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培养与组建内部培训师队伍?

如题所述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前言: 把“培训”这个词拆开来看,它是培养+训练的集合,因此不难看出,培训的真正意义是人才的培养方法。
而企业中出现的怪圈即将培训狭獈地定义为老师讲,学生听,其实应该叫做授课。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培训应该包含授课、轮岗、师带徒、职责扩大、从实践中学、行动学习、自学等等。
而在企业发展中,培训成了鸡肋,没有培训似乎显得企业不规范,有了培训效果却难以评估。
因此,每年申请培训费用便成了一件难事,而对于培训的考核更是难上加难。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传统的培训更适用于提升员工的知识及能力,但对于经验及价值观等没有太大的帮助。
而知识的积累不是企业最需要的,恰恰是经验、能力、价值观是企业最需要的。
这些方面的提升,如果通过项目参与、职责扩大、在职指导、师带徒等方式,其效果将更为显著。
因此,企业中的内部讲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量培训实践证明,承担培训授课教学的主要力量还是要内部培训讲师承担,外部讲师的质量构成、成本以及组织效率都要求我们不能依赖外部教学资源。
内部讲师队伍建设应该还是培训工作的根本。
一、当前内部讲师定位缺陷 提到培训,许多人都会将之等同于“授课...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前言: 把“培训”这个词拆开来看,它是培养+训练的集合,因此不难看出,培训的真正意义是人才的培养方法。
而企业中出现的怪圈即将培训狭獈地定义为老师讲,学生听,其实应该叫做授课。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培训应该包含授课、轮岗、师带徒、职责扩大、从实践中学、行动学习、自学等等。
而在企业发展中,培训成了鸡肋,没有培训似乎显得企业不规范,有了培训效果却难以评估。
因此,每年申请培训费用便成了一件难事,而对于培训的考核更是难上加难。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传统的培训更适用于提升员工的知识及能力,但对于经验及价值观等没有太大的帮助。
而知识的积累不是企业最需要的,恰恰是经验、能力、价值观是企业最需要的。
这些方面的提升,如果通过项目参与、职责扩大、在职指导、师带徒等方式,其效果将更为显著。
因此,企业中的内部讲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量培训实践证明,承担培训授课教学的主要力量还是要内部培训讲师承担,外部讲师的质量构成、成本以及组织效率都要求我们不能依赖外部教学资源。
内部讲师队伍建设应该还是培训工作的根本。
一、当前内部讲师定位缺陷 提到培训,许多人都会将之等同于“授课”,因此,提起“培训讲师”,也便认为就是教学授课等工作。
笔者研究了大部分企业的内部讲师管理制度,和招聘广告中的提到的讲师岗位责任,大多是这样描述的.可以看出,这样的角色定位,主要集中在教学授课层面,其它培训活动以“各项培训任务”一概而过。
这样的角色定位显然不全面、不明确、无层次,无指导性。
为什么呢?根本原因是培训管理者,尤其是讲师管理制度的编撰者缺乏结构化的培训管理模型认识,更没有认识到内部讲师的潜在能力。
二、结构化培训模型的四个层次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培训管理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策略层面、运作层面、项目层面、教学层面。
相邻层面中的培训活动是具有逻辑关系的。
策略层包括培训规划、培训组织、培训整体运作及策略实现控制;运作层面包括年度计划、资源组织与管理、项目操作、运作质量控制;项目层面包括项目计划、项目准备组织、项目实施及项目评估;教学层面包括课程开发、教学组织、教学授课及教学评估等活动。
企业培训与高校教育截然不同,培训活动远比学校教育复杂的多,企业培训要求内部讲师全方位参与,而不仅仅是写个教材,教完课就草草收场。
为了切实保证整体培训工作的运作,培训讲师必须向前端延伸,即向策略层面、运作层面、项目层面渗透,超越教学授课层面。
三、内部培训讲师角色前向延伸及定位 相对于四个层面的培训活动,内部讲师定义为四个角色,希望讲师能够充分认知并在实践中做到完好地角色转换,实现讲师的神圣使命。
首先是培训思想宣传引导者,即激发意愿、定位需求、有效教导。
具体讲,根据成人学习心理,结合成人学习特点进行诱导、培训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培训概念宣传与阐释、学习方法的教导来帮助学员准确进行自我分析与工作分析,准确定位需求;大力纠正学员、管理者对于培训概念的认识偏差,有效保证教学的质量。
谭小芳老师认为,内部讲师的培养也是一个重点,不能只让马儿跑,而不给马儿吃草。
所以在培养的时候,首先要建立讲师的职级体系,并明确不同职级的晋升条件以及培养方式;其次,建立内部讲师俱乐部,定期举办沙龙,请各位内部讲师分享经验,以促进共同成长。
企业中最好建立一个小的图书馆,给予内部讲师更多的资源来学习与沉淀;再次,提供充电机会,比如参加外部的公开课,回来后予以转训,既节约成本,又能体现出对本企业的针对性,同时也培养了内部讲师。
