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后面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后一句为: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原句应为: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春秋左丘明《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原文选段:

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译文:

(晋灵公)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 荡》说:‘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的,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

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 ‘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 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致命的痼疾就在于,无论所谓的“天子”多么愚笨、痴呆,无论多么残暴、缺德,无论多么变态,病入膏肓,都是“神圣”的,不可冒犯的,不可弹劾讨伐的,否则,便会犯下各种“罪行”:欺君,亵渎,犯上作乱,直至弑君。而且,这些罪行都是弥天大罪,不可赦免,甚至可以诛灭九族

虽然有此痼疾,但让人感叹不已的是,无论在哪个时代,只要有昏情残暴的暴政。苛政存在,就有敢于诤言直谏的义士出现,并有敢于弑君的勇士出现,前者如赵盾,后者如赵穿。

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将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甚至还包括以自己亲人的生命为代价,依然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视死如归。这些词语,只有用在这些义士、勇士身上才是沉甸甸的、掷地有声的、名实相符的。

其实,敢于直谏、敢于弑暴君,已远不止是一种一时冲动的个人行为,更不是宗教信徒的迷狂。它是一种非常清醒的、理智的选择,是不得不如此的抉择。

有时,明知暴君不可理喻,有时明知自己的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如荆柯刺秦临行前 所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它们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正义,即决不向残暴专制、黑暗腐朽屈膝让步的决心。

正如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西西弗斯明知自己推上山的巨石要滚下来一样,依然坚持不懈地推下去。人类的精神和行动的意义,就在过程之中显示了出来,结果则是次要的了,甚至并不重要了。

面对残暴和死亡而敢于挺身而出,这种行为表示了一种严正的抗议,表示了一种不屈的精神。翻看历史,这种抗议和精神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就好比光明和黑暗从来都是相随相伴,哪一方都没有消失过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灵公不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4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知错不改,害人亦可能大焉!是说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大意是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对他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历史上确有能改过而终成大业的君主。楚庄王初登基时,日夜在宫中饮酒取乐,不理朝政。后来臣下用“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鸟故事启发他,并以死劝谏,终于使他决心改正错误,认真处理朝政,立志图强。楚国终于强大起来,楚庄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3

知错不改,害人亦可能大焉!

    《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对他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2.“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是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指一个人犯了错        误后,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是最好的事情。

3.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     而能改,善莫大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31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其核心是自己问心无愧,而不是在意别人的眼光和想法;得失之间不在于得失,而在于爱你的人能否感受到你的爱不要在乎那些不爱你的人。
第4个回答  2021-03-24
后一句为: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原句应为: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春秋左丘明《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原文选段:
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