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漂移?漂移过弯真的快么?山路是选择漂移快还是减速快?

1.如何漂移?2.漂移过弯真的快么?3.山路是选择漂移快还是减速快
4.漂移的车辆调校是 要低RPM好还是高RPM好?

漂移归咎到底就是一种:后轮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时前轮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只能失去小部分,最好当然是获得额外的抓地力了),这时只要前轮有一定的横向力,车就甩尾,便会产生漂移。

令后轮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1.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

2.任何情况下使后轮与地面间有正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高)

3.行驶中减小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力。

这三项里面只要满足一项就够,实际上1,2都是减小摩擦系数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是因为应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轮抓地力的方法:

1.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减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压力。这两项要同时满足才行。

实际操作里面,拉手刹就一定同时满足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 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 ;

漂移初状态的简单操作:

产生漂移的方法有:

1.直路行驶中拉起手刹之后打方向

2. 转弯中拉手刹

3. 直路行驶中猛踩刹车后打方向

4. 转弯中猛踩刹车

5.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或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例趋向于后驱车的四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猛踩油门并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转移(后轮重量转移到前轮上),是最少伤车的方法。1,2只用于前驱车和拉力比赛用的四驱车,而且可免则免,除非你不怕弄坏车。注意1和2,3和4分开,是因为车的运动路线会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说明:漂移过弯和普通过弯一样,都有速度极限,而且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最多只可能比普通过弯高一点,在硬地上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比普通过弯还低!至于最终能不能甩尾,跟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车的速度、刹车力度、油门大小、前轮角度大小、车重分配、轮距轴距、悬挂软硬等多个因素有关。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车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难些;行车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驾驶第一条就是不要开快车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驾驶的师傅就叫我打方向盘不要太快哦);轮距轴距越小、车身越高,重量转移越厉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车!);前悬挂系统的防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有人提到多种漂移方式,实际上都在上面五种之内。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刹产生漂移的,那么当车旋转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后,就应该放开手刹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务就是要调整车身姿势。因为路面凹凸、路线弯曲程度、汽车的过弯特性等因素是会经常变化的。所以车手经常要控制方向盘、油门、刹车、甚至离合器(不推荐),以让汽车按照车手所希望的路线行驶。

先说明一点原理:要让车轮滑动距离长,就应尽量减小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要让车轮少滑动,就应尽量增大摩擦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说过,一个是让车轮太快或太慢地转动,一个是减小车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让车轮太慢转动的方法即是踩脚刹或者拉手刹了(再强调一次:脚刹是作用于四个车轮,手刹是作用于后轮的。不管是否有手刹作用于其他车轮的车,我所知道的有手刹的赛车全都是我所说的情况)

踩脚刹:四个车轮都会减速,最终是前轮失去较多摩擦力还是后轮失去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论。

拉手刹:前轮不会失去摩擦力而后轮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产生转向过度了。因为无论脚刹、手刹都有减速的作用,所以车很快就会停止侧滑。

真正的漂移:

而如果想车轮长距离侧滑,唯一的方法就是让驱动轮高速空转,必须要装有LSD的、功率足够大的车才可以这样做。为什么要有LSD呢?因为车漂移时车身会倾斜,外侧车轮对地面的压力大,内侧的车轮压力小。没有LSD的车会出现内侧驱动轮空转,外侧驱动轮转得很慢的情况。这个转得慢的车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大,车的侧滑就会很快停止。

车分为前驱、后驱、四驱,没有驱动力的车轮是不可能高速空转的。那么前驱车的后轮就不能做长距离的侧滑,如果驱动轮(即是前轮)高速空转,侧滑比后轮多,漂移角度就减小,所以前驱车是不能做长距离漂移的。四驱的车很显然是可以的。后驱车呢?后驱车前轮没有驱动力,但前轮可以向车身滑动的方向摆一个角度,所以后驱车也可以作长距离漂移。

侧滑距离与侧滑开始前的速度有关,通常会越滑越慢,最后还是停下来,但如果场地允许、控制得好,理论上可以做无限长的侧滑。因为打滑的车轮仍有一定的加速所用,而侧滑的轮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当这两个作用平衡时,车的速度就不会降低了。例如 Doughnut(原地转圈)就是无限长漂移中的一种,当然也可以做出转弯半径较大的无限长漂移。

上面说的都是控制驱动轮侧滑长度的方法。知道这些原理之后,再说--

调整车身姿势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轮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别是对于后驱车

2.调节油门、刹车,令车有加速或减速的趋势,就产生重量转移,通过重量转移控制车头向外滑更多还是车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刹再次产生转向过度。

注意:2中,后驱车(或动力分配比趋向于后驱的四驱车)加油所产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为后轮转速太高而减小摩擦力,车尾向外滑得更多。

重要讲解:

最大漂移角度 :

最大漂移角度--在漂移中途,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夹角如果大于这个角度,就必须要停车(不停的话就撞出去)。注意不包括漂移产生时。

后轮驱动车来说,因为前轮没有驱动力,不能产生高速空转向外滑,只是*地面对前轮的侧向力控制车头运动。所以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最多只能和前轮最大摆角相等(不同的车前轮摆角不同,一般轿车的前轮摆角可以有30度左右),再大一点的话,除了停车再起步之外就没有任何方法恢复正确行驶。注意平常人提到的“大角度漂移”不是指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而是附图红色标志出的角度,弯越急,显得角度越大。

后驱车也有前轮抓地力不够、转向不足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同样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则也必须停车才能恢复正常行驶。

前驱车因为可以保持后轮的抓地力而加大油门让前轮向外滑,所以前驱车的最大漂移角度很大,可以接近90度。

四驱车因为前后轮都可以高速空转,加油时有前轮向外滑得更多的可能性(为什么?因为加油时重量转移到后轮,前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小)再加上前轮可以向外摆,那么四驱车的最大漂移角度就比后驱车大。( DRIIFT : 反对意见出现,后驱车在完整的车架SET UP 下漂移角度比4WD大.)

