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第四十八章,本章节,老子抨击,统治者提倡的“礼乐政教”,认为这种学问,是虚伪的根源;这种“为学”是要不得的。只有“为道”,才能减少虚伪,达到“无为”的境界,使天下大治。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学多了统治者提倡的礼乐和政教,虚假的东西一天天增多,人不但变得虚伪且更加耍智巧。探求自然顺大“道”,才使虚情假意一天天减少。不断减少虚假的东西,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若能到“无为”的境界,才能事事有所作为。

扩展资料:

旧本题河上公撰《老子注》卷下对“为学日益”的解释是:“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对“为道日损”的解释是:“道谓自然之道也。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据其解释,所益所损者并不是“学”与“道”本身,而是“情欲文饰”这些东西。

今人朱谦之《老子校释》则将这里的学限定为学礼,范围更小,朱氏并引《庄子・知北?》“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为证(中华书局1980年版,124页)。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说:“为学是指探求外物的知识活动。这里的‘为学’,范围较狭,仅指对于仁义圣智礼法的追求。这些学问是能增加人的知见与智巧的。”“‘为道’是通过暝想或体验以领悟事物未分化状态的‘道’。这里的‘道’是指自然之‘道’,无为之‘道’。”(中华书局1984年版,250页)

张如松《老子说解》说:“(河上公)这个注释,颇得要领,确实揭示了‘学’与‘道’的实质”,其下便说明礼与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逐步背离(齐鲁书社1989年版,311-313页)。

高明撰《帛书老子校注》非常服膺河上公的说解,说:“其说诚是。‘为学’指钻研学问,因年积月累,知识日益渊博。‘闻道(帛书乙本为道作闻道,然郭店楚简《老子》乙篇仍作为道,似仍以作为道为安――引者)’靠自我修养,要求静观玄览,虚静无为,无知无欲,故以情欲自损,复返纯朴。”(中华书局1996年版,54页)

许抗生《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将“学”理解为“具体的知识(主要指学仁学义学礼与学文化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20页),同样宽泛。

[魏]王弼撰《老子注》下篇则将“为学日益”解释为“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将“为道日损”解释为“务欲反虚无也。”显然,对学的理解更宽泛了,包括了一切知识与技能。但也更明确学与道是两种范畴的情形,为学者的途径就是要日有进益,而为道者的途径是日有减损。

也就是任继愈所说的“(老子)指出认识总规律和认识个别的东西的方法应有所不同”(见《老子哲学讨论集》,转引自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并不是说读书读多了,道术就损减了。

所以[清]张尔岐撰《老子说略》卷下说:“为学者以求知,故欲其日益;为道者在返本,故欲其日损。损之者,无欲不去,亦无理不忘。损之又损,以至于一无所为,而后与道合体焉。为道而至于无为,则可以物付物,泛应无方,而无不为矣。”

[清]徐大椿撰《道?经注》卷下也说:“博闻广见之谓学,学在于外,故为学必日有所取益。虚空玄妙之谓道,道在于内,故为道必日有所裁损。”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什么含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9

意思: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

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该句出自战国时期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揭示道理:

人生在世能够学问成就,或修道成就,就要有两种能力:“提得起”是做学问要“为学日益”;“放得下”是修道要“为道日损”,一切放下。但是普通一个人,能够具备这两种能力,两种智慧,两种勇气,所谓智勇双全,就太难了。

普通的人,叫他做学问,才用功读了一个礼拜的书,便觉得很累,就停下来去玩了,为学不能日益。去修道做工夫的话,放不下,刚打坐几天,又觉得一天到晚坐着,淡而无味,浪费时间,也要跑出去玩玩,所以“为道日损”也做不到。

因此,一般人多半都在为学未益、为道未损的情况下,提也提不起,放也放不下,就那样过了一生。这就是我们读了《老子》以后,自己应该反省的地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09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

一、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二、译文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三、出处