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问,这些内部讲师还需要工作吗?如果需要,如何来评价其业绩呢?这是一个好问题。
在企业中,内部讲师通常有两种状态,全职和兼职。
大部分企业以兼职为主,益处在于使得讲师不脱离工作,其辅导将更有效。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大学,建议还是以兼职为宜。
对于兼职讲师的考核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本职工作岗位工作结果的考核,一方面是作为兼职讲师的人才培养结果的考核,两方面缺一不可,且都很重要。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作为兼职讲师的员工,其业绩往往好于不做兼职讲师的人。
半定制开发是进行内训的课件开发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根据已有的培训课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培训课程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课程结构和案例,使得单次培训的内容和背景资料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强培训的效果。
半定制开发的课程内容调整幅度一般在60%——90%之间,太多讲师的授课可能会有影响,太少针对性就会比较差。
如果课程设计时针对的企业类型和自己公司的企业类型比较相近的,调整幅度就比较小,反之调整的幅度就比较大。
如果是外部讲师进行半定制开发,一定要进行好课前调查,并搜集企业的相关案例,如果是内部讲师则需要在外部讲师授课的时候进行几次现场学习,然后在进行开发效果会更好一些。
直接引进的课程一般来说并不是很多,一般直接引进的课程大多是专门做课程开发的公司开发的课程。
这样的课程整体的科学性比较高,不需做调整,讲师一般充当的是讲解和阐述的角色,课程的精华在课件本身,而且要求引进的课程和本企业具有极强的行业、企业规模、面对挑战等的一致性。
如果是外部讲授这样的课,课程教授的场次经验很重要,如果是内部讲师讲这样的课,则一定要去参加培训并拿到讲师手册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培训资料。
再者是培训管理者,即设定目标、协调沟通、掌握成果。
具体讲,帮助管理者与学员定位需求,设立项目培训课程体系;宣传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如知识开发、知识共享、团队学习的基本策略等,以保证学习热情;通过有效的培训体系建设如基本流程、制度、办法以及指引、规定等,来保证培训效果。
其次才是课程开发者,主要任务当然是课程设计、教材编写。
一个称职的讲师应该时刻注意课程需求动态跟进、大纲定位修正、内容补充等工作,体现在教材上就是教材版本的持续升级。
员工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同时,也备受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
然而,即使邀请最优秀的外部培训师对员工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培训,其培训效果仍然总是差强人意,始终无法摆脱员工培训“先天不足”的困境。
由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内部培训师的价值,开始组建自己的内部培训师队伍,并以之为企业培训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培训讲师的专业性问题。
如果企业内部的讲师真的很厉害,那他为什么不出来做?出来做专业讲师,收入比内部讲师高,社会地位高,时间由自己安排,不用看上司脸色,不好的课可以不接,多自由多快活?这么厉害的人,企业怎么能留得住?如果企业内部讲师的水平不高,那他在企业里面也做不好,怎么能是个好的讲师? 只能勉强对付内部的初级员工而已。
优秀和一般中间的状态将很难把握。
另外,学员认为外部的讲师,专业性好,而内部的讲师,专业性要差一点,所谓的“家花不如野花香”,这也是客观事实。
内部讲师长处,在对企业的了解上,外部讲师的长处,在课程体系和授课的技巧上。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内部讲师本身将是非常不稳定的职业,企业培养他们的成本会很高,一不小心就飞走了。
本人以前就是企业内部讲师,后来出来做专业讲师的。
员工为什么会留在企业?并非仅是因为薪酬,更多是文化的认同、有成长的空间、有能力发挥的空间、有好的领导等等。
因此,当企业中推行内部讲师体系时,知识传承、能力发挥都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更易于员工的保留。
当然,倡导内部培训并不是否认外部培训,后者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开阔思路、自我反省等等。
所以,在选择何种培训形式时,更多的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而不要为培训而培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