比较三种驱动形式的车,前驱车是最容易驾驶、最安全的。(DRIIFT: 反对意见出现 ,呵呵我觉得FR最好开,停车的时候真是"感觉好极了")

漂移的出弯:

出弯的时候就应该结束漂移了,结束方法与漂移过程中减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样。

对于前驱车,

1.加油使车头向外滑动(因为除了漂移产生的时候,前驱车基本上是转向不足的)

2.通过前轮向外摆修正车头角度

3.也可以前轮向外摆之后放一点油门。

对于四驱车,2通常是必要的,3也很有效,1则不一定奏效。

对于后驱车,最主要*2。视具体情况而定,车的重量分配、驱动力分配、之前漂移角度、路面状况等多种因素都有影响。

注意整个漂移过程中(包括产生、中途、结束)车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准备出弯的时候不要把车头指向路外侧,而是应该指向内一点,让车滑到路最外侧时横向速度刚好为零,这就是完美的出弯。

后记:

开不同的车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适应过程,了解车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也要有适应过程。在拉力赛中,因为每个弯的具体情况都是不知道的,即使在上一赛季已经跑过这赛段,路面也不会与以前相同。所以拉力赛中过弯都崇尚“慢进快出”的原则--进弯前速度慢一点,看清楚弯道之后就可以加大油门出弯。用这个原则过弯不但不会慢很多,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参考资料:http://iask.sina.com.cn/cidian/browse.php?name=%C6%FB%B3%B5%C6%AF%D2%C6%D4%AD%C0%E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25
"漂移"

"漂移"一词一般是指汽车打侧车身过弯的动作,但其实漂移的方法是因车而异的,以下就是一些常见的漂移方法:手掣旋转,这是池谷曾经苦练的招式,其原理就是以Hand Brake煞车,锁死后轮使之失去抓地力而作圆周运动,由于车辆是在一瞬间急 煞,因此车身摆动幅度很大,所以这种漂移是很好看的,不过只是仅此而已...因车辆在出弯时需要重新加速,往往得不偿失...不过这种初级的漂移总比拓海的漂移易控制和安全.

Power Drift

Power Drift是指转弯时踏尽油门,以强大的动力强迫驱动轮空 转,使其失去抓地力,而以离心力做出漂移的动作,在出弯时松油门就可使轮胎回复抓地力. 要做到Power Drift必须要有强大的驱动力,因此4WD是最适合做Power Drift的. (须藤京一和岩城清次所用的过弯方法便是Power Drift),FR也可以做Power Drift,但必须要有足够的马力,像86这些车就不行了.

Brake Drift

Brake Drift就是拓海常用的煞车漂移技术,原理其实和Power Drift差不多,就是以煞车使重心移前,同时锁死后轮使其失去抓地力,但Brake Drift的 掌握则比较难,因为煞车的控制要掌握得很好,否则会导致转向不足而出意外...其实若漂移掌握得好,在多弯的山路是有可能比较快,但只限于阁下有拓海般的技术及 高桥凉介般有钱,因为漂移得太多只会造成轮胎的损耗,不但减 慢车速,也要经常换胎...

UNDER

即Understeering或Understeer,简称Under,中文译作 "转向不足".意思即是指前轮先于后轮失却循迹性, 结果前轮的弧度比后轮大.感觉上车头好像被推向 外,如果转向不足时再踏油门,会令重心移向车尾,加 深转向不足的程度.要纠正转向不足,可透过调节油 门和煞车,令重心移向车头,加强前轮的循迹性.影响 转向特性的最大因素是车身重量分布,驱动方式和 悬挂系统的设计.此外,改动前后避震的硬度和车胎 气压也能将特性调节.

ABS

ABS,全写Anti-skid Braking System.没有装置ABS的旧款汽车,煞车时 车胎会立即被锁紧,汽车便会因此而减速.可是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即 使煞车,汽车也不会立刻停下来.当踏下煞车掣的一刹那,车胎会被锁 死,不能转动,但过剩的冲力会令汽车滑行,车胎失却循迹性,汽车便会 失控,容易造成意外.装置了ABS煞车系统的汽车,煞车时车胎不会一 下子被锁死,相反,煞车碟会一下接著一下的,有节奏地钳著车胎,因此, 车胎在煞车时也仍维持转动,逐渐减速,这样,虽然煞车距离 (Braking Distance)会较长,但好处是汽车容易控制,减低发生意外的机会。拓海的86是旧款车,没有装设ABS系统,在 Act.10里,拓海用脚连踏煞车掣,其目的就是要模仿出ABS煞车的效果. (这可是高难度动作啊!)