《道德经》

赏析

本章讲“为学”和“为道”的问题。他先讲“为学”,是求外在的经验知识,经验知识愈积累愈多。老子轻视外在的经验知识,认为这种知识掌握得越多,私欲妄见也就层出不穷。“为道”和“为学”就不同一。它是透过直观体悟以把握事物未分化的状态或内索自身虚静的心境,它不断地除去私欲妄见,使人日渐返朴归真,最终可以达到“无为”的境地。

这一章所讲的“为学”是反映“政教礼乐之学”,老子认为它足以产生机智巧变。只有“清静无为”,没有私欲妄见的人才可以治理国家。因而,老子希望人们走“为道”的路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19
【终极版】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什么意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什么含义?的答案

  耿阁(鸣天士君)著

  哲学鼎端:LV.3 1 分钟前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什么意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什么含义?

  答案:“————极简的答案就是老子先生的本意的意思是在说:“作为所要学习的知识学问的多少是有数量的之其学的多即之所得到的知识学问的数量就多;作为所要遵循的道的规律道理的多少也是有数量的之其您学到的知识学问的那个数量的依次的增多(益)也就是客观规律的道的规律道理的那个数量的相应的减少(损)”。(此处一字半字都不能多说)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什么意思?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什么含义?
  耿阁(鸣天士君)著
  引言诗:
  【《道德经》48章谶语诗】
  耿阁(鸣天士君)著
  经子史集训沽易,!
  不懂难解益损皮。!
  为学谛意知识数!!
  为道谜是道理几!!
  四句话题讲到底,!
  一个意思哲慧极。!
  倘或不具百家冠,!
  起码也得八斗衣。!
  耿阁:草於2019年1月7日6点55分。本诗原创。用时约5分钟。特注说明:“当说到【《道德经》48章谶语诗】这个题目来,乍看起来好像是在标榜玄妙炫耀深奥”。若您当过目全诗的那种“平白如水·简若鹅歌·俗淡极至·文味欠可”的内容后您就会觉得我耿阁为了能让自己的话说得更明白些故才采取的是:“是使用的一种像小孩过家家似的那样极简式的童趣童谣的语言方式的语言在说《道德经》48章的大问题”。大概的意思是说:“若不具备易学哲学文学史学诸经诸识诸知的几近乎全方位的通才式的那种相应的知识之才学才能的话那是很难能弄明白老子的《道德经》48章这把所能打开《道德经》神秘的哲理哲慧所达到了的至臻至奂的那种级次级地的神明神圣的之其哲学殿堂的之其大门的钥匙的那种认知水平或之层次的”。
  哲学鼎端
  LV.3 -4 分钟前
  《老子先生推心置腹地毫不保留的将其那把打开《道德经》神秘殿堂大门的钥匙交给了人类》》又名:《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之赏析论鉴
  耿阁(鸣天士君)著
  题记:
  本文是在:“如何真正理解《道德经》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派克说点事:百家号03-22 10:51文下的留言评论。“老子先生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之其老子先生自己的“知其所以然”的本意将定然会是打开《道德经》神秘殿堂大门的那把钥匙。”这把钥匙的罕绝神奇至臻完妙:“可谓是铺天盖地的大·可谓是破尽天荒的全·可谓是通揽学问的多·可谓是统御知识的聚·可谓是哲理智慧的极·可谓是道德道理的尽·可谓是逻辑思维的魅。”说穿了,道白了;就其“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八个字而言:“无数的人都在解有谁解明过又有谁解的能让人心悦诚服过呢?可说几乎没有或之少之又少。”既之如此那么究竟到底谁能说清道白呢?及于这个问题还真的就有这么一个人能说论出个答案来!这个人是谁呢?既非你我而是他老子先生自己本人并非他莫属也!何出此言呢?之所以如是说的原因和理由也就是说我们只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了道德经并能尽可能的参悟到了老子先生的诸多理论观点的真实的意思的前提下才能够基本上解释清楚“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这仅仅八个字的真正的含义和本意的真谛来。” 如果连“道”是什么?“德”是什么?“道”的定义是什么?“德”的定义是什么?“道德”的定义是什么?“无为”的定义是什么?《道德经》的定义是什么?以及“道”和“德”的关系是什么?《道德经》与《大易经》的关系是什么?等之成千上万的一系列的问题都不知一二或之都不甚了了的话;那么要想弄明白“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大哲理之蕴含的意思那简直就是要比登天还难了。丈二和尚是永远摸不着头脑的。”——耿阁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原文
