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看重人情世故

如题所述

简单,因为《中国式关系》社会。
每个人都有一个圈子,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的圈子里。想要得到实际利益,就需要圈子当中的人。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6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人们往往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太多的投入。至此,所谓“中国式”解决问题的名言,由此对应而出。

你一定听过周围亲朋好友,对你说过下面这些话:“来都来了”、“大过年的”、“还是孩子”、“给个面子”、“都不容易”……

或许,“来都来了”可以使不好决定的事情变得简单;“都这么久了”让你可以自我欺骗的安慰自己再等一会;“给个面子”可以让双方的脸皮扯得不那么难看……

但,顺应朋友意思的你,答应下来后回头想想,这真的是自己的本意吗?

我们在无意识间迎合了朋友、大众,却也偏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方向。然,人情世故是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他构成了这个社会隐形的规则,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无处不在地充斥着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常被家长教育的话中,有一句是:“要懂点事儿”。这个“事”包含的广度相当长远,它简直跨层指代了各种类型,下至关门家长里短,上至社会波诡云谲。

总言之,要做事圆融,不要做让人垢病的事情,但每天活着这么累,真的开心吗?什么时候才能揭下虚与委蛇的面具,直面真我呢?

其实,每个人都该有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你有你入的世,他有他求的法,人生路漫漫,不能到了花甲之年,回首才发现,半生的努力,不过只战战兢兢地迎合周遭人,让他人对自己满意,而忽视了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

从现在开始,就努力改变自己吧!虽然一开始会无从下手,但如果不勇敢破冰,迈出第一步,那即使想的再多,也只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罢了。
第2个回答  2019-02-05
人情世故,自在安稳。人情世故是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我想这个是作为我们人应该学习和了解的,中国看重人情世故是提高国民素质。
1、因为社会缺少诚 信,在熟人圈中相对有保障,于是不得不看重熟人间的联系。
2、因为没有规则,或者说没有保障遵守规则就不被抢了。于是大家都在抢,又都怕被抢。于是拉帮结派寻求安全感。
3、刚从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产品没有质量,经营没有信誉,只能靠低三下四求人才卖得出去。
综上所述,中国人因为缺诚 信、规则、品质这些东西,才显得人情世故占了更多的比重。
第3个回答  2019-01-07
因为中国人的社交方式就是一个酒桌。透过一起吃饭增加友谊,你认识的朋友越多你的路就越广。和外国不同,外国人思想比较直来直去。中国人思想很复杂,也就多了很多场合。所以人情世故在中国是必不可少的。
第4个回答  2019-01-10
看重人情世故,自在安稳。人情世故是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我想这个是作为我们人应该学习和了解的,中国看重人情世故是提高国民素质。如果不通达人情世故,那么,最终也将难成其事、难得其功、难酬其志、难彰其德、难遂其愿。所以有人说:“不通人情者,不可交也”;“初出茅庐,不谙世故,必晦于心而昧于事”。这些警人之语都从不同视角诠释了“人情”和“世故”的重要性。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职业,都必须对人情世故通达而洞明,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左右逢源,才能在办事求人方面事事顺心,才能成功经营事业、家庭、朋友这人生三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