LSD

LSD,中文译作"限滑差速器".LSD会使两轮之间的转速差限定在一定的程度内, 使汽车不会像传统差速器般造成动力的中断,但缺点是车子会变得比较难开,当 作大幅度转弯时,回转半径会加大不少.
由于85车款太旧,所以并未有装置LSD,但自 86开始,LSD已经成为了基本配备.

VTEC引擎

VTEC全写为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电子监控可变气阀呼吸时间及开辟幅度),由于中文的意译 太长,所以一般人都只叫其英文缩写,VTEC.引擎的动力来自燃料混合空气的爆炸.跑车和赛车的高性能 引擎会用较长的气阀呼吸时间及开关幅度,让更多的空气高 速进入引擎,产生更大动力.但此种引擎设计在低转数时便会 缺乏扭力;相反,家用车需要的正是引擎在低转数时提供足够 扭力,使耗油量保持在低水平.VTEC引擎在低速时只全开一个吸气气阀,另一个保持关闭或 只开少许,引擎遂能以低耗油量提供足够扭力,应付日常行车 需要;当汽车需要高速行驶时,加大油门,电子监察控制系统侦 测到引擎转数上升,便会加开另一气阀,并加长开放时间,使引 擎得到额外动力.这种集两项优点于一身的设计就是VTEC引擎的成功之处,使 它广受欢迎,也使本田汽车创下销售纪录.

NA,Turbo

NA: NA,即是自然吸气,NA的引擎是利用汽缸内活塞下降的负压来吸入混合气,其原理和我们肺部呼吸的原理一样(有读过生物科吗?).由於是靠气压吸气,因此被给入汽缸的压力也大约只有一个大气压力(atm)(这次是物理科的,是压力的单位,读理科的网友应该懂得,不懂的便算了吧...),而且引擎的出力受气压影响,气压高,引擎出力就高;气压低,出力就低.虽然如此,但Turbo车在引擎转速不足,未有足够的压力推动涡轮时,其表现可能比NA车更差,因此买车用来代步的人,很多也会选择NA车.

Turbo: Turbo,即涡轮增压,是以汽车排出废气的压力推动涡轮,涡轮的转动再带动同轴的空气压缩叶片,藉此将压缩的混合气吸入汽缸.由於涡轮增压不受大气压力影响,所以即使在低气压的情况下,Turbo引擎也能维持高出力,其实"涡轮增压"的技术本身就是为解决飞机在高空(低气压)的地方飞行时,引擎出力降低的情况而开发的.由於涡轮增压是利用高温,高压的废气来推动涡轮叶片,所产生出来的压力比 NA(自然吸气)车还要大,当Turbo全力运作时,引擎的出力可提升30至40%.

Misfiring System

Misfiring System,中文译作"偏时点火系统".比赛车辆所用的涡轮,由于要增强马力的关系,因此比街车所用的大得多.由于涡轮重量增加的关系,造成引擎加速反应变得迟钝,因为较重的涡轮叶需要更多的时间与能量来推动叶片的加速以及增压,这就是所谓的"涡轮迟滞".
开发Misfiring System就是要减少涡轮迟滞的现象,这系统会在电脑上造手脚,在松油门时,如转弯或减速的时候,电脑会命令汽车的供油系统将大量的汽油 射入引擎,但不会点火,直接让这些雾状汽油在未经燃烧的情况下经过引擎直接进入温度极高的排气系统.当雾状的汽油进入之后会因碰到高温而自动引爆,产生出来的压力会冲向唯一的出口,推动涡轮增压器的叶片持续加速,让车子即使在减速 的情况下也能维持涡轮叶片的转速(大约14000-20000rpm),使涡轮迟滞的现象消失, 让车子同时拥有涡轮增压的马力及自然吸气的反应,另外高挥发性的汽油进入引擎 及排气系统的时后能有效降低引擎和涡轮增压器的温度.

DOHC,SOHC

DOHC全写为Double overhead camshaft(双凸轮轴),SOHC全写为 Single overhead camshaft(单凸轮轴).单凸轮轴引擎是指进,排气控 制都用同一支凸轮轴,而双凸轮轴则是两者分开.凸轮轴的主要功用是推动进, 排气门,控制气门开启时间,角度等,这些都与汽车的动力有密切影响的.顺带一 提,85是SOHC ,而86则是DOHC.

山路的话如果熟练还是漂移快,当赛道别太长,不然轮胎受不了``很容易车毁人亡
第2个回答  2007-02-27
你想跑山路??还想玩漂移?!建议不要跑山路 更不要在山路上玩漂移 很容易车毁人亡的~~~~~~~~~~~
第3个回答  2007-03-04
漂移快
第4个回答  2007-02-28
弹离合(初学级):能够比较理想的直接破坏掉轮胎的抓地力。通过对离合踏板的踩击导致扭力在传动系统的不均匀传递来使后轮失去牵引力。所谓的踩击的意思就是说:迅速而有力的将离合踏板踹到底,然后再迅速的抬起。一般运用在比较窄,没有足够的空间利用重心转移造成甩尾的入弯处。在低速时进行强力的弹离合,是最直接有效能够在瞬间使节流阀完全开启的办法。而在有一定的速度的基础下或这是正在侧滑的过程中,则要轻而柔和的弹离合。只可能运用在后驱车。
手刹(初学级):最早是在拉力赛中被运用。在拉起手刹锁住后轮的同时,导致了整个后车身的侧滑开始。因为需要使车尾发生侧滑而刚好甩到一个正确的入弯角度,所以一个很流畅,力度和时间刚好的手刹使用过程是很难掌握的。拉手刹时不要太紧张,不用太狠,也不用太高,足够就好,任何时候都不要松开手刹扣,因为拉手刹的过程并不长,要保证在适当的时候,手刹能够顺畅而快速的放掉。这个基础的技术能够运用在任何速度,任何弯角,任何车,即便是专业的漂移车手也经常会运用手刹在侧滑的过程中来纠正车身侧滑的角度。