  为学日益①,为道日损②,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③,取④天下常以无事⑤;及其有事⑥,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的赏析论鉴并精要示略
  (一):老子先生向人类昭示了全部的哲学智慧中的平衡律·不平衡律·或然平衡律的这个事物总规律所统御之下的所有的超前逻辑思维意识中的等衡律·平限律·矛盾律·排中律·排外律·排它律·肯否律·正误律·内外律·逆延律·同一律·同步律·数理律·理数律等律。”
  (二):关于《道德经》中的“道”“德”“道德”“无为”“无为无不为”的定义是什么的答案以及《道德经》的定义是什么的答案我耿阁均有发表过的文章已经作出而显示过。”“查之既得,不作赘述。”
  (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是老子先生特设而置的一把打开《道德经》神秘殿堂之道门的钥匙。”
  (四):“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是老子先生要告诉人们这样一种道理的,即:“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老子先生要讲的“人类积累学问的总量的数量增加是与宇宙法则规律的总量的数量减少是呈现为相应的平衡相应的正比相应的等衡之方式态式样式之状态的。”
  (五):“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思想理论观点体现了老子先生的本意所要说的是:“人类的学问总量的数量与道德规律道理的总量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处于平衡的关系之状态的;是“此多彼少”“此少彼多”“彼少此多”“彼多此少”之状态的。”
  (六):需要用破天荒的语言词汇进行说明的问题是:“作为人类的知识学问而言:“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极的时空阶段过程”而“作为道德的规律道理也同样是一个本然就客观存在着的○空无极到○空无极又从○空的时空无极到○空无极”的规律的过程的问题。”这个问题虽乍看起来好像很矛盾,也好像违反的逻辑思维的同一律同步律的理寓现象;然从老子先生把“道”拟人化人性化了的本意的实质上来看的话,也就合情合理了,也就不违背逻辑思维的“同一律”或之“同步律”的理寓规则的之其问题的道理了。”
  (七):“《道德经》是生於《大易经》的。《道德经》是既基於《易经》又同根同源於《易经》而又相通相彰於《易经》且又更理性於《易经》并又更理论化於《易经》的。”“有”是“无”生的。有和无之间的关系的定义是:——即:“有”和“无”之间既是“相互依存”又是“彼此相生”的。(老子语:“有生於无”“有无相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这句话就是与《易经》中的“益”“损”两卦相贯相通同理共律的。”(在这里因为理寓太多,只能蜻蜓点水;一字都不能多说。)
  (八):“为学日益”按老子先生的思想理论的本意的意思就是:“ ——作为人类的知识学问的总量的数量的问题而言的话是不断的积累增加的。”“为道日损”按老子先生的思想理论的本意的意思就是:“——作为道德的规律道理的总量的数量的问题而言的话是不断的损去减少的。”(“这里必须说明的是:“老子先生已经把“道”即“道德”的律理作为了拟人化和人性化的比喻而进行了结论和处理了的。”)
  (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真谛的彻底地辩证关系是什么?答案就是:“——人类的知识学问的总量的数量等于“道”这个“无之无极之宇宙”或之“无之宇宙之无极”的这个“道德”的规律道理的总量的数量。”彼此之间的真谛的关系是处于逆向的:“同长同消·同增同减·同多同少·也就是“同益同损”之其境态的。”“人类知识学问的无极般地总量之中的数量的增加就意味着道德规律道理的无极般地总量之中的数量的减少。”换言之:即:“人类知识学问的无极般地总量之中的数量的那个“益”的增加的多少就意味着道德的规律道理的无极般地总量之中的数量的那个“损”的减去的多少。”(在这里是一字半字都不能赘言多说的)
