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崇文对联讲座之十九 对联中的双关

如题所述

双关是对联的修辞手法之一。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即
‘言在此而意在彼”,叫双关。
双关有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之分。
一、语音双关
利用同音字的特点,在对联中表达不便公开,直接表达的思想
和感情,多用于讽刺联和谐趣联,语音双关又称同音双关或谐音
对。如:
因荷(何)而得藕(偶);
有杏(幸)不须梅(媒)。
二、语义双关
运用汉字一字(词)多义的特点,或改变字词的语法结构,把一
些不便正面讲出来的意思,曲折巧妙地表达出来,使语义产生关涉
两个方面的效果,这便是语义双关。语义双关有两种情况。
l、运用字词多义达到双关。如:
风飘柳絮漫天飞,眼前轻薄;
雪压竹枝随地扫,腹内空虚。
联中 “轻薄”一指柳絮又轻又薄,另有行为不庄重之意。“空虚”一指竹枝内空洞,另有讽刺人腹无点墨之意。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饥。
联中的合肥是安徽地名,常熟为江苏地名。另指李鸿章(合肥
人)和翁同和(常熟人)只顾自己的肥与熟,而不管世间的瘦与饥。
2.改变字词的语法结构达成双关。
在汉语中,一个字(词)与它前后的字词分别组合,可以形成截
然不同的意思,利用这一特点达到双关。如:
半窗红花防风雨;
一阵乳香知母来。
联中防风和知母均为中草药名,把风雨、母来连起来,防和知
便成了动词,这样便构成了双关。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谐音双关和借对不同,谐音双关是字面一
种意思,谐音又关涉另一个意思,而借对只是借音来对。
语义双关又和借喻相似,它们都要表达双重的意思。但借喻是
以喻体代本体。表面说喻体,实际说本体。而双关不设喻,它表面指
桑,实际说槐,表面说东,实际说西。如:
谷少稗多,嘉稻不如野稻;
竹长笋短,先生难比后生。
上联说一个私塾的学生多不用功,学业不如旁听的放牛娃,塾
师出上联用的是比喻,把学生比作嘉稻,把放牛娃比作野稻。学生
对的下联中,“先生”和“后生”,都是一词两义,用的却是双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