锁档(中级):这是一个在减速过程中的弹离合。以适当的引擎转速接近弯道,迅速的踩击离合器,并且降档,利用引擎的出力来使后轮急剧的减速以致发生侧滑。当然,这对你车子的传动系统来说会比较辛苦。而车子具体的动作,反映和程度,完全取决于车子的种类以及引擎的不同。因为需要有较好的技术控制引擎转速的掉落以及动力回升来达到使车身滑行,所以相对于手刹来说更难于使用。同弹离合一样,只能运用在后驱车!

重刹车(中级):一般运用于较窄的弯位和中速弯。在重踩煞车的情况下冲入弯道,使车子大绝大部分重力抛到前面,而使后轮不受重力而失去抓地力。这项技术经常被运用在赛车场上以来提高入弯的回头性,尤其是四驱(Evo和STI)。在柏油路面练习时如果发现你的车子在合适的入弯速度下严重的出现转向过度的话,那你可能在避震的设定或轮胎的选择上没有搞好,或者你应该换一台更适合的车子。

Lift off 转向过度(上级):被广泛地运用在高速弯的滑行。利用重力转移使车子从拥有抓地里的状态转变到漂移状态。和重刹车是同样的物理原理—重量转移,但不同的是这项技术被运用在非常高速的情况下,这就需要车手对车子在高速的平衡有着很好地掌握。顶级的D1车手会在漂移的过程中运用具有进攻性的lift off 转向过度来削减动力输出。

钟摆效应(上级):对头文字D熟悉的朋友应该对“钟摆”这个词有所了解了,这也是一项由拉力技术而衍生出来的。顾名思义,钟摆的意思就是说在入弯之前先将车子向弯的外侧摆动,然后再大幅度转向内侧,在重力转移的作用下破坏轮胎地抓地力而使车身发生侧抛,一般使用在入口的弧度比较小的弯位。配合lift off 转向过度,可以增强彼此的效果。在拉力过程中,钟摆是为了在没有摩擦力的路面上尽可能的增强抓地力,而漂移比赛中使用钟摆则完全因为相反的原因--让车身发生侧抛。钟摆的价值和实用性在于既可以在入弯的时候有效的减速,同时还能保证整个过程的高速状态!

摆动漂移(上级):钟摆的最终形态。速度并不快,在道路的两边进行来回的侧摆,是一种直线上的飘移,也叫做“鱼摆尾”(神龙摆尾?),但是这种摆动最难的部分不只是能将车身在高速状态下的重力装移掌握得炉火纯青,还要能够让车身的摆动角度刚好在入弯的时候处于正确的入弯角度和速度。而这一动作的熟练运用也标志着车手技术的全面以及高水准。

打滑(专业):顶级车手的伎俩,这个技术是指将车子的后轮使入赛道外的土地或者是草地上面,使之在瞬间丧失原有的抓地力,以获得更大的角度。这种特殊而有效的方法一般被运用在那些无法依*本身引擎马力和速度来破坏抓地力的车子和情况下,或者在入弯时做出更具有攻击性的角度。更多地被运用在后驱车上面。

跳动侧滑(专业):和前一个技术一样,这个都是充分利用路面的状况而使车子侧滑。这次是让后轮压到路旁的波浪带(赛道弯位周围红白色相间的石带),通过后轮压到波浪带而产生的跳动来使车子脱离原有的抓地力,也或者利用前轮压到波浪带产生的转向过度而产生漂移。因为在运用这项技术的时候会产生相当强烈的震动和摇摆,所以不论对于车手还使车子都十分辛苦的。

长距离漂移(专业):用于顶级的竞赛中,其实质就是在离入弯还有一段距离的直线上使用手刹,提前使车子贴着边线冲入弯道。直到最近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技术,目的是让车子在攻入弯线就已经发生漂移。与摆动漂移配合来使用,能够帮助车手一气呵成式的攻下整条线路。

