帝的玄孙中年仅两岁的广戚侯子婴继承帝位,自己当起“摄皇帝”来。不久,又逼使元后下诏,让自己朝见她时自称“假皇帝”。为了登基当皇帝,王莽又搞起了符命的把戏。他指使那些追名逐利之徒分别将齐郡新井、巴郡石牛、扶风雍石这些符命献进了未央宫,放出“摄皇帝当即真”(即王莽应当真皇帝)的风。梓潼人哀章,平时行为不端,好说大话,还在王莽居摄时,他就偷偷地做了个铜盒,分两格。一格上写“天帝行玺金匮图”,一格上写“赤帝行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

金策书中说:某,即汉高祖刘邦,他要把皇帝的位子传给真天子王莽,皇太后(元后)应按天命将帝位授于王莽。图和书中都写着王莽的八个大臣的名字,又随意编写了王兴、王盛两个名字和哀章自己的名字,共十一人,每个人名下都署有封爵和官职,标明都是王莽的辅佐大臣。当哀章得悉新井、石牛、雍石等符命马上奏效的当天,他就下决心把妄想变成冒险的行动。黄昏时,他身穿黄衣,一口气跑到汉高祖刘邦的祀庙,把铜盒交给守庙的仆射官,转身就走。仆射感到事情不寻常,立即报告给王莽。谁知这么一个无赖之徒异想天开的政治赌博,竟押到了王莽的心坎儿上。第二天一早,王莽就来到高帝庙拜受了铜盒。随后戴上皇冠去见元后,向她表明不敢违背高帝刘邦的天命,决定接受高帝的传国金策,即真天子位。不等元后允诺,王莽就来到未央宫前殿,发布他即真天子位,改国号为“新”的诏书。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元旦,王莽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典礼。立自己的妻子为皇后,立儿子王临为皇太子,又处置了西汉王朝帝统的最后一个代表孺子婴。

在宣读了封孺子婴为定安公、给他一万户、百里地的封国的策文之后,五十五岁的新皇帝王莽,拉着五岁的小废帝,流涕唏嘘地说:“以前周公居摄,最终还有将成王重新扶上王位的一天。今天唯独我迫于上天的威命,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再把帝位归还给你了!”王莽的表演真是恰到好处,这富有喜剧性的一幕,使群臣百官十分感动。接着,又按金匮图,封了十一个公,即四辅、三公、四将。其中八人是追随王莽多年的忠实党徒,另外三人,一个是制造金匮图和金策书的哀章,一个叫王兴,是被解职的城门小吏,一个叫王盛,是卖烧饼的,因姓名和容貌与哀章所献符命的卜相一致,被直接由平民百姓封为公爵,以显示符命的神圣和灵验,这是两人做梦也想不到的。王莽在十一个公的封号上,也煞费了心机,分别用安、就、嘉、美、承、章、隆、广、奉、成、崇十一字冠在“新”字上面,以为这样一来,他的王氏新朝就会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地存在下去。一个新的王朝——新朝的统治集团建立了,王莽代汉自立,终于实现了他几十年来孜孜追求的黄袍加身、南面称孤的夙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