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题所述

1、夸张表现手法:

刘兰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美好形象。她既是淑女、贤妻,又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勇敢,坚强,富有反抗精神。兰芝用“大人故嫌迟”道破婆婆的故意挑剔、刁难,用“请归”的行动表示反抗。

和仲卿叙别,她表达了对丈夫的—往情深,又清醒地认识到“复来还”是幻想。“严妆”,是夸张的铺叙,展示她态度从容,“精妙世无双”。

2、比兴表现手法:

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

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3、烘托、渲染表现手法:

《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言,应有烘托、渲染气氛的功用及象征意蕴。既象征了刘兰芝甚至包括焦仲卿的生命结局,也烘托、渲染了刘兰芝生命不断远去的悲凉气氛。

有一种忧伤、不忍、怜悯、不安、留恋的音乐节奏在“飞去”的动作和场景里,这种节奏让人神伤却不让人绝望,让人感觉凄凉的同时似乎又让我们的灵魂得以安宁。

扩展资料:

《孔雀东南飞》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宗法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

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家长专制和宗法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本诗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孔雀失偶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返故,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领全文,引出下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雀东南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孔雀东南飞中用了夸张、衬托、互文、反复、比喻、排比等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作者用民歌传统的夸张手法描写了兰芝被遣前的精细打扮和太守迎亲时的豪华排场,描写兰芝服饰的华美,容仪的美好,,是对“精妙世无双”的程度的夸张。“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郁郁登郡门”是对太守家迎亲的势派的夸张,突出了兰芝不慕权势,忠于爱情的品格。“隐隐何甸甸”摹声的同时,衬托着仲卿、兰芝烦乱的心情和缠绵的情思,渲染了氛围,太守家迎聚的排场描写,不仅表现了兰芝的身价,还反衬了兰芝的悲惨命运, 诗中运用了互文手法,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东西”与”“左右”互文,即是“东西左右植松柏,种梧桐”,诗的开头“十三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也是互文手法,互文手法可使上下文的词语相互照应。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明快,声韵的和谐和节奏的优美。
  兰芝和仲卿临别时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薄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前两句为暗喻,后两句为借喻,“蒲苇纫如丝”是借喻兼明喻.精彩的比喻写出了兰芝和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样的比喻后来出自仲卿之口却成了“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仲卿责问兰芝的激愤之情溢于言表。两处比喻原来的共通点由于误会而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有很大的作用,还有“泪落连珠子”、“泪落便如泻”、“命如南山石”等比喻都增强了语言的情感因素和形象感。
第2个回答  2015-04-21
《孔雀东南飞》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夸张、衬托、互文、反复
作者用民歌传统的夸张手法描写了兰芝被遣前的精细打扮和太守迎亲时的豪华排场.描写兰芝服饰的华美,容仪的美好,是对“精妙世无双”的程度的夸张;“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郁郁登郡门”是对太守家迎亲的势派的夸张,突出了兰芝不慕权势,忠于爱情的品格.
“隐隐何甸甸”摹声的同时,衬托着仲卿、兰芝烦乱的心情和缠绵的情思,渲染了氛围.太守家迎聚的排场描写,不仅表现了兰芝的身价,还反衬了兰芝的悲惨命运.
诗中运用了互文手法,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东西”与”“左右”互文,即是“东西左右植松柏,种梧桐”.诗的开头“十三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也是互文手法.互文手法可使上下文的词语相互照应、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明快,声韵的和谐和节奏的优美.
诗中用了间隔反复强调了兰芝的良好友善,也反衬出焦母的凶横.开头为兰芝自诉“十三能织素,……”其后为母述,母述印证了兰芝自述的真实性.

2.比喻、排比
兰芝和仲卿临别时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薄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前两句为暗喻,后两句为借喻.“蒲苇纫如丝”是借喻兼明喻.精彩的比喻写出了兰芝和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样的比喻后来出自仲卿之口却成了“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仲卿责问兰芝的激愤之情溢于言表.两处比喻原来的共通点由于误会而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有很大的作用.还有“泪落连珠子”、“泪落便如泻”、“命如南山石”等比喻都增强了语言的情感因素和形象感.
诗中自述身世“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是纵向的排比意在强调兰芝聪慧、能干、多才多艺,是知书达礼的好媳妇.“腰如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是横向的排比,着意写兰芝姿态容貌的美好.横纵排比的运用使被塑造的人物有一种立体感.

3.联绵词、叠音词
诗中用了不少联绵词表现事物的情状.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描绘了兰芝孤苦辛勤的形貌.“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极言姿容之美,衬托兰芝和仲卿的忠贞.“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描写仲卿自缢前心乱如麻,犹疑旁徨的动作神态及心情.诗中还有不少联绵词,如“藏蕤自生光”、“婀娜随风转”、“络绎如浮云”、“踯躅青骢马”、“勿复重纷纭”、“府吏见丁宁”、“寡妇起旁徨”等,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诗中用了不少叠音词,如“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纤纤”突出行步姿态的优美,轻盈.“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连用两个叠音词将怅惘若失,别情依依的神情,跃然纸上.“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这车声衬托了仲卿夫妇烦乱的心绪,绵绵的情思.“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媒人的应诺之声在耳,媒人的喜悦之形可见.“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日色无光,情景交融.“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连用两个叠音词突出,黄昏后天色渐渐昏暗,渐渐夜深人静,绝命时多么寂寞凄凉!从以上例句中看出运用叠音词来描绘动作、形貌之外,还可用之来摹拟声音,渲染气氛

4、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刘兰芝被休归家一段中,刘母的语言中就包含着铺陈的技巧。刘母——罗列她对女儿的培养:“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遗汝嫁,谓言无誓违。”这种按时间排列的语句不仅不繁琐,反而强调出一位母亲的种种努力就是要让自己的女儿得到白头偕老的幸福,而现在的目的与结局的反差使她感到羞愤难当,作为母亲在女儿被休的事件中更是“无颜仪”。“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全诗唯一一次“比”的运用。“磐石”和“蒲苇”一坚一纫,恰到好处地表明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孔雀东南飞》即用“托物起兴”开篇:引出焦仲卿、刘兰芝这对相爱却不能相守的夫妻的悲苦命运,可谓恰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4-21
比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