最后再向大家讲一下漂移的线路,时机,位置的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在学习漂移攻弯的过程中,有两点是十分值得注意的:第一点,越早的开始发生侧滑,就越容易产生更好,更大的入弯时的车身角度;第二点,越是上级的车手,越是会在利用入弯的前半部分用来削减速度,在车身运动到切点的时候运用马力在后半段漂移出弯,尤其是在大于90度的弯角。所以大部分技术都是让车子在减速的状态下发生漂移。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判断力来决定使用如何的技术攻弯,不过越好的车手,就越是能将多种技术混合在一起使用。也许你能使用各种技术来漂移过弯,但通过弯道的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安全措施——最安全的措施就是不在现实中尝试啦! 如果要尝试——1.只在宽敞的场地上练习;2.硬地上尽量不用未改装的轿车,绝对不用面包车、吉普车等车身高的车尝试,越野吉普只可以在平坦的砂石泥土路面上尝试;3.绝对不在凹凸不平的路面尝试;4.从低速做起;5.驾驶前务必先扣好安全带,驾驶座头枕高度与头顶相平。一点说明:轮胎与路面之间摩擦系数越大,越难漂移,而且翻车机会越大!
漂 移 详 解
漂移的定义就是车头的指向与车身实际运动方向之间有一个教大的夹角(肉眼就能辨认出来的),为分析方便,把漂移分开三个阶段:产生、中途、结束。

第一节 漂移的产生
漂移的产生的原理归咎到底就是一种:后轮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时前轮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只能失去小部分,最好当然是获得额外的抓地力了),这时只要前轮有一定的横向力,车就甩尾,即产生漂移。
令后轮失去抓地力的方法:A1、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A2、任何情况下使后轮与地面间有正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高);A3、行驶中减小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力。这三项里面只要满足一项就够。实际上A1、A2都是减小摩擦系数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是因为应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轮抓地力的方法:B1、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B2、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减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压力。这两项要同时满足才行。

实际操作里面,拉手刹就一定同时满足A1、B;猛踩刹车,就满足A1、A3、B2,不一定满足B1;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猛踩油门就可能满足A2、B。
说到最白了,产生漂移的方法有:C1、直路行驶中拉起手刹之后打方向;C2、转弯中拉手刹;C3、直路行驶中猛踩刹车后打方向;C4、转弯中猛踩刹车;C5、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或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例趋向于后驱车的四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猛踩油门并且打方向。
其中C3、C4是利用重量转移(后轮重量转移到前轮上),是最少伤车的方法。C1、C2只用于前驱车和拉力比赛用的四驱车,而且可免则免,除非你不怕弄坏车。
注意C1和C2,C3和C4分开,是因为车的运动路线会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说明:漂移过弯和普通过弯一样,都有速度极限,而且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最多只可能比普通过弯高一点,在硬地上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比普通过弯还低!千万不要相信《头文字D》里面的漂移过弯可以更快的神话!右图是一个以太高速度漂移的例子。
至于最终能不能甩尾,跟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车的速度、刹车力度、油门大小、前轮角度大小、车重分配、轮距轴距、悬挂软硬等多个因素有关。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车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难些;行车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驾驶第一条就是不要开快车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驾驶的师傅就叫我打方向盘不要太快哦);轮距轴距越小、车身越高,重量转移越厉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车!)

有人提到多种漂移方式,实际上都在上面五种之内。包括《头文字D》里面描述的先向右拐,再猛向左转的漂移方式。这是一种增加重量转移的方法,例如在他的情况里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右前轮正压力。为什么这样能进一步增加右前轮压力?去复习一下重量转移啦。而又为什么要增加右前轮压力呢?因为利用C3或C4方式产生漂移时外侧前轮的压力是四个车轮中最大的,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进一步增大它的压力,就可以使车身旋转得更快。

最高级的漂移产生方法 Scandinavian Flick
是一种WRC拉力赛里面用到的特殊动作,也有人称其为Pendulum Turn。如果我没记错,那是由拉力车手 Carlo Sainz 创始的。
假设将要进入一个比较急的右弯。D1、如果从之前的弯出来后你的位置就在左侧,那么就直行,如果位置不是在左侧,那么不要马上*向左,而是方向偏左一点行驶。D2、保证车行驶方向稳定、正确,把刹车踩到底,四个车轮很快就被抱死,车就会按原来的方向一直滑下去。D3、在将要进弯的地方,方向盘向右打一定角度。抱死的前轮的导向作用是很小的,车头不会很快向右偏。D4、到了该进弯的地方,迅速放开刹车。这样车头就会猛向右拉,车身旋转速度极快。

前面说的D1、D2是化简了的准备动作,做起来容易得多。完整的准备动作看起来不可思议——要让车身向前滑行的时候车头是指向左的!要产生这样的滑行,方法是先向右打一点方向,再向左打一点方向。因为车的运动从向右变为向左,中间必然有一个向前的时刻,就是在这个时刻马上把刹车踩到底,车身就向前滑了。又因为这个时刻到来时车头的指向一定是向左了,所以就产生了车身向前滑行、车头指向左的动作。
这个起始过程只在不足一秒的时间内完成,因为路面是很窄的,不容许大的左右偏移,所以这样的动作是一个危险的高难度动作。注意这里又是一个漂移哦!即是说完整的Scandinavian Flick是两个漂移的组合。这个完整动作不推荐在现实中尝试!

Scandinavian Flick在拉力赛里面泥土、砂石、雪地上使用时具有很好的减少转向不足(即是前轮向外滑)的作用。比起普通的方法,这方法有两点优势:一、进弯之前,前轮向右摆了一定角度,那么两个前轮的左前方积聚起更多的泥土砂石或雪,增大了前轮的向右推力;二、进弯前前轮已经摆了一个角度,与进弯时才打方向盘让前轮慢慢摆方向相比较,可更快地产生大的向右推力,这时候车身仍然处于路面最外侧——最理想的进弯位置(还记得out-in-out的过弯路线吗?)。其中第二点优势也适用于硬地上产生甩尾。
1、入弯前加速
入弯时松开油门同时猛切方向盘,车子开始滑行后,降档并加油门,让车辆一边滑行一边出弯。PS:如果只是想小幅度甩一下,可以不降档的!