  【【“本段文字及其重要;可谓是天大般地重要。”之所以说她破天荒般地天大般地的重要:“就是因为这一段话论证诠释佐证彻解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真谛的问题和为什么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是打开《道德经》神秘殿堂大门的钥匙”的问题。”整个《道德经》第四十八章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真谛的问题。”而这个真谛的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段中这一句话:即:“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真谛的彻底地辩证关系是什么?答案就是:“——人类的知识学问的总量的数量等于“道”这个“无之无极之宇宙”或之“无之宇宙之无极”的这个“道德”的规律道理的总量的数量。”彼此之间的真谛的关系是处于逆向的:“同长同消·同增同减·同多同少·也就是“同益同损”之其境态的。”“人类知识学问的无极般地总量之中的数量的增加就意味着道德的规律道理的无极般总量之中的数量的减少。”反之同理:即“道德”的规律道理的无极般总量之中的数量减少就意味着人类知识学问的无极般地总量之中的数量的增加。”固辞:才有“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德”的最高境界和理寓道理。”(在这里再说明一点:即:老子先生的“无为”的思想理论观点就是老子先生整个《道德经》中始终调强和论证的“道德”的观点。”“无为无不为”的观点按其老子先生自己的本意说的就是:“道”“德”之“道德”规律的大行大为的“无所不能为和无所不可为”的作用和意义的之其道理的。”)】】
  (十):公式化图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间关系的真谛的定义是什么?的问题之答案
  A:“为学日益”的定义:(人类知识学问的“益”增多)——○·1·2·3·4·5·6·7·8·9·10·○
  说明:“两个零代表:整个无限无极宇宙的无始无终。中间的数字代表:无极宇宙总量中的数量之中事物行为(人类知识学问)的存在发展变化的时空阶段过程或时空过程阶段的层级状态。”
  B:“为道日损”的定义:((客观规律道理的所谓的“损”减少之其所指的是:“——自然客观存在的规律道理的道德规律道理的所谓的表象上的成份的所谓的“损减少”·实际上则证明着整个人类的人们所掌握所得到所获取的客观规律客观真理的之其道德规律道理的所谓的实质上的成份的所谓的“益增多”。))——O·1·2·3·4·5·6·7·8·9·10·○
  说明:“两个零代表:整个无限无极宇宙的无始无终。中间的数字代表:无极宇宙总量中数量之中的事物行为(道德规律道理)的存在发展变化的时空阶段过程或时空过程阶段的层级状态。”
  耿阁:著於2810.09.11.12.45分。本文原创。用时约5天5夜。本文成因:“是缘於天赶地催神使仙驱般地参悟着无数的论道者的心血所凝聚的知识积累才成全获得了本文的一点点的简识浅见。”
  【郑重声明】——声明人:耿阁
  郑重声明:“我耿阁所发表发布的几近成万的诗赋文篇都是在《人民网》《中国诗歌网》《东方旅游文化网》《中国散文家网》《华夏散文》《中国哲学伟大》《哲学鼎端》《百度知道》《360图书馆》《知乎》等几近乎数十家的著名网媒已经显示过的。”无论任何人任何机构不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引用;倘或引用既不得随意改动也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窃为己有;必须保持字词(或段落)样式原有的本然面貌。”声明人:耿阁 2018年8月30日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学”是指知识或技术,具有有限性、易把握性和可传授性.“道”是指自然、天之道,也指世间一切正法、大学问,具有无限性、难以把握性和不可传授性.
“益”是指增加、扩充、丰满、完善,即精益求精.“损”乃减、剪、简.
“无为”即自然、天之道.“无不为”,不是“有为”的简单的不自然的层次.“无为”而“无不为”,是以天合天、以道合道、自然而然.
“为学日益”即是说学习知识与技术要不断丰满完善、精益求精.而“为道日损”是指从主观到客观、从理想到现实、从物质到精神过程中的阻隔障碍都要一一剪除,以期求我与自然的便捷沟通,与道会合,实现艺术与人生的最佳状态.
损之又损、减之又减、简而再简、约而再约,“道”便显露出来.在这个求“道”的过程中,就已经开辟出一块广阔的空间来.这么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华去而朴存的过程,虽为而非为、不为而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