2、Breaking-Drift
踩刹车并利用车身重心转移,使车尾甩出的过弯方法(适用条件同上)。操作程序如下:1、入弯时重踩刹车并降档,让车重心前移 2、猛切方向盘使车尾甩出 3、反打方向盘修正进弯角度 4、保持车速以滑行到可出弯的角度 5、配合方向盘,瞬间重踩油门出弯。
3、Sidebreak-Drift
拉手刹车使车尾甩出的过弯方法(适用于FF车种)。操作程序如下:1、尚未到一般的入弯点处,提早切方向盘,然后拉手刹车使车辆侧滑 2、滑行时立即降档,并保持滑行状态到过弯顶点 PS:驾驶FF车要注意到的,上述第二点说到的滑行状态出现时,一定要保持到过弯处的顶点,紧记是过弯的顶点,没到顶点的切弯线会因手刹后而产生误点入弯,很难接着第三点的! 3、到达弯顶点时,即踩大脚油门出弯。
4、Straight-Drift
入弯前的直线处,就开始甩尾的过弯方法(适用于FR车种,适用于狭窄的90度弯角)。操作程序如下:1、入弯前的直线上就开始切方向盘 2、车子开始滑行时,同时降档并保持油门深度 3、滑行入弯点后,方向盘同时反切修正 4、车头以朝向出弯口的姿势进入弯道 5、车头对到出弯口时,即大脚油门直进出弯。
5、Power-Drift
利用改装后驱车的大马力,大扭力,使车尾甩出的过弯方法(适用于FR,RR车种)操作程序如下:1、进弯前减速并降档,放油门并小切方向盘 2、进弯后大脚油门,驱动轮会因马力太大抓不住地面,而让车尾甩出 3、此时用油门控制转向程度,油门越重,转向角度越多,车头对道出弯点后,再沿顺出弯。
6、Shift-Drift
利用降档使车身重心转移,并让车尾甩出的过弯方法,操作程序如下:1、进弯前略微提升车速度,进弯时切方向盘,然后踩刹车并同时降档 2、此时车辆重心转移,车尾会突然向外甩出 3、松开刹车并大脚油门出弯 。
7、Feint-Drift
利用左右重心移动使车尾甩出的过弯方法,也就是一般俗称的惯性滑行(假右甩真左甩,适用FR,RR车种)操作程序如下:1、进弯时不切到外侧,反而保持在中线附近。2、方向盘在一瞬间往外弯方向切,瞬时刹车使车身重心往前移。3、此时方向盘往进弯方向用力猛切,车子会以Break-Drift原理甩出。4、滑行时降档放刹车,再大脚油门出弯。
8、4WD-Drift
四轮驱动车种过弯稍微滑行甩尾的过弯方法,操作程序如下:1、入弯时加速,入弯时对准弯顶点。PS:此时的入弯顶点也是必须要准确且加速度要快。2、车子略呈Straight-Drift方式滑行进弯。3、过弯顶点时,大脚油门直线出弯。
[分享]教你原地转圈与轨迹转圈的漂移驾驶技巧
原地转圈,相信很多人都会,打满方向给油就好了。所以在这里我加入了轨迹转圈这个课程。漂移的原理就是前后轮差速而产生的。所以掌握后轮抓地力以及车子的特性是很重要的。这个动作主要是给后驱或后轮比重很高的4WD练习用,前驱也可以用手刹达到一定的效果。

练习时寻找合适的场地非常重要。首先最好要路面平坦的,其次是不会的打扰到周围的人,最重要是绝对不能引来警察叔叔们……先从打满方向开始,挂入1档后,踩住离合器,轰油门达到一定的转速。通常是扭力的峰值转速+500rpm,或者马力峰值转速也可以,因为送理合的瞬间转速会掉落很快,为了保证后轮持续打滑,首先要有足够的扭力。之后送离合,松的时候切记要快,否则一些马力较小的车容易产生推头现象而增大回转半径。就这样,原地转的课程就完成了,很容易吧?不过记住随时看看转速表,要保持在红线区域以内安全操作哦!
以下就是轨迹转圈的了!
轨迹转圈其实就是保持转圈时的轮胎spin(打滑),并且Counter(反打方向)控制车子增加回转半径。
首先一如既往,让车子转起来。其实只要对车子稍微有点掌握的朋友都可以做到,只要达到一定速度的情况下反打方向,对准角度,给油的时候掌握转速,就可以达到(当然也要求一定马力)。这个动作的要求比原地转要求高很多,特别是对轮胎抓地力的掌握,对方向盘的控制, 以及对车身惯性的感觉等等...练习这个动作最好有参照物,初级者可以画圈在地上。建议不要去公路的转盘随便练,一旦出事,还说不准能不能用$$解决。

开始的时候先原地转,慢慢减小方向盘的角度以及放掉部分油门时,车开始惯性向外侧滑。之后继续给油,并控制方向。逐渐让车子旋转圈的半径增大,保持到一定半径范围时,可以常识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大的侧滑角度。目的是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并记住这种感觉。
以上训练熟练后,可以摆桩子练习。保持一定速度围桩子转,然后加速,counter(反打方向),如果能顺利维持几圈,就可以在公路的转盘show了……哈哈,别说我教坏,既然练好了就偶尔要表演表演,但请先确认周围环境,保证自身安全。

相信许多朋友在练习漂移的时候最头痛的问题就是understeering。
首先先在这里解释一下under的产生。understeering中文应该翻译为转向不足,即是在车子高速过弯时由于所有的重力都转移到车头部分。众所周知车子转向是由回转方向盘由轴承传动到前轮,前轮带动轮胎扭转方向。由于轮胎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导致轮胎与轮子实际的转向会产生偏差,学术上叫做slip angle(抱歉中文我也不清楚叫什么).当这个角度承受到极限后,轮胎的抓地力会暴减,导致车子延惯性的方向偏向或者滑行,而不是沿着轮胎的指向。这种情况我们叫做understeering。
车子在under的情况时,重力全压在前轮导致负荷很高,而后轮会保持非常好的抓地力。所以为了达成漂移,我们要破坏后轮的抓地力。相信大家已经明白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有1件,就是令车子前后轮产生转速差。方法就分为降低后轮速度或提高后轮速度2种,分别就是用手刹以及Shift Lock。
进入正题。其实在understeering情况开始漂移也是可能的,这需要后轮驱动的车子在发生understeer的转向时拉手刹锁死后轮,这样做首先减少了后轮的抓地力,车子会向弯的外侧滑行,立即给油控制侧滑方向,即可将understeering的情况转变为漂移。这种方法也可以对应紧急情况例如躲避前方障碍物等等...
增加后轮转速最常见的方法是立即降低档位,这样后轮会产生瞬间暴死,这种方法学术称为Shift Lock。如果你认为你的技术过关,可以尝试Shift Lock,达成令后轮打滑的条件后立即给油及可以完成一个漂亮的弯角漂移。这项技巧广泛应用与过去的赛车运动中, 但Shift Lock并不建议大家使用除非有可开阔的路面状况来练习,而且这种方法使用不当很容易损坏拨箱组件及悬挂系统。
练习的方法如同上面我讲的,要找宽阔场地。先加速到3档(基本上不可能用1档做shiftlock),转速要超过扭力峰值,至少4500rpm。注意,此时的时速应该在80~100km/h左右。接近弯道时以最段距离刹车,跟指从3降2。此时如果离合弹的快,转速足够高,应该已经能看到轮胎磨出烟来了。练习阶段不需要用shiftlock做漂移,仅仅掌握适合的时机,顺利过弯就可以。技术成熟后,再利用shiftlock的惯性做漂移。如果以100km/h的速度突然出错,可不是闹着玩的。另外。。。仅有LSD的车适合。。。4WD跟FF有LSD的话,也可以用,但转向效果就不如FR了。
shiftlock并不是仅仅用于漂移的动作,熟练掌握后也可以提高过弯速度,对付难度较高的发夹弯等。但同样的它要求的是综合的技巧结合能力,以及对车子要有比较好的控制能力。如果你连跟指都不能熟练运用,那这一课对你来说还太遥远。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日常驾驶不会用到的技术,所以要专门练习,以求熟能生巧,讲理论化为实践,记忆在身体的骨骼里。
首先,FF漂移有两种。
第一 FF的惯性漂移。
第二 强制破坏后轮抓地力的E-BRAKE(手刹漂移)
首先说第一种,FF的惯性漂移
第一 就是惯性漂移,在车辆高速行驶的状态下,过弯转动方向盘,这时由于直线速度和车本身重力引起的惯性使得4轮开始产生不同程度的侧滑状态,也就是说惯性的力要大于轮胎抓地力的临界点。此时就是人们所说的对于FF的惯性漂移法。在车辆失去抓地力侧滑的同时,因为车头会比车尾重,重力产生的压力使得轮胎的摩擦力抵消了一部分惯性,所以车尾侧滑的纬度要远远大于车头(注意,不是角度),很容易产生OVER,也就是你那个贴子说的你转了180度,学术语就是转向过度。如果你手刹操作得当,没有适当的反打方向的话(此反打是基于你拐弯方向的反方向)同样也会转向过度(OVER)。以上是基于原理和方向的一些简单概括。
下面是惯性漂移的脚下方法。跟趾一类的基本功我就不在重复说明了,在入弯前就应该熟练的做好基本入弯准备动作。如果没练好这个,或者你还要问是不是要踩下离合器,那请不要继续往下看了,首先要去查找关于跟趾动作的原理,基本功,以及作用,谢谢……………………
进入弯角后,保持在车辆发动机转速最强扭力带的同时一定要控制好前轮侧滑及动力输出与后轮轨迹的协调性,不可在侧滑过半的时候强行加油提速,这样就会使前轮马上恢复最佳的抓地力,使后轮在侧滑状态下强制脱离侧滑轨迹,迅速恢复抓地,而此时如果你是个没改装悬挂的车,那是最危险的,车辆悬挂由于基于民用比较软,此时会发生连续的S型甩尾状况(当然,这些基于你是使用惯性漂移,车速比较快,并且不断修正OVER的前提下)。
FF克服OVER的办法是什么呢?
一个是反打方向来抵消OVER时的转向轨迹,还一个就是必须合在一起的,就是前轮的动力必须保持在一个合适的状态,前轮动力太大,就是楼上的状态,前轮动力太小,即使你反打方向了还是会继续OVER。
因为你的前轮反向轨迹的动力要小于你由于车重产生的惯性力的转向过度力的值,所以还是会以OVER而告终。也就是转圈圈了。呵呵
那什么时候,给多少油来使FF车辆顺畅的出弯呢?
前后轮在惯性侧滑的轨迹里进行漂移动作的时候,它们都会有一个出弯的自然轨迹,也就是4轮在你控制完美的基础上,相继恢复抓地力的那一瞬间的那个点!!!这个点就是FF车出弯最理想的自然轨迹点。在这个点的时候马上放开油门,全力出弯。如果能准确的判断并找出这个点,你的FF惯性漂移绝对是一气呵成,没有瑕疵。
希望大家仔细的去想象理解,不明白的自己画图……在不明白的你就不用看了…………
这些理论就是需要大家根据我的文字来想象理解了,也是个物理原理,一个是惯性,一个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这个就是以上FF惯性漂移的基本原理与理论性的操作方法。具体需要大家基于理论去慢慢实践,不管是游戏还是模型,最好在完全透彻弄明白理论之前不要用实车来练习,尤其是没经过改装或者是在大街上。
OK,暂时先把FF惯性漂移写完,下面就是你想知道的E-BRAKE。
第二 强制破坏后轮抓地力的E-BRAKE(手刹漂移)
理论前面讲的已经很详细了,E-BRAKE与惯性漂移不同的就是用手刹来破坏后轮的抓地力,从而产生后轮的侧滑轨迹,也就是说完成这个方法不用达到轮胎抓地力的临界点,可以稍微慢点来体会,来实验,也很适合初级接触漂移的车友们。
有人问那前轮怎么办?用不用也强制破坏抓地力来配合后轮的侧滑轨迹?
以我以前的少许经验来看,破坏和不破坏都可以完成,这个方法是自由度最高的办法,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完成,但是完成的完美度觉对赶不上惯性漂移。总会有少许的摆尾,因为速度慢,轮胎很容易恢复抓地力,使得动作就不那么连贯了,但是如果在封闭的道路上是基本比较安全的初级练习办法,就连最著名的漂移大师土屋圭士仍然在用这种有趣而简单的漂移手法。因为他可以随时修正漂移的轨迹,进行不断的改变从而适应比赛情况的需要。
继续说前轮抓地力的破坏与否,破坏的话就是以发动机高转速输出,弹离合的办法,使得前轮POWER OVER,这样的轨迹比较硬朗,不用反打方向盘,直接对准要出弯的轨迹的方向就可以,后轮相对来说摆动可能会比较大,也根据车的排量有少许的不同。这样是强制出弯的动作,在比赛里比较适合内线强攻所使用。
而不破坏就是,前轮也有一个拐弯的轨迹,让后轮侧滑的同时,为了避免OVER,反打方向,有些惯性漂移的感觉,但是由于速度比较慢,后轮会很快恢复抓地力,这样根据后轮恢复抓地力的时机来回正方向出弯。如果晚了,或者时机不对,那么就会产生较大的轨迹偏移,甚至反方向行驶,速度慢可以停下来,或者修正,如果速度快就会发生跟上面说过的情况一样,S型不断的休整摆尾,但是如果你不去修正轨迹的话就是OVER。脚下的基本情况和惯性漂移一样。
而E-BRAKE最主要的,也就是需要慢慢练习的就是点刹,手刹的点刹是FF E-BRAKE漂移的最关键的练习项目,如何找到这个连贯的点,就需要在实践中去寻找了,因为这些是理论没办法估计的,因为他会根据你的速度,路面情况,及你的操作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需要大家慢慢的逐步的练习。
最后我想说一下,FF的漂移是难于FR的,这点我想每个玩车的人都应该认可的。我也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经验,现在基于理论的基础上还在不断的探索及完善,因为没有几个人可以说玩FF漂移是很得心应手的。所以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共同交流,也希望大家早日练成一身好本领!发扬漂移文化!尤其是这个FF庞大的中国。

车手高速过弯前会同时做出踩离合、制动和加油的三个动作,这可使车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减速、降挡的准备,既安全又快速地过弯。这种短时间内连续完成的动作被车手们称为跟指。

跟指有助稳定过弯

跟指可帮助车手稳定过弯,同时也有助于车辆减速。在没有安装ABS系统的车辆上,跟指还可以有效防止高速行车过程中突然制动带来的车轮抱死,使车辆不能按方向盘的指引转向,如果车主采用跟指动作,踩油门动作可解除轮胎抱死,同时制动也可达到降低车速的目的。

跟指操作是脚尖踩制动,脚跟踩油门,动作要连贯。遇到高挡高速过急弯时,切勿将挡位直接挂至最低处,可连续利用跟指技巧,踩制动后降低发动机转速,踩离合降挡、给油,让发动机转速回升,再踩离合再降挡,如此反复,可以达到减速以稳定过弯的目的。

两次离合助快速出弯

与跟指类似的一个驾驶技巧是两次离合。帮助车辆稳定过弯,保证降挡的稳定性。两次离合没有减速的功